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夫相
(绍兴市鲁迅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我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与PISA测试的比较
耿夫相
(绍兴市鲁迅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当前,我国地理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在课程理念、教材编制、课堂教学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学业成就评价改革进展缓慢,特别是考试方式和试题编制方面变化甚微,很多省份的学业水平试卷的命制理念、方法、内容、形式还保持在上世纪90年代的状态,完全忽视了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考试评价的理念、方式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理念的执行力,所以不合时宜的学业评价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深化改革,加上高考方案的改革,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完善学业评价方式是目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国际上涉及学业成就评价的项目很多。其中,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策划并发展的一项著名的国际性学业评价项目,是基于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而设计,旨在评价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ISA先进的考试评价理念、理论、技术对目前我国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PISA是通过一套能够测量教育结果的国际教育质量指标和对各国学生进行抽样测试所取得的结果,来描述各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水平。其目的在于测量义务教育即将结束时,年青人(15岁)为走向社会而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PISA报告指出,15岁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所以PISA评价的并不是中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掌握与他们将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测量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以便在成年后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PISA测试目的不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而是向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学生在各个学科方面的能力的描述性信息,并对各参加国的教育质量进行横向比较。另外,PISA包含有学生问卷和学校问卷,目的是测量学生和学校分别在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教育方面的特征。因此PISA的分析框架中包含了个体、教学、学校以及教育体制四个分析层面,这样就为公众、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我国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目的在不同省份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例如《浙江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目的表述分别如下,“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基本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上表述可以看出我国的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情况,以此来“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PISA测试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的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思想观点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通过搜集各国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运用评价框架对测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PISA这种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生存而学习”、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等命题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面以2006年PISA测试的一组题为“酸雨”的试题为例,谈谈PISA试题的特点。
以下是超过2500年前建造于雅典卫城名为女神像柱的雕像照片。这些雕像是用一种名为大理石的岩石制造。大理石由碳酸钙组成。1980年,原始的雕像被迁移到卫城博物馆内,并由复制品取代。因为原始的雕像受到了酸雨的侵蚀。
图1
问题1:正常的雨水略带酸性,因为它从空气中吸收了一些二氧化碳。酸雨比正常的雨水更酸,因为它还同时吸收了如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之类的气体。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2:一片大理石薄片在被浸泡在醋里一整夜之前的质量是2.0克。隔天大理石薄片被取出并且干燥,干燥后大理石薄片的质量将会是多少?
A.少于2.0克
B.精确的2.0克
C.在2.0克至2.4克之间
D.多于2.4克
问题3:进行这项实验的学生也将一些大理石薄片在纯净(蒸馏)水中放置了一整夜。请解释学生为什么要在他们的实验中设计这个步骤。
问题4:对于下列问题,你感兴趣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高度兴趣中等兴趣少量兴趣没有兴趣a)知道哪些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最多□1□2□3□4 b)得知减少导致酸雨的气体排放的科技□1□2□3□4 c)了解修复遭酸雨破坏的建筑物的方法□1□2□3□4
问题5:对于下列陈述,你同意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非常同意同意反对非常反对a)古老遗迹的保存应该建立在与破坏原因相关的科学证据的基础上□1□2□3□4 b)关于酸雨原因的陈述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1□2□3□4
1. PISA测试每组试题都有明确的“主题”
PISA测试的每组试题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也是区别于我国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纵观近些年PISA科学试题,涉及的主题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蛀牙”“白昼”“适合饮用的水”“巧克力”“唇油”“玉米”等。围绕一个主题,命制4-5个题目,例如“酸雨”,共有5个试题,每个试题都和主题“酸雨”有关,每个题目都没有偏离“酸雨”这个主题。而我国学业水平测试绝大多数的综合题都没有主题,命题思路多是涉及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三个方面,多是区域综合题,而很少是主题式的试题。
