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宝
(澳门城市大学 商学院,澳门 999078 )
基于企业大学视角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
戴国宝
(澳门城市大学 商学院,澳门 999078 )
“企业大学”办学模式即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员工和客户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校企紧密合作,产教不断融合,校企共融共荣,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广东A职业学院在办学的过程中,对“企业大学”办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把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培训两个板块独立运营,和企业深度合作,为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大学;共融共荣;民办高职院校;模式;创新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全国人民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形成社会共识。但是,在新形势下,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由于没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导致招生困难、办学经费紧张,资金压力大、专业设置和课程特色不明显、产教结合不紧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1]。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社会和企业对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必须以创新的观念来探索办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培养高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使之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主要还是通过学历教育来保持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由以前的模仿本科院校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转型为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学生实习实训的力度,加强了和企业结合的紧密度,开办“校中厂”、“厂中校”,通过“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但是,由于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要的是经济效益,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招来一到企业就能立即创造效益的毕业生。而要培养出这样的毕业生,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力度。要使学生实习实训有成效,关键在于有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教授和指导,而这些老师一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要让他们前来学校兼任,企业不愿意,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学校和企业因而产生了分歧。如何来弥合这种分歧,实现企业主动让技术骨干前来学校兼职任教,培养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关键还在于民办高职院校有没有主动服务企业、主动融入企业、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果民办高职院校只是想通过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就业,那么这种合作只能是形式大于内容,收效不大。如果民办高职院校不仅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还为企业提供各种资源,培训企业员工和客户,提升他们的素质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就很愿意和学校合作,产教才能真正融合,校企才能真正实现共融共荣。而要真正实现校企共融共荣,“企业大学”办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企业大学”办学模式即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员工和客户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校企紧密合作,产教不断融合,校企共融共荣,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企业大学”办学模式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职业教育。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二是企业职业培训。深入企业,为企业员工和客户服务,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业绩,促进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2.1 “企业大学”办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对于企业大学的论述,有些学者基于大学的视角对企业大学进行界定。如美国学者哈桑、利比和纳什(Hawthorne,Libby&Nash)是这样定义企业大学的:“由一个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实体建立的,提供中学后学位教育的机构,其基本使命是提供学位教育及其他类型教育活动”[2]。这种界定基本上是把企业大学看作传统意义上的学位教育主体。而大部分学者是从企业的视角对企业大学进行阐述。如乐传永,王清强认为:“企业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是由企业资助,聘请专业培训师、商学院优秀教授以及商界高级管理师为师资,通过互动教学、实战模拟、案例研讨等培训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利益链伙伴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3]。这种界定基本上是把企业大学看作是企业员工和客户培训的主体。
笔者结合上述论述,根据学校、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实际需求认为:“企业大学由一个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实体举办,一方面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在职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素质,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企业大学”办学模式的现实依据
民办高职院校近年来大力倡导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主动寻求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如采取“订单式教育”的培养模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校企合作还不够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民办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主要考虑的是学生就业问题,而企业和学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招聘合适的员工。要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前提是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相应的技能,能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但是,在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师资成本的考量,很难招聘到优秀的高级技师前来任教,而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由于工作繁忙,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不大可能让他们请假前来学校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导致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力度不够,学校自然培养不出高级技能型人才,企业也就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而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深入企业,主动为企业开展员工和客户培训,提升企业业绩,企业自然愿意安排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就能培养出高级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问题就迎刃而解。
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解决招生难的问题。近几年,随着高考生源逐年减少,民办高职院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的企业大学后,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工业园区的大型企业遍布全国的分、子公司的资源优势,成立办事处。遍布全国的招生渠道的建立,既节约了招生成本,又能取得良好的招生效果。二是解决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可整合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经理、中高层管理者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企业实际,一出校门能直接上岗。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也可以去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三是专业和课程设置与企业衔接,实现产教紧密结合。由于和周边工业园区的企业结合紧密,专业和课程可以根据周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设置,产业和教学紧密结合。四是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由于没有校办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而转型为企业大学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前往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中通过学徒制等方式,快速成长,获得相应的技能。顶岗实习结束后,既可以留在实习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更好的企业就业。五是弥补办学资金的不足。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由于是自筹自支,与公办高职院校相比,资金相对紧张。当学校转型为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收取一定的费用,弥补办学资金的不足。
