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磁粉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2014-01-11 07:08范吕慧胡学知
无损检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磁粉磁化悬液

姚 力,范吕慧,胡学知

(1.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绵阳 621000;2.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生产部,德阳 618013;3.陕西航空工业压力容器检测站,西安 710077)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以下简称承压设备)通常装载高低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其原材料、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或使用中产生的新生缺陷,均会导致其安全可靠性大幅下降,甚至引起灾难性事故。已有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材料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有70%以上是表面缺陷,而在使用中产生的缺陷90%以上是表面缺陷或表面缺陷导致的缺陷[1]。针对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以下简称MT)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最常用、最经济快捷、最可靠的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2]。

1 应用现状及特点

对于承压设备而言,应用MT 的主要作用是在不损伤铁磁性工件的前提下,检出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以满足承压设备应用中强度、疲劳等方面的需要。从这一意义上讲,承压设备MT 仍属于应用型的无损探伤技术。在以铁磁性材料为主的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验收、制造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验收、使用中的定期检验与缺陷维修监测等几个阶段,MT 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最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3];其主要检测表面裂纹、白点、表面夹杂和折叠等缺陷[4-6];相关法规标准也明确要求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焊接接头的表面检测应当优先采用MT。

承压设备MT 检测时,检测部位、检测比例、技术等级、合格级别及检测时机等,均按TSG 系列行业相关法规[7-11]、GB 系列标准[12]等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详见表1)。

1.1 原材料检测[13]

在原材料方面,MT 的作用是控制材料质量和降低成本。检测范围涉及:板材、棒材、管材、锻件及铸件等,包括毛坯件及半成品(钢坯、铸件和锻件)。检测的主要缺陷有:发纹、裂纹、白点、折叠、冷隔、疏松、夹杂及气孔等。典型的检测方法有:棒材和管材主要采用固定式磁化装置,轴向通电周向磁化法和线圈纵向磁化法,非荧光或荧光湿法;对较大型的毛坯件、铸锻件等,常采用触头法及磁轭法磁化,非荧光干法或湿法。

1.2 制造检测

在承压设备制造、安装过程和产品验收中,MT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焊接的质量,保障使用安全。检测的主要缺陷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夹渣等。典型的检测方法有:对母材和焊缝等的检测,多采用磁轭法或交叉磁轭法,也可有条件采用触头法,水基或油基磁悬液;对坡口和钝边,采用触头法或交叉磁轭法、湿法进行检测;对螺栓和管状件(如CNG 气瓶瓶体、长管拖车管束等)等的检测,多采用固定式磁化装置、线圈法和轴向通电法磁化、油基或水基磁悬液荧光或非荧光连续法,或荧光磁悬液、剩磁法;对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检测常采用磁轭或触头法干粉法;对超高压容器筒体内壁可采用中心导体法;超高压人造水晶釜釜体内台阶可采用交叉磁轭法[14]。

表1 承压类特种设备表面无损检测技术要求一览表

1.3 在用检验

在承压设备的在役维修、定期检验、在线监护监测等方面,MT 的目的是保障使用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使用中常见的缺陷有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氢损伤、晶间腐蚀、各类局部腐蚀等。绝大部分承压设备的检测均在安装、使用、检验、维修的现场进行,受检测条件的限制,MT 多采用适于现场应用的技术和便携式设备器材等;针对焊缝采用磁轭或交叉磁轭法,水基磁悬液湿法;针对高强钢、裂纹敏感材料和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工件采用荧光法检测。在用检验中,MT 通常应在除去表面涂层、进行表面清理后,UT 之前进行。

2 技术标准现状

到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参考、吸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关思路和经验,我国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各个要素的,较为完整的M T 标准体系;我国无损检测通用方法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制定,具体的产品检测标准由国家各产品标准化委员会制定。

