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两千多年以前,秦国只是中国西北边陲的一个普通诸侯国,在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励精图治、耗时百多年最后由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任。然而,在秦始皇完成统一仅仅十五年之后,有着刚毅品质、不屈性格、剽悍灵魂的大秦帝国,霎时间轰然崩塌,而古代中国的秦文明瞬间转化成了汉文明。秦王朝何以覆灭如此之迅速,花费百多年苦心经营的统一大业为什么会在艰难的完成后立即化为历史的泡沫?我国很多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非常大的争鸣,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开出的智慧因子,那么秦王朝的兴衰则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不可回避的深刻思考,这二者如同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般用它们自己的方式向两千多年来的史学研究者倾诉她们的心声。即也希望后人能够沉醉于她们的芳泽,用心灵深处的萧瑟与她合奏一曲高山流水。在这里,我选取一篇王子今先生的论文——《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与秦的覆亡》来探究一番秦王朝迅速覆亡的真由,希望能窥破秦王朝覆亡诸多因素之一隅,让我们在为何秦王朝会急速坠毁这个千古之谜中不会继续被迷雾重重的冰封死路所阻碍,而能找到顺利找到解谜的钥匙。王子今先生的这一篇文章——《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与秦的覆亡》立意明确、观点独特,文章从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这个基本论点出发,通过分析秦王朝统一后的苛政、对关中和关东地区百姓的区别对待,以及对比秦王朝统一前后的关东政策进行比较,对于我们研究秦汉史非常有帮助,我们从中也能得出一些秦汉交际时的一些始末真相,故我以谦虚谨慎、务实求真的态度浅评一下这篇文章。
关键词:失败;覆亡;关东政策;秦朝
作者简介:付焘(1986-),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2
王子今先生在文章的第一节便开宗明义的引用了古今著名学者贾谊、范文澜和林剑鸣对于秦王朝速亡的评价,在糅合了各家观点后话锋一转,承转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秦王朝对关中秦国本土和关东六国故地实行着不同的政策,秦王朝关东地区统治政策的失败,是秦短促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接下来第二节的行文中,王子今先生大量引用了《史记》、《汉书》和其他一些当时记载的文字材料中对于当时秦王朝统治社会的全景画幅式描写,力求让读者能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初步模糊的综合印象。在这些具体的细节描写中,王子今先生深入浅出,在注重细节描述之余,也以简练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完美的嵌入其中。我大致可以得出这样几个信息:
第一,秦王朝的行政制度是基于对关东地区人民的征服、压迫、奴役为前提,并由此衍生出裂痕。
第二,秦王朝对待上层的富豪和地主是以盘剥和控制为主,这样就造成了上层人士坚定的反秦立场。
第三,秦王朝对民力的滥用和严酷的法令造成了老百姓的不堪重负,成为秦末大起义的直接原因。
第四,关中百姓由于不负担繁重徭役的优越感和特权观念刺激了关东人的复仇心理。
第五,秦王朝强制性的移风易俗使关东人从内心深处对秦有着抵触。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王子今先生得出的结论“天下苦秦久矣”这一个强力富有号召力的口号是有地域局限性的,只能集中抒发关东地区各阶级对于秦王朝的愤懑。
在第三节中,王子今先生主要通过进行历史的比较来探讨秦王朝关东政策极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列举了还处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对于新征服地区的正确管理和成功经验,并以此说明秦王朝对于新征服地区的管理和统治是有相当丰富之经验。而后进一步阐明了秦王朝为什么在统一后对于关东政策出现巨大错误的原因所在。王子今先生主要总结了三点:一,秦国与东方各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制度,造成了秦王朝很多政策不能被东方各国所接受,进而间接的造成了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地位上的不平等。第二,秦王朝的统治者对于关东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缺乏充分的估计,造成了指定的政策达不到关东人所能接受的程度。第三,关东地方官吏任用的失败,秦王朝对于关东地区的统治主要是任用通过军功爵晋升的军人来管理,致使导致了民愤进一步加剧。
