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研究

2014-01-18 06:53:48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张涛关嵩唐亚刚惠兴晨周海平
航天工业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火箭竞争力竞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张涛 关嵩 唐亚刚 惠兴晨 周海平

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各主要航天大国为争夺太空优势纷纷加大了对空间探索的投入,这些日益频繁的空间活动为运载火箭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近年来,美国私营商业航天企业的运载火箭以新颖的理念和迅猛的发展,给国际航天业界带来了大幅的冲击和震动。因此,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运载火箭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航天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的内涵

运载火箭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国内外发射服务市场上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且潜在实力和外部环境均较为特殊。潜在实力的内在表现是产品的性能,即用户对有效载荷(卫星、飞船等)发射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后续用户的吸引力;外在可延伸到企业的能力,企业在运载火箭型号立项、产品研制、新技术开发、质量保障等一系列研制生产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和规范,并通过项目实施、市场开拓、新型号研制等活动对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与协调,使企业拥有较好的声誉、任务(合同)履约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等。

运载火箭的外部环境则更为复杂,既面临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又受工业基础和行业发展协调性的影响。从广义上讲,产业链的上游供应企业、分系统承包单位、基础原材料元器件水平等因素,都影响着运载火箭的整体性能及研制周期。

可以看出,运载火箭的市场竞争力是个综合性概念,其市场竞争力表现为在国家政策、同行竞争的大环境下,在行业发展协调性的限制下,为占据更多的发射市场份额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实力。它产生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效率,由企业和运载火箭的自身能力所决定,同时又受到竞争环境和行业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研究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在广泛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竞争力分析结果,明确运载火箭的市场定位,制定竞争应对策略以及火箭的发展规划,从而提高运载火箭的市场占据能力,以保持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二、竞争力分析模型

根据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建立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分析模型(LCAM),如图1 所示。

运载火箭的市场竞争力受火箭能力、企业能力、行业发展协调性以及竞争环境的综合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如图2 所示。

基于LCAM 对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影响要素展开分析,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找出对竞争力影响最重要、最直接、最科学的因素,从而为竞争力的提升措施提供依据。

1.火箭能力

运载火箭的能力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最直接因素。评价火箭能力的指标有很多,从市场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火箭的运载能力、发射服务质量、可靠性与安全性、使用维护性等。

火箭的运载能力是指根据目标轨道、发射场地理位置所确定的能够发射的有效载荷质量,是用户选择运载火箭的首要指标。

发射服务质量是指运载火箭对有效载荷设计所提约束条件高低的直接反映,主要体现在入轨精度、入轨姿态精度、整流罩静空间、有效载荷环境条件(过载、冲击、振动、噪声、热、电磁)、发射场适应能力、测控能力等。

作为一种高风险产品,用户十分关注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越高,圆满完成任务的概率就越大。就商业卫星而言,可靠性指标直接影响到了保险费率的高低。该指标一般也可用火箭的成功飞行次数来代替。

使用维护性包括发射场流程和测试发射控制模式,这2 项指标会对用户的间接成本产生影响。

2.企业能力

图1 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模型

图2 运载火箭市场竞争力影响要素关系示意图

从市场竞争力角度来说,企业能力包括任务(合同)的履约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

履约能力体现的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在规定进度内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能力,主要由企业的质量控制、人力资源水平、调度及计划实施、物资保障、经费管理等经营能力所决定,是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成本控制能力是企业对运载火箭设计加工过程中各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能力,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火箭的价格水平。

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驱动因素,是保持长久市场竞争力的动力。

随着我国运载火箭制造企业的市场化转型,其所具备的市场营销能力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市场营销能力除了包括市场分析、客户管理、信息沟通、价格制定等方面的要求,还包括如何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即产品规划能力。

3.行业发展协调性

行业发展协调性取决于国家的航天发展规划、产业链的配套是否合理、基础原材料元器件及工艺水平等因素。

国家的航天发展规划对运载火箭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包括重大专项对运载火箭的牵引、发射场的选址及改造、各大系统之间的经费管控模式等。

产业链的配套情况影响了运载火箭生产的供应条件和价格。例如,火箭发动机能否按时交付将影响到火箭总装企业的整箭交付进度,而火箭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又直接影响到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性能。

同样,我国基础原材料元器件、工艺、制造等基础工业水平决定了我国运载火箭的性能,进而影响到了我国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4.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是市场竞争力的外部作用因素。适度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竞争环境主要从国内和国际市场来分析,重点关注政策限制以及竞争对手。

国内市场主要需考虑政府(含军方用户等)对企业发展的规划和限制、产业内部的有效竞争;国际市场应关注在世界贸易组织条件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国外卫星的限制。竞争对手则应重点关注欧洲Ariane 5 运载火箭,以及蓬勃发展的美国私营航天企业。

三、竞争策略分析

运载火箭的市场占据能力一方面由火箭自身固有的竞争实力决定,另一方面受到竞争策略的影响。制定竞争策略,首先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研,结合运载火箭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明确该型火箭在市场上的定位;其次,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力分析及市场定位提出市场应对策略以及客户管理措施,并规划后续产品的发展思路,其流程如图3所示。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包括市场细分及用户管理。市场细分是指对不同轨道、重量、类型、用户的发射需求进行汇总和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用户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的动态管理,建立交流机制,培育潜在客户,开展产品推介等。

2.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对整个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客观审视,是制定竞争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竞争环境不同和分析的重点不同,一是明确现有市场的发展现状,自身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二是分析竞争环境及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三是根据火箭能力和企业能力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制定竞争策略提供目标及依据。

3.制定应对策略及产品规划

基于运载火箭的需求分析、市场竞争力分析及市场定位制定竞争策略。通常使用SWOT 分析法,以LCAM模型所含内容为评价要素,识别出运载火箭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寻求外部机会,规避威胁及风险,制定最适宜的竞争策略。通常来说,可从运载火箭定价、服务、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若经过市场竞争力分析,发现现有的火箭能力不足,通过制定应对策略仍不能满足后续市场发展需要的,则应及时规划后续产品。产品规划通常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结合财务目标要求及内部能力,制定运载火箭后续综合发展规划,包括现有火箭的改进或研制新型的火箭。目的是指出正确的产品开发导向、做好产品研发与市场的衔接,通过建立滚动更新的机制,以确保产品持续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图3 运载火箭竞争策略制定流程图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经过长期发展和培育所形成的独特内涵,它在与环境的整合中不断创新和拓展,并持续获得竞争优势。运载火箭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经过长期磨砺,并在不断的失败和总结中探索形成的。笔者通过探索建立运载火箭的市场竞争力要素分析模型以及开展初步的竞争策略研究,以期为我国处于市场化转型中的航天企业开展市场竞争力分析和竞争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火箭竞争力竞争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感谢竞争
飞出去吧,火箭!
运载火箭
日本竞争力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小说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