现行承压设备MT 相关标准如表2所示。承压设备行业的MT 标准JB/T 4730.4—2005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经相关法规引用后具有强制性,在承压设备行业应用最广泛。近年来,各项标准的修订和复审工作一直在进行中,这样一方面可逐步完善检测方法和工艺,另一方面可逐步实现与国外相关标准的内容接轨。

表2 承压设备MT相关标准一览表

(续表)

3 主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3.1 磁轭法和交叉磁轭法

在制造和在用检验中,MT 以焊缝检测为主,一般采用便携式磁轭探伤仪,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使用方便,在承压设备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单磁轭法采用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磁轭磁化工件,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局部检测,如对接焊缝、角焊缝、筒体钢板母材、坡口等。其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须在同一部位至少作两次相互垂直的独立检测,且必须要有一定的重叠区域才不会出现漏检,故检测效率低。磁轭法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果需要用试片校验。

交叉磁轭法采用旋转磁场磁化工件,适用于对接焊缝、母材、坡口、大口径筒体封头等的局部检测,条件允许时推荐采用完全连续磁化法,不建议采用步进式分段磁化[15];当采用外侧检测时,必须用试片确定有效磁化场范围。采用旋转磁场磁化工件常采用完全连续磁化法,4 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尽量贴合,最大间隙应不大于1.5mm。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应不大于4m/min[16]。由于交叉磁轭能够在工件表面形成旋转磁场,一次磁化就能检出工件表面有效磁化区内各个方向的缺陷,灵敏可靠并且探伤效率高,故应用广泛。

3.2 触头法

触头法作为周向磁化方法,也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局部检测,包括坡口、焊缝层间、电弧气刨面、铸锻件材料及无法在固定式设备上进行探伤的大型结构和工件等。触头法通常使用便携式或移动式探伤设备,其特点是电极间距及磁化规范可调,但也须在同一部位至少作两次相互垂直的独立检测,效率不高;由于存在电流的导入,可能产生过热、起弧或烧伤工件,对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及有淬硬倾向材料(如长管拖车钢瓶瓶体)等进行磁粉检测时,应限制使用。当触头法对坡口、焊缝层间等进行检测时,需注意保持触头与工件表面接触良好后再通电磁化,并在关电源后再拿开触头,以免烧伤工件。有些材料或特殊用途的设备上禁止使用铜触头。磁化时,磁化电流应根据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

3.3 轴向通电法、中心导体法和线圈法

对于检验原材料缺陷状况的塔形试验件以及无缝钢管、螺栓等轴类零件、法兰、凸元等,常用固定式或移动式设备进行轴向通电法周向磁化和线圈法纵向磁化;对于环形和筒形工件,常采用中心导体法(受设备磁化能力限制时,采用偏置芯棒法);对于现场管状工件,常用移动式设备或电焊机电缆缠绕工件的绕电缆法或线圈法进行纵向磁化,用直接通电法进行周向磁化;对于一些中空的超高压设备(如水晶釜等),常采用中心导体法对内壁进行周向磁化。对轴向通电法、中心导体法和线圈法,其磁化规范(电流)可由经验公式确定,但有效磁化区应采用标准试片来确定。

3.4 复合磁化方法

复合磁化为同时在被检工件上施加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磁场,其中一个必然是交流磁场,其合成磁场的方向在被检区域内随着时间变化,经一次磁化就能检出各种不同取向的缺陷。其主要优点是灵敏可靠、检测效率高,在管板焊缝的检测中的应用效率较高。

3.5 直流磁化和交流磁化

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表面磁场强度高和对磁粉的振动作用有利于磁粉迁移,且退磁方便等原因,交流磁化和整流磁化对表面缺陷的检测效果通常均远优于恒稳直流磁轭和永久磁铁磁化,故应用范围更广泛。如充电式电瓶的恒稳直流磁轭探伤仪,虽然提升力指标一般远大于188N,但针对表面缺陷的检测效果却很不理想,远逊于电瓶带逆变器的充电式交流磁轭。

