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与心理体验

2014-01-16 08:40赵俊杰吴蓓雯戚倩崔屹鲍美娟
军事护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锐器陈述受访者

赵俊杰,吴蓓雯,戚倩,崔屹,鲍美娟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上海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25;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护理部,上海200021;4.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护理部,上海201058)

编者按:每年的春天都是研究生们收获3年的学习成果——毕业论文的时候。从确立研究方向到开题、实施研究再到论文写作和答辩,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研究生和导师们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每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严谨的科研设计和完整的科研流程触及和体现了当代护理科学研究的较高水平。为此,本刊特开辟“研究生毕业论文”系列专栏,刊载近期录用的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力求把握护理科研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广大读者和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富有裨益的借鉴和参考。

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与心理体验

赵俊杰1,吴蓓雯2,戚倩1,崔屹3,鲍美娟4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上海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上海200025;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护理部,上海200021;4.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护理部,上海201058)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和心理体验,以期为制定减轻职业暴露后果的有效应对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3年1-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10名遭受职业暴露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其进行访谈,并运用Colaizzi法的程序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主题。结果 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大多数研究对象均积极采取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措施,会出现意外、恐惧和害怕、后悔和沮丧、痛苦、抱怨及职业倦怠感等负性心理体验。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完善职业暴露上报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随访检测的依从性,关注职业暴露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职业暴露的负面影响。

护士;职业暴露;应对方式;心理体验

职业暴露(occcupational exposure)又称职业接触,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经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途径接触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过程[1]。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往往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之一。2012年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EPI Net)的报告[2]显示,在不同工作岗位中,护士是发生血液和体液暴露最高的人群,占上报总体的44.3%(116/262),医生 占11.5%(30/262)。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锐器伤。有报道[3]指出,锐器伤可以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比较常见。尽管职业暴露后,HIV和肝炎的血清转化机会较小,但是风险和相关医疗费用是惊人的。近年来,随着《护士条例》的颁布,医疗行政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护士职业暴露,关注护士安全与健康。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定量研究[4-5],但关于护士职业暴露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进一步描述护士职业暴露的应对及体验,为减少职业暴露所致的后果提供有效应对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10名遭受职业暴露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截至访谈之日的近3个月内曾经历过职业暴露;(2)精神状态和记忆能力正常;(3)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自愿参加本研究,且与研究者配合程度好。10名护士中,男1名、女9名;年龄23~33岁,平均(26±3.68)岁,工龄0.3~13年,平均(4.66±4.70)年,一般资料见表1。职业暴露类型:8名是含有传染性血液的医疗器械刺伤皮肤,2名是传染性血液沾染有损伤的皮肤。受访者按照文字稿资料回复时间先后用英文字母“A”到“J”表示。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形式,访谈提纲:(1)请阐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措施;(2)请描述经历职业暴露的体验。本研究的资料分析采取Colaizzi的六步资料分析方法,具体步骤[6]如下:(1)研究者阅读所有受访者对职业暴露经历的描述;(2)摘录直接指向现象的重要陈述;(3)阐述这些重要陈述的意义;(4)将这些阐述意义归类为主题群;(5)将这些结果整合成对研究现象的一个全面的描述;(6)将该描述返还给受访者以核实这些全面的描述是否与他们的体验一致。访谈前与受访者约定时间、地点,告知其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过程采取同步录音记录受访者的叙述,同时注意观察受访者的举止行为、表情变化和其他非言语信息,做好访谈笔记,访谈时间30~60min。

1.2.2 资料的分析及整理 访谈后,研究者将录音和观察材料转录为文字,通过反复阅读访谈记录,找出有意义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分析;同时,对这些部分进行编码和分类,最后提炼主题。

1.3 质量控制 为提高研究的质量,对资料进行连续、反复分析,必要时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对是否与原意相符,以提高资料的可信程度。资料的收集采用合众法,尽量避免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2 结果