另外,从上面所列的主题名称可以看出,PISA测试所选主题都是取自学生的真实生活,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世界等范围内找测试点,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考查。测试的每个单元都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一般是一段简短的文字,加上一张表格、图表、统计图、图片,或示意图。测试的任务是在曲线图、图示或者表格中查找信息、描述图表中信息的组织方式、解释文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比较文字部分和地图之间的关系等,根据情境素材测试学生。这种试题情境的生活化加强了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实景中进行分析,将学科知识、方法技能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例如,“酸雨”这组题的情景为雅典女神像,其雕刻材料为大理岩,因受酸雨的侵蚀,而出现了损毁,从而引出主题“酸雨”。整个情景素材非常真实,不是命题者凭空想象出来的虚假情境。而且情景叙述的也非常完整,时间、地点、事件都交代得非常清晰。另外,作为主题的情景素材还具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后会产生下列疑问: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来自哪里?酸雨是如何腐蚀大理石的?如何防止酸雨对文物古迹的毁损?真实的、趣味性的情景素材能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 重视对学生三维能力的考查
PISA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在涉及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境中对科学知识的分析、推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要求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兴趣态度,即对科学的兴趣,支持科学探究,对自然资源、环境等表现出的责任感等,PISA是通过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维度来描述和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
第一维度——知识。PISA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的知识与关于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知识是指基本科学概念和理论,涉及物理系统、生命系统、地球空间系统的关键概念;关于科学的知识主要是指理解人类科学活动的属性与科学知识的作用与局限,主要涉及科学探究、科学解释、社会中的科技等方面。例如,“酸雨”第一题涉及到酸雨的概念、酸雨的成因、酸性气体的来源等知识。
第二维度——能力。PISA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能力,其核心是科学探究能力,基础是逻辑推理和批判性分析,主要是指识别科学问题、科学地解释现象、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能力。例如,“酸雨”第二题,大理石薄片在被浸泡在醋里一整夜后质量发生的变化,就是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三维度——态度。PISA认为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取决于个人对科学的态度及其从事科学相关事务的意愿,态度主要是指对科学有兴趣、支持科学探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有意识地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例如“酸雨”第四题、第五题分别考查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支持科学探究的态度。
从上表述可以看出,PISA测试非常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考查。将要进行的PISA2015将科学素养定义为:作为一个反思型公民所需要的致力于科学相关问题和科学概念的能力。这里的“致力于”给我们传递更多的是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态度。不仅考查学生对纯粹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状况,更重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阐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良好态度显得更为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充分展示自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这也是我国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
3.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考查
PISA测试重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考查。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反思能力。例如,在设计探究活动中自觉地评估:“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吗?我为何要设计这样的活动?这个方案合理吗?我为何要这样设计?”探究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调整方案,以达到理想效果。探究活动结束后,再一次评价和反思:“这个结果可靠吗?这种方法和步骤有问题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所以,通过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考查,可以使学生逐步体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终学会学习。例题中的“问题3:进行这项实验的学生也将一些大理石薄片在纯净(蒸馏)水中放置了一整夜。请解释学生为什么要在他们的实验中设计这个步骤。”就是考查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为了科学真实地验证酸对大理岩的腐蚀作用,让学生思考为何要设计该实验步骤。
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个别省份只有选择题,没有综合题,例如贵州省。我国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有何特点?与PISA测试题相比有何差异?下面以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一组综合题为例,谈谈我国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的命制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图2为“泰国位置示意图”,图3为“泰国首都曼谷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
图3
(1)泰国位于东南亚,其 ▲ 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 ▲ (粮食作物)。
(2)泰国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 ▲ 。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 ▲ 、 ▲ 、 ▲ 等特点。
(3)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列举两个方面说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 。
