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叶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专业课程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
斯叶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通过对专业课程文化的内涵、构成、关系和内化四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技能型院校专业课程文化的发展思路,并对《出纳实务》课程文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课程文化;出纳实务;实践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期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培养:一种是技能型院校,一种是学术型院校。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高职院校,教师往往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让学生在同样情境下反复训练相关技能,而忽略了对相关技能体现的制度和理念的点睛介绍和解释。虽然教师在此之前也会简单介绍相应的制度和理念,但由于理论和操作是脱节的,因而反复训练的结果是学生能够复制和粘贴(再现和重组)已有的经验和理解,但是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稍有变动,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处下手。实际上,技能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再现和重组已有的经验和理解,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类似情境中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应用能力。我们不仅需要培养操作性、技巧性强的普通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培养策略型的高级技能人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理论究竟应该以何种形式融入项目化、过程化教学?如何才能真正达到技能型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出纳实务》文化内涵提升项目立项以后,在专业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1.1 课程文化内涵的界定
由于研究者知识背景、方法论和历史观等差异,研究者对课程文化的界定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被广为引用的主要有两种界定方式。郑金州(2000)认为:课程文化的内涵需要从课程的角度分析,课程体现一定社会群体的文化,课程文化是关于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1]。黄忠敬(2002)认为:应根据经典文化解释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课程形态和实践活动中体现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复合体[2]。简单地说,在界定课程文化时,内在的价值取向才是课程文化的核心。
1.2 课程文化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进行着“文化传递”和“文化创造”。课程作为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文化之间本就存在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彭虹斌(2004)认为:课程与文化是一种关系性存在,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在双向建构中达成有机整合[3]。杨明全(2013)认为:课程是文化选择的结果;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社会文化;同时,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经验构成课程的重要内容[4]。因而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新型课程文化的再造。推动课程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将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3 课程文化的构成
随着课程论研究的深入,对课程文化的构成进行的探讨也在不断增加。孟庆男(2006)把课程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5]。课程物质文化是指课程开发出的物质实体,包括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课程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规范、课程实施的法规、决策方式以及规则等;而课程精神文化则是课程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课程计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课程理念。
1.4 课程文化的内化
文化内化理论最早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所谓内化,即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如语言、概念体系、文化规范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来有意识地指引、掌握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维果茨基分析了内化过程中两种知识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活动中形成自下而上的个体经验知识。它从具体水平向知识的高级水平发展,走向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概括,从而形成更明确的意义理解,更有意识地加以应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实践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公共文化知识,在个体的学习中,这种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被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在文化内化理论的基础上,美国学者N.V.奥渥勒1970年提出“隐蔽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的概念[6]。隐蔽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活动性课程是指学生参与的各种课外文化活动。他认为学校的隐蔽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和显著性课程一样也很重要,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2.1 专业课程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首先,我们认为,专业课程文化的内涵必须从专业课程的视角出发,专业课程文化体现的是职业岗位群体的亚文化。专业课程文化需要体现专业课程独特的文化形态,应该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因而不能把“专业课程文化”这一概念单一地理解为“专业课程+文化”,也非“文化+专业课程”,两者的结合不应该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应该是一种“化学”上的有机融合。
其次,由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传授的主要是职业技能,专业课程文化内涵的提升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物质文化载体、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结合《出纳实务》课程,我们认为,该课程的物质文化载体主要是指《出纳实务》课程开发出的大量最新的仿真原始票据;课程的行为文化是指课程内容以出纳岗位的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为主;课程制度文化是指出纳岗位行为规范暗含的企业财务制度;而思想观念则是由物质、行为和制度共同体现的内部控制理念。
2.2 专业课程文化“核心理念”的确立
由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基本都属于经验性课程,吸收西方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界定和排序。在此情形下,新型课程文化的再造不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坐而论道”,或进行简单的修补。而应在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国际视野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而确定该专业课程的“核心理念”,兼容并包,最终形成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文化。如果说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末,制度观念是本的话,那么思想观念则是本中之本。因而专业课程文化“核心理念”的确立实际上就是确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观,继而围绕核心价值观结合西方文化认识论进行课程再改造的过程。结合《出纳实务》课程,我们认为该课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的结果在道德上体现为东方文化的“仁义”观和西方文化的“诚信”观,两者殊途同归),《出纳实务》课程文化的再造就是围绕内部控制理念对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事实”为逻辑进行改造。
2.3 专业课程文化的内化