访谈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后,从访谈内容中萃取出有关护士职业暴露后应对和体验两大主题,即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和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反应。2.1 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 发生职业暴露后,大多数研究对象积极采取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措施,主要有应急皮肤处理、上报相关部门、暴露后随访与咨询等。大部分受访者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了局部皮肤处理。受访者B暴露前已知源患者是HIV携带者,她陈述:“(针刺伤后)马上脱掉手上带的那一层手套,把血挤出来,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再到治疗室把安尔碘和棉签准备好,快点消消毒,包扎一下”。受访者G是新职工,“发生针刺伤后,我马上去问一下年资高的老师该怎么处理,她告诉我先去挤一下血,但是血不多,然后流动水下冲洗,再用聚维酮碘浸泡10min,我照做了。”而手术室护士A被患者血液污染的缝针刺伤后未及时进行局部皮肤处理,他陈述:“我本来不知道患者是小三阳阳性,没有处理伤口皮肤就继续参与手术。”在本研究中,多数受访者者在预定时间未完成追踪检测,原因是暴露者觉得感染的可能性小以及因工作繁忙,遗忘检测时间等。受访者D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仅在暴露当天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第4、8周都未检测,她陈述:“感觉流程比较麻烦,先在病房先抽好血再找工勤人员送去,再加上平时工作很忙,也没有人提醒我这个随访时间,就忘记了这件事。最主要的是医生判断我基本上不可能感染,因此比较放心。”受访者E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她陈述:“暴露后当天检测是阴性的,第3个月时应该抽血化验,我也忘记去检查。每次检测时间防保科也没有通知过,他们也没说要报告检测结果。”大部分访谈者职业暴露后即刻进行上报。受访者G:“我拿着患者的验血报告复印件立即就去防保科了”。受访者H:“(职业暴露后)赶紧去防保科填了一下针刺伤的单子”。但也有护士职业暴露后未及时进行上报。受访者J:“下午6点多时发生的针刺伤,防保科已下班了,第二天我去上报、验血。”

2.2 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反应 经历职业暴露后,参与访谈的护士大都会有“意外”、“恐惧和害怕”、“痛苦”、“后悔沮丧”、“抱怨”、“职业倦怠感”等心理反应。

2.2.1 意外 医院工作环境中,虽有大多数护士目睹或经历过职业暴露,但是当他们亲身经历或者再次经历职业暴露时仍会感到意外。受访者D所在病区最近已有多名护士发生过职业暴露,她陈述:“当时我被针扎了之后有点惊慌失措,脑袋一片空白,懵了,不敢相信我也发生职业暴露了。”受访者H有8年工作经验,已顺利安全地完成了很多相同的护理操作,她陈述:“平时那么多患者拔针,怎么偏偏不巧正好这次扎到自己了呢(笑)?”部分受访者发生职业暴露即刻没有感到惊慌意外,但当获知该患者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患者时感到意外。受访者A陈述:“发生暴露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患者)小三阳阳性。”受访者G:“发生针刺伤后,我就去翻看患者病历,想再确定一下是否有乙型肝炎、梅毒等,心跳的很快,看到梅毒阳性时,还是有些震惊的,有点慌了。”经历职业暴露之后,大多数受访者感到意外惊慌,但也有人认为护士职业暴露很普遍,无法避免和改变。受访者F:“其实做护士难免会被扎”。受访者E陈述:“医院本身就是这种性质的,传染病医院嘛,每个科室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2.2.2 恐惧和害怕 经历职业暴露之后,有两位受访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身损伤不严重以及暴露后及时处理就不会导致感染,这可能是面对职业暴露应激产生的保护性心理反应。受访者C在帮患者拔针后被敷贴上渗出的血液污染左手拇指,她陈述:“因为我不是针直接扎进去,还是抱有一点侥幸心理的,这一点让我心理安慰些,觉得不是很严重。”受访者E暴露前已知该患者是HIV患者,她陈述:“没有很焦虑,因为病区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士很多,及时预防后没有发生感染的。我及时吃药预防,感染的概率会很低,侥幸心理吧,也不是特别担心。”但本研究中,多数受访者都有表达害怕职业暴露后被感染,尤其是在确定源患者具有某种血源性传播疾病之后。受访者H发生针刺伤后(源患者为乙型肝炎患者):“他们(家人)过一段时间就忘记这件事了,(但)自己还是时不时的会想起来,特别是自己一旦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稍稍体温升高,乏力的时候,好像跟(乙型肝炎感染)症状蛮像的,自己就会胡思乱想”。发生职业暴露后,受访者再次回归工作时会担心害怕再次发生职业暴露。受访者D在行皮下注射后回套针帽,被OT针针头刺伤,她陈述:“(现在)每次打完针,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定扔进锐器捅里,不敢回套(针帽),就怕扎手上了,还是有阴影的”。受访者B在帮患者输液时第一次没有成功,更换针头后准备第二次进针,此时被自己随手放进治疗盘的污染针头刺伤,她陈述:“现在都改了,提心吊胆,每次操作都很小心。”两位已婚的受访者在发生职业暴露后,也有表达害怕家庭受到影响的陈述。受访者H(源患者是乙型肝炎患者)陈述:“万一被感染时,首先想到是自己还没生孩子,会传给下一代。”受访者J(源患者是乙型肝炎患者)陈述:“传染上就讨厌了,家人啊小孩啊也会有影响”。同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护士也会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本研究中经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护士认为自己采取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措施后不会发生感染,因此没有直接描述艾滋污名的体验。但受访者C在谈到自己服用HIV职业暴露预防性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时:“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看医生,到了别的地方还要解释我因为工作原因可能感染HIV,可能人家也不会相信,有点被歧视的感觉,还会问东问西感觉很烦。”