4 主要检测工艺

4.1 湿法和干法检测

湿法检测灵敏度较高,特别适合于检测如疲劳裂纹一类的细微缺陷,多采用连续法非荧光磁粉或荧光磁粉湿法(油或水悬液)。

非荧光湿法可以使用新配制的磁悬液,也可以使用多次回收利用的磁悬液。固定式探伤机一般用油悬液,有回收装置,每天开始工作前应采用梨形瓶测定沉淀浓度;在用设备、外场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探伤仪,当工件油污等已被有效清洗或工件对锈蚀无特殊要求时,可使用方便、经济的成品磁膏现场配制的黑磁粉水基磁悬液。常用非荧光法的磁粉为黑色(Fe3O4)、红褐色(r-Fe2O3)磁粉等。

荧光法具有对比度高、灵敏度高、适于暗处等优点,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承压设备行业荧光磁粉的应用也逐步增多,针对高强钢、对裂纹敏感材料、长期工作在腐蚀介质环境、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场合,其内壁检测推荐采用荧光法。

由于荧光磁粉检测必须使用黑光灯才能观察缺陷磁痕显示,承压设备受制造、安装和在用检验工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非荧光法的应用更多一些。

干粉法常与磁轭法或触头法相配合,用于大型铸锻件毛坯及大型结构件焊缝的局部检测,如较高的层间温度下进行的焊缝层间检测。干磁粉颜色可用提高对比度的蓝、灰或红色。对于300~400℃的高温,还可使用特制的高温磁粉[17]。特别要注意的是,干粉法检测时工件表面一定要干净、干燥。

4.2 系统综合灵敏度校验

由于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并能够满足现场检测工作的需要,相对于经验公式计算、磁特性曲线、霍尔元件或场强计测量以及其它人工缺陷比对等方法而言,标准试片和磁场指示器是合理选择磁化规范以及系统综合检测灵敏度校验的快速、直观和有效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标准试片是校验磁粉探伤系统综合灵敏度的工具,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复杂结构工件不同部位的磁场方向和磁场强度。标准试片用于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测定。常用的有A1型、C型、D 型、M1型;A1型热处理状态为经退火,其也可省略写为A 型(A2型热处理状态为未经退火,在我国无生产、销售和使用记录[18]);承压设备一般采用A1-30/100型标准试片确定灵敏度;当检测狭小位置,由于尺寸关系,可用相近灵敏度的C-15/50型或者D-15/50型标准试片;M1型能够一次检测确定灵敏度的等级。虽然JB/T 4730.4规定磁场指示器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但因其使用方便、耐用且可用于连续法,其可粗略校验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也是一不错的工具。

4.3 磁悬液润湿性能试验、反差增强剂应用和带涂层检测

湿法磁粉检测前,应进行润湿性能试验(特别是采用水悬液时):将磁悬液施加在被检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悬液的液膜是均匀连续的,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断开,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不合格,需进一步处理。

承压设备MT 允许使用反差增强剂增强对比度,试验证实,即便喷涂数层达到50μm,反差增强剂仍能极大地改善表面质量状况较差工件的检测效果,明显改善视力欠佳以及色弱者对细微磁痕的观察;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搅拌均匀、喷洒形成均匀白色薄膜、避免油脂导致反差增强剂脱落、避免反差增强剂覆盖不均[19]等。

满足一定条件的承压设备工件表面,可进行带涂层MT。比如:厚度均匀且小于50μm 时,不影响检测结果。多次试验证实,当涂层厚度远超过50μm,甚至达到111μm 以上时,系统灵敏度校验仍然合格[20],但其对实际细微缺陷的检出率已大大降低。

4.4 质量分级

JB/T 4730.4质量分级有4个等级,通常均按I级验收: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和白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焊接接头不允许存在线性缺陷磁痕以及1 个以上直径为1.5 mm(35mm×100mm 评定框内)的圆形缺陷;加工部件和材料内不允许存在线性缺陷磁痕以及1个以上直径为2.0mm(2 500mm2评定框内,其中一条矩形边长最大为150mm)的圆形缺陷。JB/T 4730.4还规定了综合评级方法,但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

