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文本内容 提升写作能力

2014-01-14 10:07宣维键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构段桂花言语

宣维键

宣维键,教师,现居江苏常州。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形式诸多,但有些读写结合只重视文本内容上的情感共鸣,只能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的读写结合才能发挥真正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主要还得依托文本,凭借文本内容,落脚言语形式,才能掌握写作之技巧,提升语文写作之能力。

一.鉴典型词句,寻写作之法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要通过对典型篇章的阅读,根据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文本表达的迁移,通过迁移学习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高语文表达技能,这是读写结合的关键。但在读写结合时,学生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现一些重点的词语和特殊句子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

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下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的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有趣而纯真的童年生活!一个“摇”字,一个使劲的“摇”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起自己的笔,把你现在的感受写下来”。如:“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感觉自己简直成了桂花人,满头满脸都是桂花,真香啊!”“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感觉我的周围全都弥漫着桂花的香味,那香味仿佛钻进了我的头发中,我的衣服中,我感觉我就像桂花仙子一样!”

二.学特色表达,夯写作之基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披文悟情,入情入境,与作者灵犀相通,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这种让领悟与转化并肩的训练,既不脱离文本内容,又与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水乳交融,和谐运行。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第六段描绘了众天鹅协力攻破坚冰的壮观画面,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气势。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细细品味、咀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渗透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其实,在生活、学习中有许多场面也触动着学生的心,体育活动中的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植树活动中的互相合作、齐心协力,这些都体现着团结奋斗,何尝不是习作的好素材。然后让学生回想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或经历过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场面,请学着文中的描写写一写。

三.构经典段式,悟写作之策

很多文章构段方式典型,如总分段式、并列段式、按时间顺序构段、按方位顺序构段等,这些典型段式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这种构段方法,遇到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练笔要求,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如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中有许多段式都是总分或总分总段式,于是笔者以《天上的云》和《课间十分钟》 为例,让学生迁移学法,学习总分段式的表达形式。如:天上的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有的像xx,有的像xx,有的像xx,有的像xx,有的像xx。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xx,有的xx,有的xx,有的xx。最有趣的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只见老鹰,小鸡们,大家玩得。校园里到处回荡着同学们悦耳欢快的笑声。

经常展开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就掌握这种总分段式的结构规律,习得了此种语言表达形式,提升了语言技能。并让学生知道同样总分段式,也有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如《课间十分钟》案例不但采用“总-分-总”的表达,在具体表达活动丰富多彩的时候,还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变换一下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形式活泼而不呆板。

四.细揣摩理解,点写作之睛

学生对课文的言语形式需要经历一个从学习感知、迁移深化到尝试运用的过程,要把言语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作为教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让孩子们在揣摩与理解中,感受那美妙的字符,寻找那跳动的脉搏,发现其中的奥秘。

如在教学《九寨沟》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这句以后,引导学生了解比喻句用在恰当的位置可以使文章妙笔生花,有点睛之作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精彩之处,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猜你喜欢
构段桂花言语
桂花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做桂花糕
加强构段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桂花蒸
打桂花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