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荷载作用下溶洞地基处理应用研究

2014-01-15 09:33方冬君王金地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溶洞风化浆液

田 键,方冬君,王金地

(1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2湖北大学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 武汉430062)

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场地不断扩张,溶洞地基出现的机率越来越大,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地基沉陷、坍塌等危害[1-3]。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溶洞发育情况、分布位置、规模大小及顶板厚度和强度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保证工程安全性[4]。

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某水泥熟料公司拟建6Φ15m高40m的水泥储存库,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高。由于地基形式复杂,拟建基础形式为整板基础。拟建场地位于太行山脉的支脉上,特邀请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做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中,拟建场地地面以下3.0~15.0m深度左右存在小范围的溶蚀裂隙、溶洞和破碎岩石,严重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6]。因此,需要先对该溶洞采用高压注浆加固处理,再在地面上浇筑整板基础,以保证地质基础的稳定性,提高上部建筑物的安全性。

1 工程概况

1.1 场地地质状况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和现场判别,结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7个单元,2个亚层:粉质粘土层、强风化灰岩层、中等风化灰岩层、中风化泥岩层、微风化灰岩层、强风化砂岩层、中风化砂岩层、微风化砂岩层、微风化页岩层。本次勘测表明:溶洞主要存在于中等风化灰岩至微风化灰岩层中,溶洞直径1.5~4.2m。经80个钻孔采样,47个钻孔出现溶洞,溶洞出现率为58.8%。溶洞埋深范围为3.0~11.4m。地层溶洞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地层溶洞分布情况示意图

1.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地下水位较深,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1.3 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根据区域资料及现场勘查,查明该场地内除溶洞对地基产生不良作用外,不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暗塘、暗浜和墓穴等不利工程建设的埋藏物和滑坡、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

综上所述,位于太行山支脉的拟建场地地质结构以岩石为主,整体的地质承载力较好,可以作为水泥储存库的建设场地,只是局部出现溶洞,严重影响了局部的地基承载力。本项目水泥库建设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1 200kPa,亟需对局部不良地质基础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 溶洞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溶洞发育分类情况,岩溶洞埋深小,顶板厚度小于1.5m,对基础影响较大,需对局部溶洞进行加固处理。处理溶洞地基的方案通常有充填技术、钢护筒跟进加固技术和高压注浆技术等。

2.1 充填技术

此技术先进行钻孔,再将砂土、片石填满溶洞,掺入水泥、烧碱和锯末,来达到加固溶洞的目的[5]。适用于小型溶洞(溶洞直径<3m),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本项目由于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填充技术难以使溶洞密实,结构稳固,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2.2 钢护筒跟进加固技术

此技术为一面冲孔,一面接钢护筒,并且将其压到或震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5]。该技术使用于大型溶洞(直径>3m),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且容易破坏溶洞顶板结构。因此不适合本项目的处理。

2.3 高压注浆技术

高压注浆也称为高压喷射注浆,就是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插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MPa以上的高压射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部分细小的土料随着浆液冒出水面,其余土粒在喷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有规律地重新排列[7]。浆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与桩间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如今的注浆技术早已成熟,完全能保证浆液充满整个溶洞,凝固的水泥浆具有较高的强度,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显著,而且施工工期短,见效快。因此,本次地基处理方案采用高压注浆技术进行加固,已开挖出现的溶洞采用混凝土进行嵌塞;深部溶洞用高压注浆处理,填充洞隙,加固充填物,洞隙较大的可采用砂、石等骨料填充。

3 注浆施工工艺与方法

3.1 注浆孔成孔

1)在需要注浆的钻孔孔口处下管;

2)注浆孔成孔工艺及技术要求:用GS-150型钻机成孔并钻进至岩溶洞隙底部,并清除沉渣。

3.2 注浆施工工艺

3.2.1 注浆材料与配比 注浆材料由水泥、速凝剂、水等组成;填充料为中砂。参照以往经验及相关材料,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本次浆液为水泥浆,水灰比为1∶1、0.8∶1、0.6∶1三个级别,加入3%的水玻璃,浆液强度R7大于0.5MPa。

3.2.2 注浆施工工艺 注浆系统由料场、一级搅拌池(机)、二级搅拌池(机)、供水系统、注浆泵、注浆管道、封孔装置等组成。

注浆流程见图2。

图2 注浆工艺流程图

3.2.3 注浆过程及终止标准

1)注浆过程如下:

A注浆管用1寸壁厚3mm的无缝钢管,在管底部1m长度内钻6个8mm的溢浆孔。注浆管连接好后,用水泥封堵。

B注浆时均应先从稀浆(1∶1)、低流量(≤90 L/min)开始,当孔内压力≤0.6MPa时,逐步提高流量。当孔口压力>1.0MPa时,要降低流量;当注浆量达到单孔平均注浆量的30%时要求逐步调稠浆液(0.8∶1~0.6∶1)。注浆时要观察周围钻孔和地面是否冒浆,测量孔内水泥浆面。

C当单孔注浆量较大(需加3%的速凝剂),且达到单孔平均注浆量的150%,孔口压力≤0.6 MPa时,注浆泵量≥90L/min时,要求间歇时长超过12h。间隙后不得用稀浆注浆。

2)注浆终止标准

灌浆压力是给予浆液扩散、填充、压实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充实程度和结石体强度,但压力过大,易导致浆液冒入上部地基土中。按设计要求,灌浆压力达到3.0MPa持续稳定20~40min,注浆量小于50L/min后才终止注浆。

3.2.4 拔注浆管 注浆结束后观察凝固情况,若不返浆即可试拔。

3.2.5 检查 在注浆孔周围1.0m范围内或两个临近注浆孔中间打孔检测。在溶洞洞隙发育位置取芯,检查注浆质量,钻探过程中观察孔内是否漏水,若漏水应该再注浆。

4 施工注意事项

1)注浆采用浆液浓度先稀后稠的方法。注浆开始后,要定时观测泵的吸浆量和泵的压力读数,记录注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收集原始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和浆液浓度。

2)终止注浆要严格控制保证灌浆压力达到3.0 MPa持续稳定20~40min,注浆量小于50L/min后才终止注浆。

3)注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注浆等方法进行处理。

5 注浆成果分析

本次注浆共5个注浆孔,2个检查孔,总注浆量26.0T水泥,注入5.3T中砂,水玻璃0.78T。

5.1 钻孔取芯检验

在溶洞及其影响范围内岩芯采取率达70%以上,孔口回水5mm左右的水泥块较多,岩芯中水泥结石较多,砂泥被水泥包裹,厚度达12mm,水泥浆对泥沙起到了固化作用,结石非常密实,与岩石胶结在一起,溶洞被充填密实。

5.2 压水试验

在检查部位注浆结束3d后进行,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按照透水率计算公式:

式中:q为测段岩层的透水率,Lu;Q为稳定流量,L/min;S为测段的压水压力,MPa;L为压水段的长度,m。

压水试验共进行48段,透水率最大为5Lu,本文设计透水率合格标准为7.5Lu,故本次注浆检查结构全部合格。压水试验透水率部分数据见表1。

表1 压水试验透水率部分数据

由此分析,溶洞的充填效果很好,泥沙的胶结、固化效果得到提高,岩层强度得到了改善。

5.3 承载力验算

由于强风化灰岩强度低,本次设计直接将整板基础坐落在第③层中等风化灰岩上。整板基础尺寸为40m×60m,基础埋深-3m,如图3。

图3 整板基础受力示意图

上部作用荷载

P=Pk×6×π×(15/2)2/(40×60)=530kPa

式中上部设计荷载Pk取1 200kPa。

经过静荷载试验得到第3层中等分化灰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80kPa。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第5.2.4条规定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需修正[8]。

由fak>P可知设计满足要求。表明对溶洞进行高压注浆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效果很显著。

6 结束语

1)溶洞地基具有隐蔽性、不稳定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对溶洞形态、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为综合处理提供可靠资料。

2)对于小型溶洞,且要求承载力要求不高,可采用充填技术或者避让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

3)对于规模较大的溶洞,可采用本项目设计方案,对溶洞采用高压注浆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投资低,工期短,极大地提高地质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张学道,马海峰.江口水电站帷幕线深层特大溶洞处理措施[J].西北水电,2013(05):16-20.

[2] 罗 伟.某深基坑溶洞处理措施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2(01):88-91.

[3] 张 勇.复杂岩溶隧道充填型溶洞综合处理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7(05):30-32.

[4] 陈双庆.宜万铁路下村坝隧道大型溶洞处理[J].铁道标准设计,2009(07):25-28.

[5] 刘建涛,张广亮,谌 霞.注浆技术在溶洞地基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2009,36(11):46-49.

[6] 孙小杰,王立新,吴兆军.高压喷射注浆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实践[J].探矿工程,2007,34(11):20-22.

[7] 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0011-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溶洞风化浆液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出发吧,去溶洞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神秘的溶洞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