专业课程文化的“核心理念”确立以后,职业院校的课程文化再造应该如何围绕这个“核心理念”展开呢?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技能型院校的专业课程文化再造的落脚点只能是专业课程文化内涵的前两个层次:物质文化载体和行为文化,而后两个层次的课程文化再造应该交给学术型院校。技能型大学的教学应该通过一种有形的、可视的形式将制度文化、思想观念这两个层次的专业课程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觉的无形的品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技能型院校专业课程文化再造的任务就是:一方面,研究如何通过改变形式和重新组合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以便完成自下而上的内化过程,使得学生掌握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精髓(即专业课程文化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把内化在学生头脑中的以语言符号形式出现的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应用到类似情境和新情境之中,即由概括向具体的新的经验领域发展,从而顺利完成自上而下的内化过程。如此反复,螺旋上升。因此可以说,技能型院校的专业课程文化教学,是一个在已有的制度设计和思想观念框架下,自然地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的过程。
课题组以顶岗实习出纳岗位学生王明在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主线,把模拟企业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机串联成四个学习情境:出纳基础知识、出纳基本技能、办理库存现金结算业务、办理银行存款结算业务。以工作任务为模块,课题组把课程文化内容确定为以仿真单据(即物质文化载体)和出纳岗位的行为规范(即行为文化)为主。每个工作任务模块除了相应的岗位流程图,最重要是在每一步都提供了这一步业务操作相应的仿真原始单据。
3.1 《出纳实务》课程文化的内化
3.1.1 教师的作用
在《出纳实务》课程文化的活动性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需要自觉运用文化内化过程中两种知识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说,一方面,自下而上的内化过程需要教师以语言为符号进行概括和升华。学生在反复的工作任务练习中,不是机械地照着步骤亦步亦趋。教师需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教学中,抽象出工作过程的六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让学生边干边学。虽然学生掌握具体技能很重要,然而在业务评估阶段对该业务进行概括升华却更重要。这一阶段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小组讨论为组织形式,最后教师对该业务操作作出制度设计解释。经过这个阶段,学生停留在具体经验状态的工作步骤会逐渐内化为明确的制度设计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在下一个工作任务教学中,继续让学生在决策、计划和实施阶段有意识地运用上一个工作任务教学中内化的内部控制观念,同时在评估阶段反思自己在前几个环节的操作,从而完成自上而下的内化过程。
3.1.2 业务操作后的制度设计解释(自下而上的内化过程)
课程将财务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观念融入到工作任务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具体工作流程做了相应的制度设计解释,使学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在“办理费用报销现金付款业务”工作任务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评估环节指明:
报销费用业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单位组织结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同,业务流程可能会有所简化。但是必须注意不能随意变换审批流程,如不能由单位负责人先审核再由审核会计、部门领导审核,这样做可能会造成随后的审批人对单位负责人已签章的业务不再认真审核,从而失去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而在另一个工作任务“往来款项现金收款业务”中,教师需要特别解释:
往来款项现金收款业务突出了会计与出纳之间的相互控制作用。收据必须由会计人员开具,出纳人员根据收据所示金额进行收款并交付收据,这样的流程安排可以避免出现出纳人员利用兼任开具收据和收款的权利变造收据金额进行贪污活动。
3.1.3 融入业务操作的制度设计和内控观念(自上而下的内化过程)
《出纳实务》课程文化以仿真原始票据为载体、业务操作规范为内容、具体工作任务为模块系统化岗位知识和技能。课题组以顶岗实习学生王明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出纳基础知识和出纳基本技能作为前两个学习情境,以王明在工作中遇到的库存现金结算业务和银行存款结算业务作为后两个学习情境,把具体工作任务的业务操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工作任务教学中能真正体会并自上而下运用内化在头脑中的财务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观念。如在前述的“办理费用报销现金付款业务”工作任务教学中,课题组不仅提供了清晰的岗位流程图(见图1),并对岗位流程图做了言简意赅的业务操作说明外,图2和图3形象地展示了费用支出报销单从审核会计审核签字盖章→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会计主管审核签字的工作流程。从而通过创设逼真的岗位情景、有序的审批审签流程以及大量仿真原始单据很好的诠释了资金支出处理程序蕴含的财务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思想。
图1
图2
图3
3.2 严格的具体工作任务遴选标准
为使《出纳实务》课程文化简练高效,保证具体工作任务够用、容易理解而又不至于出现重复或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课程组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合并归类和深化细化。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课题组选择了四条标准:
3.2.1 是否必须?是否为核心业务?
如在学习子情境“办理支票结算业务”中,考虑到“支票的退票”和“支票的遗失”不能作为支票结算业务的核心业务,也无益于学生对财务制度设计和内部控制思想的理解。我们决定果断放弃。
3.2.2 是否需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
这条选择标准主要针对出纳基本技能学习情境。对于出纳常用机具的使用,包括防伪点钞机的使用、自动支票打字机的使用、保险柜的使用、POS机的使用以及电子支付密码器的使用等,课题组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后无需反复训练,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掌握其基本业务操作,而且由于这些器具本身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中,课题组认为没有必要把类似工具的使用作为一项典型工作任务。
3.2.3 是否不能由其他工作任务延伸获得?
这条标准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学习子情境“办理汇兑结算业务”。在新经济环境下,汇兑分为网上汇款、信汇和电汇。网上汇款是指网上银行用户通过企业网上银行将汇款申请发送给银行,并由银行系统立即自动将款项划给同城或异地收款单位的一种新型汇兑结算方式。网上汇款的前提是单位需要开通企业网银。除了不同的媒介,网上汇款的操作步骤在本质上与信汇和电汇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对学生而言,操作起来还更简单。因而课题组在典型工作任务中只介绍了信汇和电汇结算。
3.2.4 是否比较繁琐、或难度较大,需要细化?
银行本票的采购付款业务虽然是一笔经济业务,但就执行流程而言,在客观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申请银行本票阶段和持票采购付款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学生经常把这两个阶段的不同原始单证和岗位流程混为一谈。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课题组把这些难度较大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具体工作任务。
总之,专业课程文化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归,而是为了达到技能型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新型课程文化再造。
[1]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3] 彭虹斌.论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4] 杨明全.论课程知识的文化本质——基于东西方文化的诠释与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5] 孟庆男.叙说新课程文化[J].教育导刊,2006(7).
[6] 刘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探索[J].职业教育,2013(8).
Curriculum Culture in the Course of Cashier Practice: A Tentative Study
SI Ye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After researching on the connotation, constitution, rel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ulture, the article offers some new approaches towards curriculum culture in skill-oriented colleges,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urse culture in the course of Cashier Practice.
curriculum culture; Cashier Practice; practice
G712
A
1672-0318(2014)06-0011-05
10.13899/j.cnki.szptxb.2014·06, 002
2014-05-14
斯叶青(1972-),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