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星制造厂 宁旭东 马前进 李枫
当前,国家不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将航天科技工业纳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要求依托品牌和技术优势,大力开拓市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发展壮大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在履行富国强军、维护国家安全使命的同时,面对市场竞争实现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但是,目前国内航天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以型号计划为牵引的科研生产模式,其商业模式与现代企业差距较大,一旦垄断地位被打破,将难于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因此,探索航天企业产业化转型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梳理明确北京卫星制造厂宇航业务领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及产品目标,确定产业结构。一方面找到事物变化前后本质的、没有变化的共性问题,让强大的生产能力支持宇航能力的提升与释放,并以专业化、商品化、系列化为指导核心,跨领域、跨部门集中解决生产中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变化事物进行分析、仿真、优化、分解,进而得到本质化差异,针对用户需求,突出产品、商品的个性,并予以重点关注、集中解决。
通过对技术与产品体系的分解,采取“集中抓、提前抓、组批抓、仔细想、严格控、抢先干、重点保”的手段,形成批量化的技术和能力,由研制转向批生产,由产品推向商品,由专用技术转向通用技术,通过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产品、商品系列的丰富去引导用户,进一步丰富企业的系列产品,形成现代企业完整商业模式(如图1 所示)。此外,通过对技术与产品体系的梳理改进产品研制、生产流程,使企业可以腾出力量去抓创新、抓市场、抓利润、抓竞争。
北京卫星制造厂对产品进行基于制造特性的分类梳理,向设计单位提供菜单式半成品选择方案,提高了自主组批生产能力;开发面向设计人员的产品生产类型数据库,通过改变设计方式来改变设计人员的设计习惯,并固化定型工艺,达到以最快的速度向用户提供优质货架式产品的目的;落实“提前抓”,尽早明确用户要求,提前解决流转、管控和生产准备上的问题,并将用户要求及时转化为输入条件、订单和现金流;依靠自动化、数字化设备提高研制、生产水平,扩大产品权,提高产品的完整性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图1 北京卫星制造厂商业模式发展流程
对市场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北京卫星制造厂必须要将商品生产与产品研制分开,要由传统的研制体系向市场化生产体系转化:
一是以“系统建能力、开放求发展”的视角,贯彻落实“打造数字化制造中心”的思想。为达到管理过程信息化、科研生产数字化、生产设备自动化,北京卫星制造厂通过实施数字化专项工程建立了金属结构、非金属结构、电子产品、热控与表面处理4 条自动化生产线,初步实现生产能力和产品保证能力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是强化研发阶段的样品、产品试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的商品生产能力,建立军民融合、动态保军的工业化能力。一方面通过航天任务与国家技改的投入,使北京卫星制造厂在设备能力和人员队伍上获得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民用产业的生产线,以民用市场的规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保证利润,达到稳定军线资源的目的。
三是加强基于产品制造特性的能力建设系统规划与数字化工程建设,提升基于企业级的自主组批生产能力。梳理产品生产的共性特点与业务流程,将传统工艺拆分为“基础量”与“变化量”。对“基础量”部分提前规划生产节拍,让生产过程最大限度均衡化;同时识别出产品的“变化量”部分,以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
北京卫星制造厂以“需求带动、充分保障、快速响应、立足自身、合作共赢、转化应用”为中心思想,坚持寓军于民、以军促民的道路。
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和建设创新平台,深入梳理和分析了企业的技术产品体系。完善了创新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市场需求分析机制、投入机制、分配与激励机制、样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机制、队伍培养机制、产学研联合机制、转化应用机制及公司孵化推广机制等。建设了创新平台,包括建立并完善专业和技术学科、产学研联盟(联合研发中心)、专业实验室、试制生产线、需求分析和发展战略研究等一系列平台。
针对样品、产品、商品的不同特性,北京卫星制造厂对制造体系、试制体系、创新体系和验证体系都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通过对技术开发、孵化、试制平台的打造与能力的提升,发挥了宇航技术优势,提炼出转化点,拓展市场。成熟的机电设计与舱体焊接技术转化到高端装备制造与自动化焊接等领域;星船热控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建筑节能产品领域;建成智能移动平台车、钢铝复合接触轨、民用电源产品、绿电产品4 条试制生产线。诸多产品在寻求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和商业机构上门“找项目”,促进了技术开发与产业的聚集发展。
北京卫星制造厂转变了市场开发、销售与服务体系及模式。采取专业化推广、展会及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召开行业技术交流会,向业界推广航天的转化技术与产品。加强了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队伍工作模式发生转变,形成了销售人员、技术开发人员与企业领导共同参与销售工作的新模式。以“多承揽任务多挣钱”为原则建立了市场任务考核机制,建立了完成市场任务的保障机制和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利用企业的品牌、资质、技术和能力,加强与总承包单位和供货商的合作,建立了显性和隐性的销售渠道,形成了共赢、多赢的盈利模式。
产业化最终要落实在产品如何生产出来这个问题上。因此,产品生产模式是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是产业化模式深入研究的延续。
技术转移模式是指通过收取一定的转让费,将航天技术成果转让给外部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
传统企业生产模式是指除标准件外,其它产品生产、组装和销售的过程均由自己承担的模式。
组装厂模式是指产品主要零部件全部委托加工,自身仅进行组装,并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进入市场。借助社会资源,委托加工质量好、生产能力强的企业加工零部件,自己只完成产品的组装,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产业化产品生产模式之一。
虚拟企业模式是一个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协作来配置超出自身拥有资源的企业形式。该类企业弱化了生产功能,生产任务全部外包,仅有附加值最高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功能。随着一些航天品牌为市场接受以及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航天企业产品生产模式可以采用虚拟企业模式,而自身则集中力量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
一是在产品种类少、技术单一、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宜采用技术转移模式和传统企业模式。可以充分提高企业自身资源利用率、有重点的对航天技术转化商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以降低风险,其产品市场也定位于区域市场。
二是在产品种类增多、技术复杂、领域交叉、生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宜采用组装厂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产品部组件生产、原材料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分包给有实力、有信誉的相关企业,形成企业合作联盟或利益共同体,从而分摊风险、扩大规模,使企业能够从容、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其产品市场基本定位于国内市场。
三是在产品种类多、领域广、技术集成度高、更新换代快、生产规模大的情况下,宜采用虚拟企业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化分工协作,以专业代工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支撑自身产品,以缩短产品生产投入产出周期、扩大利润水平,满足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上述模式分别适应不同的产品与企业类型,同时也是航天企业在航天技术产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体现。航天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阶段与产品类型的产品生产模式,从而依托产业链延伸发展产业化,带动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