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4-01-20 02:23李旭亭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定论教材内容意识

李旭亭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中,教师因为标准化考试形式的限制,要求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最终必须统一在一种固定的、唯一的答案中。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格格不入。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常规,勇于开拓创新。

求异思维是一种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人们普遍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提出质疑。疑问的产生,说明思维者关注了事物间的差异,意在暴露已知与未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这种敢于对人们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态度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因为它不仅满足于去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有别的答案。显然,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了求同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都是十分有利的。

如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

首先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求异思维性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引导,并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索。对于学生的质疑提问,教师绝不能厌烦,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学生是思路怪异,钻牛角尖,应懂得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具有创新意识是科学创造的必备素质。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和发明,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敏锐的,甚至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触角,并将其伸到了一个广阔的领域,涉及常人不去关注的一些问题,才有了各种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如在讲述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的无氧呼吸”时,教师告诉学生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是乳酸,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不产生酒精?甚至有人会问:若产生酒精结果将如何?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借题发挥,激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索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愉快地启动思维过程,达到引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对于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至今还没有完全定论的内容,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机制等问题,由于仍停留在假说和推测水平上,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允许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于教材内容的观点。甚至可以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冲破教材内容的束缚,提出各种符合科学规律的假说和猜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时,教师首先应认可每一种答案,再仔细分析每种结论的合理部分。这样做,既可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又鼓舞了学生的思维创造,防止了思维的僵化、单一。

另外,针对试题(选择题)的讲解,只要教学时间允许,教师就应在讲清了正确答案之后,训练学生分析其余备选答案的错误原因;若时间不允许,也应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此种分析。这样做可使学生克服片面性、绝对化的思维弱点,增强学生辩证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造。

因此,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有意留心、认真积累并加以综合归纳,寻找可作为求异思维训练的材料,学生听多了,用多了,逐渐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思维习惯,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定论教材内容意识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2020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粒子输运方程的确定论计算方法
智慧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