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旺
湖南省怀化市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怀化 418000
前交通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37%左右,是易破裂的动脉瘤类型之一。由于前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血管位置较深,解剖变异复杂,其周围结构功能十分重要,使得其治疗成为脑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1]。我院依据文献,分析并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37~65 岁,平均年龄(51.2±4.6)岁;根据 Hunt-Hess分级(H-H 分级),0级3例,1级7例,2级9例,3级 11例,4级1例。其中 18例患者伴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11例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全部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有前交通动脉瘤存在,其中动脉瘤小于0.5 cm7例,0.5~1.5 cm17例,1.5~2.5 cm5例,大于2.5 cm2例。
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患者采用右侧扩大翼点入路,微创外科手术法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左额叶肿或左侧为优势侧供血,则采用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具体方法如下:开颅后呈弧形剪开硬膜,依次解剖外侧裂池、颈动脉池及视交叉池等,释放脑脊液,降颅内压。如不满意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牵开额叶,颞叶,分离载瘤动脉的远端及近端,分离瘤颈,夹闭瘤颈,夹闭时为防止破裂可采用临时阻断、控制性降压等,降低动脉瘤内外跨壁压[2]。如动脉瘤较大,且对周围组织有所压迫并产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可抽吸使之萎缩,解除其压迫作用。宽颈患者可采用电凝电灼使其缩小,缩小不满意患者加行瘤壁加固包裹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应用可脱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导入引导管至颈内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大小、颈宽等行DSA造影。用微导管超选动脉瘤,退出该微导丝或另用一微导管经Y形阀送入,放置到跨越动脉瘤瘤颈,再用弹簧圈经已进入的微导管栓塞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大小情况,选择不同的弹簧圈。由外向里向心性堵塞,至不能堵塞为止,每堵塞一个弹簧圈后,松弛微导管和微导丝,确认稳定后解脱,直至致密栓塞动脉瘤[3]。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
根据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5分为恢复良好,4分为中残,3分为重残,4分为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良好率=良好/例数×100%。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患者14例患者采用直接夹闭前交通动脉瘤,2例患者加用包裹术。其中9例患者中动脉瘤破裂3 d内行手术治疗(早期),5例患者在4~14 d内行手术治疗(中期),2例患者于14 d后行手术治疗(晚期)。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可脱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未使用支架,6例早期治疗,6例中期治疗,3例晚期治疗。给予3个月~1年随访,全部患者经复查均未发现瘤颈残留或复发。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对照组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给予对应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后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进行良好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1、2。对两组患者一般住院情况及手术情况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下表3。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GOS对比情况表
表3 两组患者住院基本情况对比情况表
颅内动脉压占脑血管意外的第三位,其仅次于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出血,也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因素之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占其发生率的30%~37%,也是颅内较为常见的动脉瘤之一。由于前交通动脉具有重要的重理功能,且其周围组织功能极其重要,血管复杂,如何处置前交通动脉瘤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也是难点[4]。
表2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GOS评分情况影响分析表
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近几年影像学的发展,为采用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医生可采用显微镜下细致、清楚地观察瘤颈细节。而近几年,介入栓塞治疗法在治疗脑血管方面疾病的广泛应用与深入开展,使其在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方面也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5]。本组研究中,分别采用显微镜下开颅夹闭治疗与介入治疗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观察两种术式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在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良好率对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法的观察组患者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但二者在H-H分级及手术时机选择对手术GOS评分影响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且在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较长,患者恢复慢,其手术费用较低,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治疗方式。因此在术式的选择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适当进行选择[6]。
[1]程安林,冯雷,刘鹏,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2,6(15):20-21.
[2]张玉,唐玉彬,吴荞,等.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37例诊治[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20):416-417.
[3]程安林,冯雷,刘鹏,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6(15):20-21.
[4]韦琳,蒙家彦,黎革昌.CTA及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94-2095.
[5]李长歌,高宝山,邓东风,等.3D-DSA对模拟锁孔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指导意义[J].中外医疗,2012,27(1):174-175.
[6]张宇,郭庆章,邵永祥,等.早期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20):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