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盈,王庆文,杨舒涵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1)
截至2013年3月,笔者统计现有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院校共28所,其中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有6所。具体情况如附表1:
笔者以网络资料及以上六所院校官方网站信息为基础,对其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进行分析,总结出六所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四大特点。
1.专科为主,兼顾本科
由于大部分司法行政系统院校的办学层次都处于高职专科层次,因此在专业名称上也分别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要求,选择了“目录”内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广播影视类专业中的“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一专科名称。只有两所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出现了本科层级的新闻学专业。
2.专业设置与建设原则突出司法行政系统的行业特色
如附表1所示,六所院校中除山东政法学院外,全部都以“法制新闻方向”为后缀,标明了其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司法系统行业特色。
同时,在这几所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中也都提出:本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除了媒体外,还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因此在课程设置的大框架方面,他们都以新闻学课程加法学课程的双重知识背景塑造为原则进行建设。
3.普遍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缺乏重视
服务于司法行政行业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是大有可为的,但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司法行政系统院校,新闻制作与采编专业”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并没有搜索到任何相关论文。由此可见,司法行政系统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尚缺乏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实践锻炼方法等各方面建设的系统的梳理与学理性研究,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研究困难。
4.课程设置突出行业特色,实际落实效果有待考证
以上六所院校中除山东政法学院外,都通过加设法律相关课程以突出“法制新闻方向”的特色,目标是培养既有法律知识,又有新闻传播学知识和技能,既能够胜任各种媒体新闻报道工作,又能够从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方向的确定让较一般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而言有了更深厚、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行政系统行业背景。但这一特色的具体落实尚有待课题组进行调研考证。
以现有的资料来看,由于没有明确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给予应有的重视,该专业在司法行政系统院校中常常作为一个填补市场需求而设的非警务专业被忽视,导致其在建设过程中相较于其他警务专业处于劣势。
笔者以“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设置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搜索到相关论文22篇。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如表1所示。
1.优势
以上文章都直指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最重要的问题所在——相较于高职强调的实际应用特点而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2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入手,1号“高职新闻教育总论”类型的文章从宏观角度分析了高职新闻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课程设置作为其中一个分析点。关于这一点三篇文章指出的问题包括:(1)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2)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实践性差;(3)课程设置依然固守于沿袭本科、研究生教育“先学后用”的教学方式,不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重视应用能力的特点。
表1 与“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相关的论文
其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专业课程设置要与本科相区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校内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创建“新闻工作室”承接社会项目。
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程度最高的2号类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设置研究”论文为七篇,占论文总数约32%。该类型论文主要指出的问题集中于“现行高职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提出的对策包括:(1)边学边用,切实分析社会的人才需求;(2)课程设置要与本科相区分,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后四个类型的论文分别从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具体环节出发进行详细论述。与前两类论文的相同点在于:提出现今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在于忽略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并提出应强化实操能力锻炼的相应对策。
2.缺陷
作为司法行政系统下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设置了法制新闻方向,意在发挥学院的教学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如今各学院专业运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优势展现出来,这也是该课题想要研究、探索的重点内容。
在文章搜索过程中,笔者没有发现与该专业方向相关的内容。因此这一内容将作为本课题的创新点,为该领域的课程设置研究献出微薄力量。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司法行政系统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顺畅运行增添动力。以我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于2011年招录第一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法制新闻方向)学生,至今已有三个年级的课程正在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本专业学生的活力与热情,同时也不能不正视教学内容理论化过强,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的现实状况。
因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学院第一批学生实习过程中及时得到教学成果反馈,了解本专业在教学中还缺失了对哪些方面的关注;同时能够在专业尚未建立稳固运行体系之时,将本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缺点与弊病在萌芽状态消除、瓦解。
本课题意在将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法制新闻方向)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本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从而改善课程设置。从自主改革和依据反馈进行优化的主动、被动两方面入手,清晰梳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最终得出最适合本学院本专业运用的课程设置方案,从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切实改善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法制新闻方向)的运行发展状况,为毕业生提供最优质的应用能力建设,促进学院就业率的提升。
作为司法系统院校,论文所述的六所学院中大部分都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设置融合了法制新闻方向,意在发挥系统行业的教学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现今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研究领域中,尚没有与该方向相关的研究成果。因此,这一内容将作为本课题的创新点,为该领域的课程设置研究作出微薄贡献。
1.在以上提到的22篇论文中,只有《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优化问题研究》《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模块课程的构建》《湖南省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高职新闻专业课程整合的探讨》等四篇文章指出: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差除了“学生实践机会少,理论课程过多”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建设中没有清楚分析学生的就业形势,不了解社会需求,教学失去重点,导致专业技能教学缺乏关注。
在上述四篇论文中,具体分析如何明确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加强重点教学的文章更是少到只有一篇,而这一篇也没有提到法制新闻方向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就业分析。
因此本课题抓住该缺口,将按照“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详细厘清该专业方向学生的就业去向,从而明确课程设置所用关注的重点科目。
2.普遍观点认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特点,必然会积极主动地接触各类新闻媒体,以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在笔者的现实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方面由于本专业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等方面相较于本科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出现了“上课学新闻,课后无新闻”的真实状况,造成本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并不一定能够比非新闻专业人士的媒介素养高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与课外活动的兴趣引导来进行改善。
附表1 六所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