而工业园区企业和民办高职院校深度合作能获得以下收益:一是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工业园区的企业通过和民办高职院校合作,可将企业的内部培训由学校来组织实施,培训场地、师资和食宿由学校提供,节省不少培训成本。二是可以依托学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民办高职院校可根据企业产业结构,设置相应的专业,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把学校打造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三是解决了员工招聘问题。企业和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行“订单式”教育,解决了员工招聘问题。四是创新客户培训模式。通过学校培训客户,使客户从心理上对培训更易于接受,培训效果要好于企业自己组建培训中心对客户进行培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的企业大学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化,有利于双方实现共融共荣。
现以民办高职院校——广东A职业学院转型成企业大学为例来探索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企业大学具体操作方法。
广东A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民办高职院校,虽然学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认可的大专学历文凭资格,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很少,大部分靠投资者自筹资金,相比公立高职院校,办学资金还是较为紧张。再加上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偏见及广东省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导致招生出现困难。另一方面,教师待遇与保障和公立高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导致教师流动率较高。如何来扭转不利的局面,突破办学瓶颈,为此,广东A职业学院创新办学模式,借助处于高新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园区的企业紧密合作,成为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大力培训企业员工和客户,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业绩,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结合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为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在转型为企业大学的运行过程中,广东A职业学院首先从组织架构上作出相应变化,以适应转型的需要。组织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广东A职业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合作企业,在各系、部的基础上单独成立了创业培训中心(简称创培中心),由创培中心统一负责合作企业的各项培训工作。广东A职业学院新的组织架构为:
图1
行政单位为:校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处、招生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校企办,这些部门主要为教学单位提供服务和支持。
教学单位为:各系部、创业培训中心
3.1 各系、部
主要负责全日制学历教育。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制设计为两年制,一年全日制学习,一年带薪顶岗实习。采取低成本、短学制、高效率的办学模式,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级技能型人才。
3.2 创业培训中心(简称创培中心)
学校单独成立创业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企业职业培训,独立核算,公司化运作。承担工业园区企业的员工和客户培训,企业内部培训费用由企业、员工或客户支出。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项目部、教务部、校企合作办。其中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教务部、校企合作办主要是为项目部提供支持服务。培训项目有以下几类:
3.2.1 企业内部培训
干部培训包括中、高层干部培训和后备干部培训。员工培训包括新员工培训、企业各体系员工培训。客户培训包括客户技能培训、客户子女暑期特训营或出国夏令营,培训结束后颁发广东A职业学院培训证书。
3.2.2 职业技能培训
(1)和工业园区内企业合作,开设工业园区内企业急需的专业。面向员工和客户开展二个月技能+学历+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培训项目,其中一个月弹性理论学习,一个月带薪顶岗实习。
(2)学历+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获取渠道:通过联合办学,组织学生参加成人函授或远程教育的方式解决学生学历问题,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解决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问题[4]。
(3)招生方式:采取培训机构招生方式,实行滚动招生,每满25人即开班。
广东A职业学院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后,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技能得到了提升,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供不应求。企业职业培训搞得有声有色,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学历和素质得到了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更高,企业的业绩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经济收入也大幅增加。学校名气大振,主动提出要在学校成立学生奖助学金、联合办班,开展多样化培训的企业络绎不绝,学校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把民办高职院校转型为周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企业大学,充分整合企业资源,一方面,根据企业产业情况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学生,由学校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经理等为学生授课,学生同时到企业顶岗实习,采取师徒制实习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上岗。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为企业员工和客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实现校企共融共荣。这样的“企业大学”办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笔者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一方面,随着生源的快速增长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硬件和软件达到国家对设置本科院校标准的要求,一批民办高职院校将升格为民办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另一方面,随着举办者的大胆探索,通过联合兼并其他民办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板块,实行公司化运营模式,快速拓展,未来必将打造成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上市公司。
[1] 谭南周,柯艳瑜.民办高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来自厦门市的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4-04-16.
[2] Mark AHen.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Handbook:Designing, Managing and Growing a Successful Program [M].Amacom,2002:34-35.
[3] 乐传永,王清强.企业大学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42.
[4] 戴国宝.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1):53.
Running Privat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from a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University
DAI Guobao
(Faculty of Business,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999078, China)
“Corporate university” pattern features a transition from privat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to corporate universities run by surrounding industrial park enterprises. Corporate universities offer programs and courses oriented to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training course for employees and clients to improve the caliber of staff and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The close collaboration,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sperity are a new mode of development of private technical and vocation colleges. 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 Guangdong adopts this new pattern and plays an exemplary role by placing equal emphasis on tradi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which promotes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e university; mutual prosperity; privat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mode; innovation
G648.7
A
1672-0318(2014)06-0066-05
10.13899/j.cnki.szptxb.2014·06, 011
2014-08-19
*项目来源: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驱动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研究》(编号:GDJY-2014-D-b010),主持人:戴国宝
戴国宝(1977-),男,江西泰和人,博士研究生,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