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王海燕
(甘肃省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宁县 745200)
7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宁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姜华,王海燕
(甘肃省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宁县 745200)
以紫花白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L0527-7、陇薯6号、L0527-4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分别为48 276、45 546、44 932 kg/hm2,较对照品种紫花白分别增产46.18%、37.91%、36.05%,增产极显著。
马铃薯;品比;初报;宁县
宁县位于庆阳市南部,生态条件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生长。近年来宁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逐年提高,马铃薯远销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地,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筛选适宜该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2013年我们引进了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1.1 供试品种
新引进的马铃薯品种(系)有L0527-2、L0527-7、L0527-4、L9901-10、L0529-2、陇薯6号、陇薯7号,均由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对照品种为紫花白,由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50 m2。起垄覆膜种植,垄高25~30 cm、宽60 cm,垄沟宽30 cm,用幅宽120 cm的地膜覆盖,在垄面双行穴播,株距40cm,种植密度55555(穴)株/hm2。小区间距20 cm,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设在宁县早胜镇大庄村五组某农户承包地,海拔1 120 m,土壤为黑垆土,前茬玉米。播前施农家肥37 5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4月8日机耕、整地、起垄、覆膜,4月16日播种,每穴灌水1 kg。其余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全生育期观察记载物候期,9月20日按小区收获,收获前每小区在中间行连续选取10株考种,按小区计产。
表2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性状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7个引进品种(系)的全生育期在147~152 d,较对照品种长16~21 d,为中晚熟品种。
表1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物候期和生育期
2.2 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引进的7个品种(系)株高差异不大,为78.1~85.2 cm,较对照品种紫花白高7.7~14.8 cm。花冠颜色均为白色。块茎大小以L0529-2、紫花白(CK)较大,L0527-4、L0527-7、陇薯6号块茎中等,L0527-2、L9901-10、陇薯7号较小。块茎整齐度L0527-4、陇薯7号、紫花白(CK)整齐,L0527-7、L9901-10、L0529-2、陇6号较整齐,L0527-2不整齐。块茎皮色L0527-2、L0527-7、紫花白(CK)为白色,L0527-4、L0529-2、L9901-10、陇薯7号为黄色,陇薯6号为浅黄色。薯形陇薯6号为扁圆形,其余品种(系)为椭圆形。
单株块茎数以L0527-7最多,较对照品种紫花白多4.0个,其余品种(系)较对照多1.4~3.2个。单薯重引进品种(系)均低于对照品种,其中陇薯7号最低,为85.86 g,其余品种(系)为113.59~139.79 g。单株薯重L0527-7最高,为869.88 g,较对照品种高274.79 g,陇薯7号最低,较对照品种低62.71 g,其余品种(系)为658.84~809.62 g,较对照品种紫花白重63.75~214.53 g。商品薯率L0529-2最高,为88.8%,较对照品种紫花白高4.5百分点;其余品种(系)为46.9%~79.4%,较对照低4.9~37.4百分点。
2.3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引进的7个品种(系)有6个较对照品种紫花白增产,其中L0527-7折合产量最高,为48 276 kg/hm2,较对照增产46.18%,居第1位;陇薯6号折合产量45 546 kg/hm2,比对照增产37.91%,居第2位;L0527-4折合产量44 932 kg/hm2,比对照增产36.05%,居第3位;L0529-2、L9901-10、L0527-2分别比对照增产32.18%、17.46%、10.71%;陇薯7号产量最低,较对照减产10.53%。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5.62>F0.01=4.28),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L0527-7、陇薯6号、L0527-4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L0529-2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垄薯7号差异极显著,与其余品种(系)差异不显著;L9901-10、L0527-2、陇薯7号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
表3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产量
L0527-7、陇薯6号、L0527-4田间生长势强,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较高,经济性状优良,产量分别为48 276、45 546、44 932 kg/hm2,较对照品种紫花白分别增产46.18%、37.91%、36.05%,增产极显著。但因生长前期干旱少雨,后期连阴雨偏多,影响了产量的稳定性,尚需继续试验观察。
(本文责编:陈珩)
S532
A
1001-1463(2014)08-0035-02
10.3969/j.issn.1001-1463.2014.08.014
2014-02-27
姜华(1969—),男,甘肃宁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联系电话:(0)13884173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