5 主要设备器材现状[21-23]

国内现已能够生产满足承压设备磁粉检测需要的全系列主机和附件、标准试片试块和相关器材,包括适用于承压设备现场检测的磁膏、反差增强剂、浓缩磁悬液、全粉型复合荧光磁粉、荧光MT 载液及喷灌、LED 黑光灯、照度计、紫外辐射计、场强计、标准试片等辅助器材,部分产品的质量已符合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相关磁粉检测设备与材料的制造厂家已超过129家,大都取得ISO 9000系列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并有产品出口到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其中,YC-2型等牌号荧光磁粉的检测灵敏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LPW-3 型油基载液(无味煤油),具有高闪点、无荧光、低粘度、无味、无毒和无刺激等特点,各项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行研制的特斯拉计(CT,HT102 及TYU-2000H)、JXC 袖 珍式场强计、ST 白光照度计、UV-A 辐射照度计、磁粉性能测定装置、标准试片(A、C、D 型)和标准试块(B、E型)等辅助器材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相当;新型LED 冷光源黑光灯,不需预热、即开即亮,其寿命可达50 000h。

便携式磁粉探伤仪:①手提式复合磁化装置可实现大型承压设备焊缝、管板角焊缝等的一次性磁化,并可全方位显示缺陷磁痕,有所创新。②便携式仪器设备袖珍化,体积更小,多种方法综合一体化,总量更轻,功能更强;多个国内外设备厂家已推出了重量轻、适应高空作业、野外无电源等现场检测的带蓄电池式恒稳直流磁轭探伤仪(检测效果与永久磁铁相近,厚壁时灵敏度不能满足要求[24])、带逆变器的蓄电池式交流磁轭(分为外置与内置两种,检测效果与交流磁轭相同)、带黑光灯和逆变器的蓄电池式交叉磁轭以及充电式智能磁粉探伤机[25]。③集角焊缝磁轭、活动关节磁轭、旋转磁场磁轭、磁化线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仪器,满足了承压设备检测的多项现场需要。④低频交流磁轭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深入广泛,现已能用于管对接焊缝等6~8 mm 深的未焊透等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检测装置:①系列固定式磁粉探伤机可满足各种中小型零件的需求,其中已有微机控制自动化固定式磁粉探伤机供应,可进行上下工件、磁化、喷液、检测和退磁等工序的程控化,在小型锻件、螺栓件、管材、长管拖车钢瓶瓶体等部件的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移动式半波直流探伤机作为检测承压设备多层焊缝的专用设备,对表面层下缺陷有较高灵敏度。③用于MT 的自动爬行装置、应用CCD 摄像记录的自动化及图像处理技术荧光MT 系统都已面市[26-28]。

6 技能培训与技术交流

承压设备MT 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保证承压设备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并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各行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培训和考核对承压设备MT质量控制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十分有益,特种设备NDT 人员已达12.3万余人(其中MT 人员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NDT 持证人员的40%[29];开展承压设备MT 技术学术交流的主要途径包括以《无损检测》和《无损探伤》为代表的专业学术刊物以及远东无损检测论坛、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全国表面探伤技术年会以及其它各类学术交流会议等;近年来随着IT 技术的进步,各类无损检测专业网站和论坛等新兴平台,对MT/PT 人员的交流作用越来越重要。

7 主要研究进展

在承压设备MT 技术及其相关领域,近年来部分相关应用研究进展有:

(1)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MT 比PT 能检出更小深度的缺陷,对同一缺陷MT 的检出概率较高[30];对承压设备焊缝表面使用化学除漆剂除漆、水基磁悬液磁轭法工艺进行MT 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证实其以个数计的缺陷检出率达到98.3%,在95%置信度下的检出率达90%以上,是一种可靠、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31]。

