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冀东
摘 要:志愿服务基地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经验总结和不断创新的有力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种类繁多,如何结合社会及时代热点问题,基于专业特色和按照学生特点和特长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在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向“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趋势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志愿服务;基地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2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团体的慈善服务,这种慈善服务因民间性和宗教性而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最后逐渐变成一种精神上的美德而被保留了下来。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 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就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这样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
1、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990年深圳建立“青少年义务工作联合会”,1993年北京大学学生自发组织“爱心社”,同年底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职员者协会,这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逐步走上了组织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在后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以及2011深圳大运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1.1 社会热点和时代需求的历史选择
2011年12月4日,深圳市作为在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发布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决定并征求意见:到2015年,全市志愿者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10%,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达到国际城市的先进水平,志愿者之城初步建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全国率先提出“志愿者之校”建设,全面打造志各类愿者服务基地,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至此,我国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阶段,正逐步朝着“常态化、全员化”方向高速前景。因此,志愿服务基地的成功建立和长期有效的维护,是社会热点和时代需求的历史选择。
1.2 基于安全等因素出发不宜单打独斗
诚然,目前志愿服务活动提倡全员化、常态化,随时随地都有志愿服务行为正在发生,但是由于高校学生的年龄相对较轻,是非辨别能力不是很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不法分子的教唆及挑逗,而导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可能发生一些不安全情况,单打独斗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各类安全隐患,而通过充分调研、认真沟通后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1.3志愿服务长期稳定开展的必要条件
志愿服务想要长期稳定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就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对象和服务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与深圳武警南山中队,开展志愿服务基地共建超过10年,双方本着文明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原则,以志愿服务基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警校共建共育项目,建立了警校共建共育的长效机制,搭建了警、校青年健康成长的广阔平台,谱写了一曲“警校携手培育英才”的壮丽诗篇。而其他没有建立基地的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基地建立时间不太长的志愿服务基地,目前成绩还不够突出。
2、志愿服务基地的种类
目前各高校建立的志愿服务基地的类型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2.1基于服务基地建立时间及服务时长的划分
按照志愿服务基地建立的时间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时长区分,如深职院计算机工程学院与深圳南山武警中队的“警校”共建项目已开展十一年,双方以“流水的学生培养流水的士兵”的模式,将文艺培训、计算机培训等志愿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并将持续下去;而由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志特点的不断变化,可能会有新增志愿服务基地,也会有个别既有服务基地逐渐消失。
2.2 基于志愿服务基地空间距离远近的划分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支教单位,是学生志愿服务中一种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基地,一般位于跨市甚至跨省的贫困山区,一般每年赴当地开展一次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校园周边的服务基地则可以采取每月一次甚至每周一次的活动频率,而校内志愿服务基地的建立,由于空间上的优势,可以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2.3 基于是否具备专业关联性的划分
部分志愿服务活动是基于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或者专业背景开展的,如计算机类学生到周边社区开展“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又如利用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指导老师培训成立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分队,对周边企业开展团体辅导员等“关爱青工”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而通用型志愿服务活动则对专业要求不是很高,如开展“文明排队”、“党员挂职”等志愿基地。
2.4 “请进来”还是“走出去”
一般志愿服务基地都是建立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之外,学生志愿者在做志愿服务时往往需要“走出去”,这就导致了志愿服务时间安排的不确定性,且需要志愿者积极主动的与校外志愿服务基地沟通联系。而目前,深职院学生志愿者在校内建立了一些志愿服务基地,采取将志愿服务对象“请进来”的形式,开展相关服务,例如“小家电”义务维修站志愿服务基地正是基于电子类学生社团实践需求,而在校园内建立而成的,通过广泛宣传面向校内外师生居民开展常见小家电义务维修,得到附近居民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3、志愿服务基地建立的途径与维护
3.1 基于专业特色和按照学生特点和特长建立基地
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团体和单位的实际需求,主动联系一些需要某方面专业特长协助的社区、工厂、中小学等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如外语类专业学生可以在中小学、社区开展“四点半”外语学堂;食品专业学生可在社区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点,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及食品安全监测相关志愿服务活动;法律专业学生可在工厂建立法律知识普及或法律咨询志愿服务基地。
3.2 结合社会及时代热点问题
结合时代热点问题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开展系列活动。比如十八大提出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深职院计算机学院与学校后勤部门联合组建“节能卫士”志愿服务分队,在学校后勤部门、学生宿舍区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开展节能理念宣传、绿色环保等活动;又如今年企业青工发生多起自杀、群殴等恶性事件,为此深职院计算机学院利用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指导老师培训成立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分队,在某去也建立“心灵U站”志愿服务基地,对该企业青工长期开展团体辅导员等“关爱青工”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3.3 志愿服務基地的维系
志愿服务基地的维系,主要可以通过长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座谈,共叙经验与不足,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时俱进,进行适当的调整;还可以通过邀请志愿服务基地指导老师来校参加指导活动,双方开展如篮球友谊赛、联欢会等群体性文体活动等形式;此外,建立“校外志愿者指导师”制度,聘请志愿服务基地工作人员担任学生志愿者指导师等。
4、结语
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其在高等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共同参与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秀美. 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9).
[2] 贝静红. 文化生态视野中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化建设 [J]. 当代青年研究,2012(3).
[3] 王如海.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J]. 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6).
[4] 董秀娜.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论 [D]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