1.重视对知识考查,轻视对能力考查,忽视对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虽然《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确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基本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但学业水平试题考查的纯粹是呆板的教材知识,试题的立意也只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状况,没有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论证探究地理事物成因的能力。更没有考查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支持地理科学探究”“对自然资源、环境等表现出的责任感”“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学习地理的目标之一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热爱环境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考生解析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而编拟的试题,其答案行文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其情感态度、价值活动的信息,或者说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定会有一定的反映,从中我们只要进一步作一些技术性处理,就能考查出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缺乏真实的情景设计
如上所述,PISA测试的每个单元都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世界等范围内找测试点,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考查。
我国高中地理学业测试地理试题的情景设计表现为空白化、标签化、虚假化、学术化的特点,要么没有情景导入,要么不是取自真实生活情景,纯粹为考而考。这样,整套试卷平铺直叙,非常单调,缺乏艺术性,学生答题时因题目没有情境的创设,摆在面前的是远离生活的冰冷的“纯粹地理”试题,所以,在解答问题时缺乏生活感受和愉悦感。这样的试题一方面不利于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在教学中落实“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设问和答案的设置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PISA试题“酸雨”可以看出,PISA试题的材料、设问、答案三大部分,至少有一部分是开放的。这样,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作出自己的选择。因为考生可以自主选择,所以,开放性的试题和多元性的试题或者说开放的多元性的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至少能为我们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提供具体的依据。同时试题的开放性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而我国目前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题大多采用填空题的设置方式,严格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甚至有的省份的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没有综合题,更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PISA测试和我国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例如,要选择生活中的某个主题作为试题的情景素材;试题的立意除了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技能外,要适当考查学生的地理兴趣及环境伦理观;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习和反思能力,即元认知能力。下面是笔者根据PISA的命题理念编写的一组试题。
PPMM22.55
近些年来,雾霾天气成了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PM2.5浓度的上升是造成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所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杭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杭州市PM2.5的来源,走访了杭州市环保局,并得到下面两幅图。
图4 2011年7月5日杭州市PM2.5浓度变化图
图5 2011年杭州市PM2.5来源及贡献率结构图
问题1:小德仔细研究上面两幅图,得出结论,认为PM2.5的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车数量的增加。图中有什么数据支持小德的结论?
问题2:小妮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不同意小德的观点,她认为决定PM2.5浓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请你谈谈什么天气容易导致PM2.5浓度增加?
问题3:小华对图4所示的PM2.5浓度数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提出质疑,根据他的生活体验,他认为不同测量地点测得的PM2.5浓度是不同的,不能取某一个地点代表整个杭州市的PM2.5浓度情况。为了提高发布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环保部门在测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问题4:对于下列问题,你感兴趣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高度兴趣中等兴趣少量兴趣没有兴趣a)知道人类的哪些活动会造成PM2.5浓度增加□1□2□3□4 b)得知PM2.5浓度的测量方法□1□2□3□4 c)了解PM2.5对人类的危害□1□2□3□4
问题5:对于下列陈述,你同意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非常同意同意反对非常反对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杭州市应实行私家车单双号隔日出行□1□2□3□4 b)PM2.5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情况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1□2□3□4
PM2.5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PM2.5浓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PM2.5浓度增加,导致雾霾天气加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问题情景设计真实、有趣、有意义。本组题以PM2.5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三维能力,问题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图表获取地理信息,探究地理事物成因的能力;问题2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问题3考查学生质疑的态度和批判性反思的科学方法;问题4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科兴趣;问题5主要考查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和环境伦理观及个人对环境的责任感。
总之,目前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PISA测试的命制理念、方法对改进我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完善我国学业评价体系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资料:
[1] 王蕾.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5,(7):15-20.
[2] 李晶晶.国际PISA测评对语文阅读测试命题的启示. 现代教育科学[J],2010,(5):34-38.
[3] 李广.为生存而学习——PISA评价思想价值取向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7):25-28.
【设计意图】以典型案例拓展课本内容,了解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其它因素。
【学生活动】选择最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区,并分析理由。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展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