2.2.3 后悔和沮丧 本研究中,经历职业暴露后的护士流露出对自己没有履行正规操作流程或忽视职业安全而自责和悔感。受访者B被自己随手放进治疗盘的污染针头刺伤,她陈述:“发生这件事后,我还是很自责的,宁愿当时走过去处理好,再回来扎第二针,其实想想这一步骤也不会花很长时间,很生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按照正规流程去操作。”受访者I在配制液体时被注射器针头扎伤左手拇指,后来帮助同事完成患者抽血操作时被血液污染了破损皮肤:“现在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一定先覆盖好伤口再去帮忙抽血,而不是一听到患者有问题,马上冲过去”。经历职业暴露事件,护士会有一种沮丧感。受访者I:“发生当天,我的确是心情不是很好,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就会安慰她,很镇定;但发生在自己身上,难免会有点情绪。”

2.2.4 痛苦 HIV职业暴露后应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预防性用药。本研究中四位经历HIV职业暴露的护士根据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出现轻重不一的毒性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疲倦、皮疹等。虽然受访者未具体描述痛苦的情绪体验,但身体上的折磨不可避免地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受访者D陈述:“大概第5天的时候,先是有一点萎靡不振,然后就开始呕吐,以前爱吃的东西都没有食欲,就是想吐,持续了2~3d。接着晚上开始不停地做梦,而且还失眠。”受访者B陈述:“我整个过程都很痛苦,主要是因为吃药很痛苦……第一次晚上吃完那个药,就有异样的感觉,半睡半醒,很纠结……旁边的人呼呼大睡,我感到飘飘然,身体发热,自己知道是毒性反应,也没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身边的人吵醒。”