(2)试 验表明[32-34],对于交流 电,一定厚度(250~500μm)的涂层不影响A 型灵敏度试片的人工缺陷显示;但对涂层厚度不大于100μm 的弧坑裂纹的独立检测,则不能保证有效检出。

(3)低频磁轭磁化装置已能够发现距被检表面6mm深的缺陷[35],可有效检出深度达6~8mm的根部未焊透等缺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对不同表面状况下的水悬液磁粉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试验,表明在母材表面状况良好、不修磨焊缝表面的情况下,使用反差增强剂和黑磁粉,即便是喷涂数层后对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出率和分辨力也能够满足要求[36]。

(5)磁悬液浓度对检测结果影响的试验表明,MT 灵敏度并不随磁悬液浓度单调上升,而是受磁悬液浓度、表面粗糙度和磁化规范的共同影响[37]。

(6)余世明等研究了温度对非荧光磁悬液连续法MT 的影响[38],试验表明:磁悬液的分散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温度对检测灵敏度有一定影响,选择合适的磁悬液温度能提高缺陷检出率。

(7)对电磁轭提升力的讨论表明:提升力是考核电磁轭磁化规范的主要性能指标,其除了受磁感应强度和截面积等因素影响外,还受材质(磁导率、电导率)及与工件接触间隙等因素的影响;旋转磁场交叉磁轭的提升力为两磁轭的矢量和,≥118N(间隙0.5mm);林锡忠研究了交流电磁轭的关节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39],得出了在不超负荷、输出电压比较稳定时,交流电磁轭的关节与检测灵敏度无关。

(8)黄廉华开展了带镀层、包覆层工件液面下的MT 试验[40],结果表明:采用“液下法”的灵敏度比剩磁法高,但操作难度较大、缺陷显示时间较长,宜在镀铬件缺陷显示困难时采用。

(9)刘彬等开发的可弯曲磁力显示薄膜能够重复使用、有一定的灵敏度(高于干粉,低于磁悬液)、可粘到工件任何形状表面、方便记录磁痕长期显示、效率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1]。

(10)许才厚研究了ASME 规定的便携式磁轭法应用范围[42],试验证实交流磁轭法近表面缺陷仅能检出1mm 以内的缺陷,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应以0.5mm以内的缺陷作为检测极限;直流磁轭法的有效性与板厚有关,但板厚超过5mm 以后,其有效性不能得到完全满足。

(11)熊彬等研究了铁磁性材料缺陷的2.5维成像方法[43-44],认为2.5维场源成像应用于磁法检测数据的处理是可行的,其通过封闭单一的颜色区域能够准确反映出缺陷的位置及形貌特征。

(12)李龙等在大型结构件的检测上应用了脉冲磁化技术[45],充分验证了其具有磁场饱和、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约能源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由CCD、计算机及图像处理软件构成的自动荧光MT 系统可很好地识别工件表面的可疑缺陷,不仅改善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可有效防止漏检事故发生,对消除事故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8 总结与展望

在承压设备检验检测领域,磁粉检测对表面或近表面缺陷,且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最常用、最经济、最可靠的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综上所述:

(1)以荧光磁粉检测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承压设备磁粉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2)多功能小型化便携式磁粉检测通用装置、一体化大型磁粉检测专用装置、以及用于特殊工件的复合磁化设备,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改善检测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3)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承压设备磁粉检测的磁痕解释与评定,具有明显的可以预期的良好发展前景。

(4)随着法规标准的更新、设备材料的发展,承压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磁粉检测中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将会更加规范,并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1]傅洋.磁粉、渗透检测技术的发展[J].无损检测,2008,30(9):561-561.

[2]李兆太.钢管环焊缝表面裂纹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J].无损检测,2003,25(12):44-46.

[3]沈功田.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综述[J].无损检测,2006,28(1):34.

[4]王晓雷.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5]胡学知.渗透检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张俊哲.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

[8]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

[9]GB150-2011 压力容器[S].

