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霞,付余英,朱永亮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甘肃甘谷741200)
供试地膜为厚0.01 mm、宽1.2 m 的地膜,供试马铃薯是从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渭源试验站引进的晚熟新品种(系),分别为L1027-10、LE111、陇薯13 号、陇薯11 号、陇薯10 号、陇薯14、陇薯7号(CK)。
试验地布设于甘谷县八里湾乡马家岘村,土壤为黄绵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保墒性好,种植条件优越。
7 个参试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每小区种植5 垄,每垄种植7 株,垄长3m、宽1 m。第一行为保护行,小区间留走道。
播前基施有机肥(油渣)若干、磷肥450 kg/hm2、三元复合肥150kg/hm2。结合降水追施尿素300 kg/hm2,生长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2 次。在各生育期间做好苗期管理和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试验于4 月26 日雨后趁墒播种,用毒蝎子喷雾土壤防治地下害虫;6 月8 日用吡虫啉进行灭蚜;6 月25 日用甲霜铜防治早疫病1 次。其余田间管理基本与大田管理相同,10 月12 日收获并进行田间考种及测产。
由表1 可知,各品种的生育期为148~168 d,其中陇薯7 号(CK)生育期最短为148 d,L1027-10生育期最长为168 d,其他品种生育期相差不是很大。
从表2 和表3 可以看出,各品种的植株形态和薯块性状差异不是太明显,花色均以紫色和白色为主;陇薯7 号(CK)和陇薯14 号花繁盛性较稀疏,其他品种都比较繁茂;LE111 结实较多,陇薯7 号(CK)结实最少。
表2 植株形态调查
表3 薯块性状调查
由表4 可知,7 个参试品种中平均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LE111 为8.8 个,陇薯13 号、陇薯11 号、陇薯10 号、陇薯14 号、L1027-10 平均单株结薯数都较少,其中最少的是陇薯7 号(CK)为4.6 个;单株产量最高的是LE111,为1.06 kg,其次是L1027-10为1.031 kg,单株产量最低的是陇薯7 号(CK),为0.566 kg;经过对商品薯率的计算,得知L1027-10 的商品薯率最大,为86.91%;陇薯13 号、陇薯11 号、陇薯7 号、LE111、陇薯14 号的商品薯率分别为70.86%、77.75%、53.36%、63.38%、75.36%;陇薯10号的商品薯率最低为,51.00%。
由表5 可知,LE111 产量最高,为24439.5kg/hm2,陇薯7 号(CK)产量最低,为12 613.5 kg/hm2,其余品种的产量从高到底依次为L1027-10、陇薯11号、陇薯14 号、陇薯13 号、陇薯10 号,产量分别为24 025.5 kg/hm2、21 411.0 kg/hm2、20 944.5 kg/hm2、19 936.5 kg/hm2、17 068.5 kg/hm2。
参试品种中陇薯7 号(CK)的生育期最短,但产量最低;LE111 生育期较短,产量最高,较陇薯7 号(CK)增产93.76%,为当地的最佳种植品种,可进一步试验推广;其余品种产量都较对照高;陇薯7 号(CK)产量最低,且商品薯率较低,不适合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应直接淘汰。
表5 产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