最后一节,王子今先生主要分析了秦王朝统一是历史潮流,而在秦王朝建立之后各国政治家纷纷开始以复国为口号进行起义活动,继而进一步认证了秦王朝对于关东地区的统治政策的失败。
通篇文章读下来,我对王子今先生的学识非常敬仰,在论证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总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文字材料,如此言之有物的行文表达方式令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严丝合缝般显得非常完整。对于一个史学研究者来说,如何能将古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随时切合的进行有效的链接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对此我深表钦佩。另外,王子今通过深入分析古人的看法和史学家的观点而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经常读古书而有可能导致文风半文半白的学者来说更是殊为难得,因为搞学问归根究底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人能领悟学问的究竟,而很多学科就是因为太晦涩难懂的逐渐萎靡,这就是更多人偏爱《史记》而贬低《汉书》的原因所在。
然而,虽然王子今先生的这篇《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与秦的覆亡》是上佳之作,也必定有瑕疵之处。例如:在分析秦王朝行政制度失误这个问题上,大量引用的是秦王朝在关东地区以示威为主,而未能周详缜密的将这个问题深刻细致的剖析,我没有能從文章中看到关于行政的具体流程,只能片面的接受这个论证。另外,在文章中所说反抗秦国的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地区,所举的例子主要集中在韩楚地界,而没有举出其他地区的反秦事例,我根据田余庆先生《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一文所说,田先生认为秦末反秦的斗争主要集中于韩楚之地,并没有形成全面反秦的局面,当张楚政权首倡起义之后才形成全面反秦的局面,这样看来,王子今先生所说的反抗力量主要集中在关东这一个言论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将话题扯大了呢?再有,我认为王子今先生引用的睡虎地秦墓竹筒《法律答问》中所说“邦客与主人斗,以兵刃,投梃、拳指伤人,敯以布”这条材料来说明关东人与秦人争斗使秦人致伤时要依法论处,而找不到秦人致伤“邦客”相对应的条文这则例子不妥当。原因有二:第一,这是在秦国统一前的政策,可能是针对某些不法邦客而采取的政策,或者就目前国际形势来看,强国保护本国国民的利益也是正常的。第二,如果要利用这则例子,需要搬出其他国家的政策来对应,需看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邦客的地位的综合态度,这样才能使得对秦国的评价不失公允。还有在关于统治阶层的问题上,王子今先生谈到关中的百姓不需要负担很重要徭役和赋税,而关东地区的百姓需要负担这一些。关于这个问题,根据林剑鸣先生的文章《秦王朝统一后的社会各阶级》一文中所阐述,秦王朝统一后农民成分已然分为了自耕农和依附农,关中地区的自耕农是通过军功而取得的,而关东地区的依附农是由于战后失去土地的控制权而沦为依附农。这实际上是另外一个,统治者刻意造成的分裂和在统治中忽视了分裂,这是两个概念,我认为这不能归结于秦王朝在关东地区政治上的失败,或者说应该放在宏观上来考虑,单独谈及关东政策未免太片面。
我个人对于秦王朝的关东政策失败这个议题还有几点要补充:第一,秦王朝的统一意味着战国时期辉煌的门客政治时代的结束,对于关东地区靠读书吃饭的有识之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状况,这意味着这一类人只能倚靠秦王朝的政治需求来获得出头,而秦王朝对于关东地区读书人的安置问题的疏忽倒是一重大失误。第二,秦王朝推行的郡县制太过超前,对关东地区的统治需要一个过渡的缓冲。西周以来的分封制一直就贯穿着整个春秋战国社会,以领主似的管理模式已然被社会所接受,秦王朝统一之后,关中地区归中央管辖,而关东则以军人为吏,在整个统治并未深入人心之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不是牢不可破,这也就导致了在刘邦进军关中的时候,一路上没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原因。这说明秦王朝的地方官吏并未效死命为中央政府尽忠,而西汉建立之后采用的郡国并行制可以看做是分封制的某些延续或者是改良。第三,重点区域没有重点盯防,韩楚一带屡次发生反秦运动,是秦末整个反秦潮流的引领者,秦王朝在整个关东地区的控制应当以预防这块区域的起义为重点。最后,秦王朝也是覆亡在楚人之手。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和自己的一点分析,论道有失准确之处并不稀罕,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胡诌乱扯也屡见不鲜,只是希望我以真诚的方式来对待这篇文章之时,也能真正的领略一点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