2.2.5 抱怨 本研究中参加访谈的护士认为高强度的工作量,缺乏防护设备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受访者都提到护理工作量大,护士数量普遍不足,时间紧张,来不及防护等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受访者C陈述:“患者少的话,我们也就不会觉得时间紧迫任务多了,慢慢来,针刺伤不会发生这么多了”。受访者H陈述:“病房里的事情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等着你去做,也来不及去想这件事(操作前戴手套),工作做不好,留下来加班的还是自己。”也有护士认为针刺伤比较普遍的原因是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受访者J是一名血透资历较老的护士,她陈述:“我们病房应用的针头都是没有保护装置的,这是整个医疗系统的问题,不是(一个)医院的问题,不光是考虑患者的安全,也要考虑医护人员的安全,针刺伤确实是太普遍了,需要落实保护措施。”由于病房设计、空间狭窄造成带有锐器盒的治疗车难以到达操作现场,或者是病房走廊太长,造成护士到护士站拿取防护设备不便,这也是受访者出现职业暴露的重要因素。受访者B陈述:“这个病房的结构有些问题,只有两张床位,而且床跟墙之间的距离很窄。平时都推治疗车打针,但这里是推不进去的。”受访者C所在的医院,手套等用品集中放置在护士站,而病房走廊很长,来回拿取不方便,她陈述:“我那时就是路过看到患者手肿,需要拔针,当时要是跑回护士站拿手套再跑回去拔针也不现实。”

2.2.6 职业倦怠感 经历职业暴露后,一些护士出现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成就感降低。受访者J:“很害怕被传染到,那个时候的心理绝对是说不出的滋味,有点埋怨自己怎么做了这个行业,那个时候是蛮恨的。”受访者C:“我也有想过换个轻松的病房,比如去肝炎科。我们病房这样辛苦,也就比人家工资高一千元,相比较,我想去工资少一点的科室。”受访者J:“护士的付出跟回报确实不成正比,就这样(辛苦)还不被患者理解,这是心情最糟糕的。”也有护士表达出职业暴露的发生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热情以及对患者的态度。受访者F:“做护士虽然辛苦,但媳妇总能熬成婆,我刚刚开始这个工作,那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呗,工作还是要认真做的。”受访者G:“发生针刺伤后,工作上更加当心一点,但是也不会因此不敢去接触患者,不敢去做护理操作,工作还是要努力地去做的。”

3 讨论

3.1 积极落实暴露后预防措施 暴露后预防是指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的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1]。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P)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本研究一共纳入10名研究对象,其中9名访谈者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应急处理,说明大部分护士了解应急处理流程,只有一位手术室护士未及时进行局部皮肤处理,主要原因是该护士认为是源患者没有血液传播性疾病,无需紧急处理,这与“标准预防”原则相违背。这提示管理者在加强对护士专业技能操作培训的同时也应重视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安全注射网络(WHO/SIGN)[7]相关文件指出,随访的目的在于支持并遵循PEP流程实施,预防或治疗PEP不良反应,识别可能的血清转化。在本研究中,部分HIV职业暴露后的护士在预定时间未完成追踪检测,原因是自己觉得感染的可能性小以及自己忘记检测时间。陈宝敏等[8]对116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前瞻性检测,67.24%(78/116)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随访,4.3%(5/116)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长期随访。这提示一方面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应对遭受职业暴露的护士实施暴露后追踪检测提醒制度。

3.2 优化上报流程,建立网络上报系统 10名研究对象中有8名访谈者发生职业暴露后在第一时间进行上报,说明大部分临床护士认识到及时上报及时预防的重要性。另外,两名护士未及时上报的原因是:一位是明确源患者是HCV阳性,而HCV职业暴露后没有特别的接触后预防措施所以未即刻上报;另外1位护士明确知道自身有HBV保护性抗体且职业暴露发生当天时间较晚,医院防保科已下班无法立即上报。曹松梅等[9]对重庆市20所医院1270名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有1057名(90.18%)护士发生过针刺伤,但仅有166名(15.70%)护士上报针刺伤。Wincheste等[10]研究中,有92%(104/113)的被调查的医护人员认为上报很重要,但是只有58%(28/48)人上报了所有的职业暴露事件。职业暴露后上报率低,导致暴露后预防措施无法跟进。Aggarwal等[11]调查中,23.2%(19/82)医护人员经历职业暴露后,由于上报延迟,在暴露后72h才实施暴露后预防措施。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措施是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12]。现有研究显示,护士职业暴露的上报率较低,建议发展基于网络系统的职业暴露上报系统,为护士提供实时有效的指导。

