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空间能力培养现状与策略*

2014-01-14 06:10赵春雨
地理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思维能力想象

赵春雨 俞 欢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空间能力培养现状与策略*

赵春雨 俞 欢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3)

空间能力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空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教师对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关注度较高,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关注度较低,地理空间语义的模糊性和教学条件的不足限制了地理空间能力教学的充分扩展。提出建立明确的地理空间能力课程标准、更新地理空间能力教学手段、扩展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内容是加强人文地理教学空间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地理空间能力;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高中;人文地理

空间能力是人类的基本智能之一,地理科学就是从多种层面上利用空间这一概念,研究一切地理现象的存在、运动、变化中的空间形式。[1]因此,地理学科在培养空间能力上具有很强的学科优势,地理空间能力培养是国际地理教育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领域。[2]美国1994年出版的18个“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前三个标准都与地理空间能力关系密切。[3]然而在中国,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中都没有明确提出,教师也没有明确的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意识、方法和策略,这些都造成了教与学的困惑。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国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文地理学内容的比重逐步增加。而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其空间格局与空间组织比自然地理更为抽象,从而增加了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教师、学生在地理空间能力上教与学的现状分析对比,探讨目前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空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一、地理空间能力内涵与量度

地理空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但目前仍然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地理空间就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即地表空间,是人类活动所能达到地下和高空在内的圈带,也是个三维空间。相对于其它空间,地理空间是大尺度空间,具有尺度相关性、特定的地理语义以及场性和情感性等特征。[4]而地理空间能力是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定位、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对地理事象的认识过程。

根据对地理空间认识程度的差异,地理空间能力可以划分为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5]地理空间知觉能力是利用空间感知、空间视觉及心像来解决个人所处空间问题的地理能力,包括对地理空间形状、尺度、方位、距离、分布、格局的认知,据此设计了七道教师测试题和七道学生测试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在地理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对空间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从而获得对空间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能力,包括地理空间的视角转换、维度转换、方向变化、尺度变化,以及地理图形变式、图形变意、语意信息转换等等,据此设计了14道教师测试题和14道学生测试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是在地理空间知觉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分析、综合等空间思维活动,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的地理形象的能力,包括替代性、假想性、复原性、预测性、创意性地理空间想象等方面,据此设计了5道教师测试题和5道学生测试题。以上所有测试题都选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内容,重点考察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意识和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学习状况。

二、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空间能力培养现状实证研究

选择安徽省芜湖市区的高中地理教师和学校为调查样本:首先,在市地理学科教研工作会议上,向在座的高中地理老师发放教师问卷,共回收30份有效问卷;其次,在市区选取一中、十二中、十一中、清水中学四个学校的高三年级学生,共发放学生问卷155份,回收147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最后,通过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分析与对比,可以发现地理空间能力培养中教与学的主要问题。

1.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培养现状

根据教师问卷结果,所有教师对地理空间知觉能力的培养均有很高关注度(表1)。关注最多的是“地理空间位置知觉(100%)和“地理空间分布知觉”(90%),其次为“地理空间形状知觉”(76.7%)、“地理空间方位知觉”(73.3%)、“地理空间距离知觉”(70%),而对于“地理空间格局知觉”(63.3%)和“地理空间大小知觉”(60%)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涉及的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位置和分布是地理事物的基本空间特性,比较直观、概念清晰、教学难度小,教师教学中关注较多;形状、方位、距离等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教师关注较多,但需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格局和大小等地理空间特性在教学中还存在概念的模糊性,如格局到底指什么?大小的尺度是如何?这些往往在每个具体地理现实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教师教学中容易忽视这些方面。

表1 教师和学生空间知觉能力培养现状对比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总体不错,但也有些题目正确率较低。第1、2、3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在地理空间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等方面的能力较强。第4、7题的得分则普遍偏低,究其原因,还是对空间格局等概念缺乏明确的理解。第5、6题是简答题,得分率总体不高,原因是答题不全面,这也是因为题目的概念比较模糊,学生只能根据课本上的相关表述进行猜测。

总体来看,虽然教师对空间知觉能力的关注度比较高,但是空间大小、方位、分布、格局等的概念比较模糊,特别是对于人文地理现象,这些概念在不同场合往往代表不同含义,因此这些专业词汇不具有恒定的测量方法或语意,造成教与学的困惑。

