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俊
(黑龙江省佳木斯第十一中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嫦娥三号”飞天奔月热点试题设计(二)
陈英俊
(黑龙江省佳木斯第十一中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嫦娥落月,书写航天传奇。飞向月宫,飞向梦想——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农历十月三十)01时30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三号”卫星在浩淼太空中快速飞行。月宫,迎接着这位中国访客的到来……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三号”运行时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包括(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嫦娥三号”发射时,属于12月2日的范围是( )
A.全球超过一半地区 B.全球正好一半地区
C.全球少于一半地区 D.全球所有地区
3. 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2°S以南可以观察到午夜的太阳
B.西昌和北京的地方时相同,且可同时观测到日出
C.在72°S的某科考站上,人们观测到该日太阳正北升、正北落,正午太阳在正南
D.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均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嫦娥三号”顺利实现月球软着陆,在月面上自动巡视勘察,并开展科学探测等工作。航天器降落的虹湾,曾是人类研究月球的空白区,低温180℃挑战着陆器的“生命极限”。
4. 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而那些布满在月面上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则是月球早期受到如陨石、小行星等猛烈撞击的历史见证。月球表面遍布着数目众多的月坑,是由于
___________。
5. 月球表面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60℃,夜晚温度可低到-183℃,“嫦娥三号”首次在我国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热源和两相流体回路技术,确保探测器在极端温度下的生存,继续开展科学探测。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
6.21世纪人类将进入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将变为现实。
(1)为什么人们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
(2)卫星发射一般选择在秋冬季节的原因是什么?升空后与地球运动方向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海水迅猛上涨,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7.“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潮汐有大潮、小潮之分。当“嫦娥三号”发射当日(农历十月三十),受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地球上可能出现____ (大潮、小潮)。我国沿海省份利用潮汐能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
【解析】
1.“嫦娥三号”围绕月球开展工作,没有超出银河系的范围。选D。
2. 日期分界线一般为两条:零点所在的经线和180°经线。从零点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从零点所在的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的一天。选C。
3. 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移大约每月8°,可知阳光直射18°S,72°S以南可以发生极昼现象。此时,在极昼地区太阳正南升、正南落,正午太阳在正北。该日,我国地处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选A。
4. 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大气保护,使月球表面频繁遭受到陨石的撞击。
5.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在月球上生活感受到白天和夜里的温差特别大,这是因为——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来调节气温。
6.(1)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2)发射季节的选择,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秋冬季节大气活动比较平稳,有利于航天器安全升空。选择在日落之后发射,主要是考虑到光学仪器的正常运作;火箭升空后一般会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飞行,这样能获得更大的初速度,以节省燃料。
7. 大潮。清洁、可再生,无污染,占地少,受季节限制少;海岸线漫长;靠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