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阳 汤义平
浙江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浙江台州 317200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常悲观厌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1]。抑郁症诊断较容易,但治疗较困难,多数病例病情会反复发作,有研究表明其终身患病率高达15%~20%[2]。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最主要手段,其种类多样,疗效各异。安非他酮是一种新型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多巴胺再摄取的弱抑制剂,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3-4]。本研究观察了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P 物质(S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2 年4 月~2013 年1 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7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5];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分。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怀孕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的自杀企图及行为;④长期使用镇静类药物;⑤抗抑郁类药物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两组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
实验组予以安非他酮缓释片(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50 mg×12 片,批号:111123),起始剂量150 mg/d,连用3 d,第4 天开始加量至维持剂量300 mg/d,分2 次服用,连用6 周。 对照组予以氟西汀分散片(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28 片,批号:120106),起始剂量10 mg/d,连用3 d,第4 天开始加量至维持剂量20 mg/d,每日清晨服用,连用6 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 周检查血常规、 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脑电图,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SP 和NPY 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3.1 血清P 物质与神经肽Y 水平测定 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5 mL,采用3000 r/min 低温离心20 min 取上清液分装,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P 和NPY 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2 治疗效果评定[6]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 其中痊愈:HAMD 减分率≥75%;显效:HAMD 减分率50%~<75%;进步:HAMD 减分率25%~<50%;无效:HAMD 减分率<25%。 以痊愈率、显效率和进步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 检验和成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P 与NP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 周后,两组患者血清S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 = 2.98、2.26,P <0.01或P <0.05),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t =2.89、2.30,P <0.01 或P <0.05), 且实验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 = 2.25、2.19,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P 和NPY 水平的比较(n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P 和NPY 水平的比较(ng/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SP:血清P 物质;NPY:神经肽Y
?
治疗6 周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例)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迄今国内外对其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及大脑器质性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近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与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8]。NPY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的多肽,具有增加应激反应、抑制肌肉及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有研究发现NPY 与感情培养和协作行为有密切的关系,NPY 水平升高有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情感障碍,减少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9-10]。SP 是一种含有11 个氨基酸的脑-肠肽激素,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内,神经激肽1 是SP 的受体,其主要分布于纹状体、海马、杏仁核及下丘脑等处。有研究发现神经激肽1参与了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SP 水平的降低能拮抗神经激肽的作用,达到抗抑郁的效果[11-12]。 因此,SP 与NPY 水平能够有效地反映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调节SP 与NPY 水平可能是治疗抑郁症新途径[13-14]。
抑郁症的治疗是困扰临床医生多年的难点,其最主要的问题为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临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15]。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以往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抗抑郁药物,但使用后仅40%左右的患者能达到完全临床缓解。安非他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其通过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达到抗抑郁的效果。安非他酮缓释片与5-羟色胺受体、组胺受体等缺乏亲和力,对突触前与突触后5-羟色胺神经传递无影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少[16-17]。 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确,但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及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的优劣存在一定的争议,临床上与之相关的报道较少[18]。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6 周后,实验组血清SP 水平下降幅度及NPY 水平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由此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与氟西汀比较更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除了与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相关外,还可能与其提高NPY 水平及降低SP 水平密切相关。
总之,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患者降低血清SP 水平及升高NPY 水平密切相关。 但由于外周血与中枢间存在血脑屏障,血清SP 和NPY 水平变化并不一定与中枢改变一致,必要时应对脑脊液SP 和NPY 水平进行测定,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1] 陈雪彦,毛佩贤.住院老年抑郁症治疗方案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300-302.
[2] 和昱辰.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32-834.
[3] 杜彪.安非他酮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10):797-800.
[4] 郭建雄,杜文佳,王西林,等.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对照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4):323-324.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6] 马欣荣.安非他酮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5):331-332.
[7] Rajkowska G,Miguel-Hidalgo JJ. Gliogenesis and glial pathology in depression [J].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7,6(3):219-233.
[8] 张建宏,孟焱,王永军,等.安非他酮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3016-3018.
[9] 杨斌,王有德,张兰,等.抑郁症患者血浆P 物质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2):78-80.
[10] 吕文标,周爱华,丁郁武,等.度洛西汀对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浆P 物质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2):103-105.
[11] 杨斌,王有德,叶兰仙,等.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106-108.
[12] Zambello E,Fuchs E,Abumaria N,et al. 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 alters NPY system:different effects in rat and tree shrew [J].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0,34(1):122-130.
[13] 林杏云,罗利飞.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8-1510.
[14] 杨敏.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 物质和神经肽Y 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42-1043.
[15] Papakostas GI. Dopaminergic-ased harmacotherapies for epression [J].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6,16(6):391-402.
[16] 白晓光,刘翠美.安非他酮合用奥氮平与安非他酮单用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67-1468.
[17] 严伟良.安非他酮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治疗依从性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0):731-733.
[18] 徐国洪,黄少平.盐酸安非他酮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