2.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据表2,地理教师对于不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关注程度不同。对“地理空间归纳能力”、“地理空间类比”、“地理空间演绎能力”、“地理空间比较”、“地理空间视角转换”等“经常做”的比例都在80%以上,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地理空间特性的归纳、比较等是教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教师对“地理空间方向变化”、“地理图形叠加”、“地理空间尺度变化”、“地理图形变式”、“地理图形整体与局部转换”、“地理图形语意信息转换”等关注度也较高,说明教师经常通过图形转换、叠加等方式训练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而对于“地理空间维度转换”、“地理空间图形变意”、“地理空间判断能力”等关注度较低,这是因为地理空间具有较强的场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图形变意和空间判断相对困难,因此大部分教师做的不多。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教师关注度很高的空间归纳、演绎、比较等能力的测试题得分率较高,说明教师的高度关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是其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测试题,得分情况有较大差异:关于空间维度转换、地理图形变式、地理图形变意和地理空间判断的四个测试题,虽然教师关注度不高,但学生答题情况良好,答题情况较差的有地理空间方向变化、尺度变化、语意信息转换、图形整体与局部转换、图形叠加几个方面。结合题目情况,在题目空间信息表达比较清晰、所考察理论观点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学生答题情况明显较好。说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空间信息的认知密切相关,对空间信息的认知越是清晰,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越是能得到较好训练。

总体来说,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地理语义的模糊性,在空间信息不能很好表达、地理空间理论观点不明确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关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很难继续深入训练。

表2 教师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对比

3.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现状

从表3给出的百分比来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涉及最多的是“假想性地理空间想象”(46.7%),其次为“复原性地理空间想象”(36.7%),而关注最少的是“创意性地理空间想象”,经常运用这一教学设计的仅有16.7%。总体来看,教师对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的关注很低,选择“很少”和“从不”的几乎都在50%以上。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缺少必要的重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在替代性地理空间想象、假想性地理空间想象、预测性地理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方面答题情况较好,说明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理论进行一定的空间预测。但在复原性地理空间想象和创意性地理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答题情况较差,从题意和分析来看,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不同地理空间的特质还缺乏现实的想象力。

表3 教师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现状对比

显然,对于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如区域空间结构、文化景观等,往往是对实体空间的一个抽象性认识,这都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中对此的关注度不够必定会带来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

4.地理空间能力发展价值和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表4),教师认为地理空间能力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93.3%)、“提高人文地理学习兴趣”(96.6%)和“地理问题解决”(93.3%)作用最大,相对来说对“生活能力”(60%)的作用程度要小一些。这说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能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问题的解决、生活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有较高的影响,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4 教师人文地理空间能力价值认知

根据教师对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评价(表5),“人文地理教学方式陈旧”和“缺乏人文地理空间能力教学策略”的影响最重要,而“人文地理空间能力占分值少”不能成为制约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因素。这说明,虽然多数教师对地理空间能力的价值具有较高程度的认可,但在人文地理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地理空间能力的教学并没有充分展开。

表5 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影响因素评价表

三、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空间能力培养策略

1.建立明确的地理空间能力课程标准

地理空间能力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地理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中都没有明确提出地理空间能力教学的要求,而是以潜在的、隐含的方式呈现。从现有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空间能力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还比较模糊,使得地理空间能力教学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托,这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障碍。因此,建立明确的地理空间能力课程标准是空间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可以借鉴国外对地理空间能力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类型的研究(表6),建立适于教学的地理空间能力概念体系,对地理空间知觉、地理空间思维、地理空间想象能力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对应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地理空间能力培养有较强的理论依托。进而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体系,对不同的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空间能力的发展状况,设计相应的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内容。

表6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及相应的地图概念[6]

2.更新地理空间能力教学手段

由于地理空间具有的尺度相关性、场性等特征,[7]要求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特定的地理语义中,这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尤为突出。地图、图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为创设这种特定地理语义提供了必要支撑,应该成为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但从现有教学实践看,学生在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教学手段的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学生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因。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效果。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地理空间认知过程视觉化,提高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利用各种地理标本与模型、地理图表揭示与表达地理空间关系与格局,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利用二维和三维地理空间模拟,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过程,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从学生思维训练角度,提高学生利用空间信息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情感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锻炼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扩展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内容

地理空间的大尺度、抽象性等特征,给地理空间能力培养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等概念,都是对学生了解的实体空间的一种抽象,因此,学生在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空间思维较难建立,在回答相关问题时,缺乏理论依据,比较随意。应适当扩展地理空间能力教学内容,特别是随着现代人文空间的扩展,各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都在不断发展,应该将这部分内容逐步增加到地理空间能力教学中去。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经济活动空间,包括各类传统和现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分布、格局、空间组织;二是现代城市生活空间,包括工作、日常生活、休闲等活动的空间,三是传统文化空间,包括民族、民俗活动等的空间。

[1] 徐波,周申立,韩敏.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3):78-80.

[2][4][5][6][7] 徐志梅.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

[3] 徐志梅,袁孝亭.美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能力培养要求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61-65.

(责任编校:李亚)

* 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人文地理学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思维能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培养思维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培养思维能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