3.3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安全护理环境 本研究中大部分护士认为工作量大,人力资源不足,时间紧迫等因素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不仅会影响患者安全,也会提高针刺伤的发生率,对护士自身安全有消极影响。Patricia[13]认为,面对护士针刺伤不断出现,组织安全文化应强调在工作量增大时,保证每班护士人力资源充足以及提高警惕性。部分护士提出缺乏安全设备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有保护装置的锐器(sharps with engineered sharps injury protection)是指装有减少职业暴露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或动脉、或输入药品或体液等[1]。Laramie等[14]研究也证实,采用有保护装置的锐器可以有效降低锐器伤发生率。Frijstein等[15]认为,预防职业暴露的重点应该是使用有保护装置的锐器和相关培训。因此,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推广使用有保护装置的锐器以保护医护人员远离针刺伤。访谈中,部分护士提到病房结构和布局存在问题导致锐器盒和手套使用不方便。护士站位置设置合理可以减少护士的操作行走路线距离,使得个人防护设备方便获得。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是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因此,管理者应合理安排病床布局,避免操作空间狭小所致的锐器盒等设备无法方便使用等。

3.4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工作满意度 来自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的数据[16]提示,针刺伤后感染HIV的概率是0.3%,感染HBV的概率是6%~30%,感染HCV的感染概率是1.8%。尽管发生职业暴露后,HIV和肝炎的血清转化机会较小,但是其负面心理影响是深远的。大部分护士经历职业暴露后都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第一反应往往是震惊和害怕。袁春[17]对某医院388位护士进行调查后,针刺伤发生后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63.9%、58.0%、36.3%。Kennedy等[18]研究发现,35%(18/52)的外科医生及实习生发生针刺伤后有中等程度或者较为明显的焦虑。Zaidi等[19]研究也发现,医护人员发生HIV、HCV职业暴露后,经历震惊,紧张、焦虑和沮丧。Lin等[20]研究发现,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会出现紧张,绝望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结果。惊慌和害怕都是负性情绪反应,可使一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受到压抑,令注意力不稳定,反应不准确,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这提示医院应重视对发生职业暴露后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加强人文关怀。访谈中有护士表达担心HIV感染带来的歧视和污名感。张洪[21]调查显示,被调查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多数人不愿为艾滋病患者做检查和手术。Chan等[22]调查显示,护士害怕HIV感染的原因是HIV感染后的巨大的社会压力而非疾病损害本身。Chirwa等[23]研究提示,感知到HIV污名的护士其工作满意度受到明显消极影响。由此可见,职业暴露不仅仅是医院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本研究中有三位受访者出现工作热情下降,工作倦怠感增强。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发生职业暴露护士的身心健康状态,加强与护士的沟通,提高工作积极性。

3.5 研究的局限 研究期间,上海市院内感染专业委员会下属的3所医院愿意提供符合要求的护士名单,为减少记忆偏倚,我们仅选取近3个月内经历职业暴露的人群,样本的代表性无法得到较好保证,且本研究未持续跟踪随访,护士后续的随访检测结果未知,是否获得感染未知。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描述了护士经历职业暴露后的应对和体验。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提高暴露后随访检测的依从性,并给予经历职业暴露的护士人文关怀,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护士自身也应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减轻压力反应。

[1]GBZ/T 213-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S].2009-03-02.

[2]IHWSC.2011EPINet report:Blood and body fluid exposures[EB/OL].[2013-01-29].http://www.healthsystem.virginia.edu/pub/epinet/EPINet2011-BBFexposureRpt-revised.pdf.

[3]CDC.Workbook for designing,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a sharps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 [EB/OL].[2013-02-21].http://www.cdc.gov/sharpssafety/pdf/sharpsworkbook_2008.pdf.

[4]成健,杨洋,宋妍春.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30-31,41.

[5]CDC.The national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healthcare workers(NaSH)[EB/OL].[2013-02-27].http://www.cdc.gov/nhsn/PDFs/NaSH/NaSH-Report-6-2011.pdf.

[6]徐辉富.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步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82.

[7]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安全注射网络.安全注射及相关操作工具手册[EB/OL].[2013-01-13].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44298/3/9789245599258_chi.pdf.

[8]陈宝敏,宋丽红,陈利军,等.传染病医院职业暴露的前瞻性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105-2107.

[9]曹松梅,赵庆华,张光慧.重庆市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017-3019.

[10]Winchester S A,Tomkins S,Cliffe S,et al.Healthcare workers’perceptions of occupationalexposure to bloodborne viruses and reportingbarriers:A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J].J Hosp Infect,2012,82(1):36-39.

[11]Aggarwal V,Seth A,Chandra J,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 health care provider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Indian J Community Med,2012,37(1):45-49.

[12]Upjohn L M,Stuart R L,Korman T M,et al.New HIV diagnosis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screening:The importance of reporting needlestick injuries[J].Intern Med J,2012,42(2):202-104.

[13]Patrician P A,Pryor E,Fridman M,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nursingstaff:Association with shift-level staffing[J].Am J Infect Control,2011,39(6):477-482.

[14]Laramie A K,Pun V C,Fang S C,et al.Sharps injuries among employees of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massachusetts,2002-2007[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1,32(6):538-544.

[15]Frijstein G,Hortensius J,Zaaijer H L.Needlestick injuries and infectious patients in a major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from 2003to 2010[J].Neth J Med,2011,69(10):465-468.

[16]CDC.NIOSH alert:Preventing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EB/OL].[2012-11-30].http://www.cdc.gov/niosh/docs/2000-108/pdfs/2000-108.pdf.

[17]袁春.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职业危险度评价[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18]Kennedy R,Kelly S,Gonsalves S,et al.Barriers to the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surgeons[J].Ir J Med Sci,2009,178(3):297-299.

[19]Zaidi M A,Griffiths R,Newson-Smith M,et al.Impact of stigma,culture and law onhealthcare providers after occupationalexposure to HIV and hepatitis C[J].Cult Health Sex,2012,14(4):379-391.

[20]Lin C,Li L,Wu Z,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 among health care providersA qualitative study in Yunnan,China[J].J Int Assoc Physicians AIDS Care(Chic),2008,7(1):35-41.

[21]张洪.某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22]Chan K Y,Rungpueng A,Reidpath D D.AIDS and the stigma of sexual promiscuity:Thai nurses’riskperception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J].Cult Health Sex,2009,11(4):353-368.

[23]Chirwa M L,Greeff M,Kohi T W,et al.HIV stigma and nurse job satisfaction in five african counties[J].J Assoc Nurses AIDS Care,2009,20(1):14-21.

Coping Styles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Nurses’Occupational Exposure

Zhao Junjie1,Wu Beiwen2,Qi Qian1,Cui Yi3,Bao Meijuan4
(1.School of Nursing,School of Medicine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2.Nursing Department,Ruijin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25,China;3.Nursing Department,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21,China;4.Nursing Department,Fud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to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Shanghai 201058,China)

Wu Beiwen,E-mail:gaoan2005@163.com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nurses’coping styles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to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for exploreing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consequences.MethodsBy convenience sampling,a total of 10nurses were selected and interviewed by using phenomen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the interview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Colaizzi method to refines the theme.ResultsAfter suffering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were took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action.Suffering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will led to negativ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uch as unexpected and fear,regret depression,pain,complain,occupation burnout.ConclusionNursing managers should perfect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porting system,improve the compliance to follow-up testing,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nurse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nurses;occupational exposure;coping styles;psychological experience[Nurs J Chin PLA,2014,31(7):1-6]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7.001

R197.323

A

1008-9993(2014)07-0001-06

2013-06-13

2014-01-06

赵俊杰,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吴蓓雯,E-mail:gaoan2005new@163.com

郁晓路)

猜你喜欢
锐器陈述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Which Is Important?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