[10]TSG R7001-2013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S].

[11]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S].

[12]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S].

[13]彭军.超高压人造水晶釜釜体内台阶和退刀槽的无损检测方法[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2,28(10):45.

[14]周志伟,郭伟灿,徐立勋,等.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答疑-磁粉检测部分(IV)[J].无损检测,2006,28(10):47-51.

[15]JB/T 4730.4-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S].

[16]潘荣宝,范宇.压力容器磁粉探伤技术[J].无损检测,1995,17(2):24-27.

[17]金宇飞.磁粉检测试片的分类与应用[J].无损检测,2007,29(2):43-46.

[18]富阳.反差增强剂在蒸压釜釜齿磁粉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探伤,2008,32(6):36-37.

[19]祁德顺,李世忠,卓鹏,等.不同厚度防腐涂层磁性管子、管件磁粉检测[J].无损探伤,2014,38(1):48-50.

[20]陈健生,王海民,付洋.磁粉检测20年回顾[J].无损检测,1998,20(4):2-6.

[21]夏纪真.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C]//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论文集,南昌:中国无损检测学会,2013:1281.

[22]傅洋.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在中国[J].无损检测,2008,30(1):63.

[23]王煊,孙志勇,徐桂香,等.三种便携式磁探仪在球罐检测中的灵敏度分析[J].无损检测,2008,30(11):83-84.

[24]郑国恒,杨洁,李秀红,等.充电式智能磁粉探伤机的研制[J].无损检测,2007,29(1):12-14.

[25]程伟,黄曙荣,陈健生.全自动荧光磁粉检测系统[J].无损检测,2000,22(11):25-28.

[26]王家英,关钰,黄芳,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自动磁粉探伤系统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1,23(5):209-212.

[27]吴海斌,郑宏伟,李明琥,等.轮箍表面自动荧光磁粉探伤系统及其图像处理技术[J].无损检测,2007,29(3):19-22.

[28]全国无损检测学会信息中心.无损检测信息总汇[M].上海:全国无损检测学会,2012.

[29]李喜孟.无损检测技术可靠性的比较研究[C]//第八届全国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苏州:全国无损检测学会,2003.

[30]姚力,赖德明.焊缝缺陷磁粉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J].无损检测,2001,23(9):397-399.

[31]周志伟.带涂层在役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J].无损检测,1996,18(2):45-46.

[32]姚力.涂层对磁轭法磁粉探伤的影响的实验与分析[J].无损探伤,1997,21(1):37-38.

[33]苏明国.带防腐层在役压力容器表面磁粉探伤灵敏度的试验研究[C]//第八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苏州:全国无损检测学会,2003.

[34]刘彬.磁力探伤缺陷显示新方法-缺陷显示板[J].无损检测,2001,23(1):31-32.

[35]张平,高风滨,徐黎歌,等.不同状态表面的磁粉检测[J].无损检测,1998,20(1):20-23.

[36]王建德.磁悬液浓度对探伤结果的影响试验[C]//第三届全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1998.

[37]余世明,王华明,朱志彬.温度对非荧光磁悬液连续法磁粉探伤的影响试验[J].无损检测,2008,30(4):42-44.

[38]林锡忠.交流电磁轭的关节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C]//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论文集.南昌:全国无损检测学会,2013.

[39]黄廉华.磁粉探伤液下试验法[J].无损检测,2000,22(2):27-28.

[40]刘彬.磁力探伤缺陷显示膜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8,30(1):49-50.

[41]许才厚.便携式磁轭法应用范围探讨[J].无损探伤,2012,36(5):34-36.

[42]熊彬.电导率分块均匀的瞬变电磁2.5维有限元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590-597.

[43]于润桥,陈颖,鞠伟,等.铁磁性材料磁法检测缺陷的2.5维成像[J].无损探伤,2012,36(2):6-8.

[44]李龙.脉冲磁化技术在大型结构件磁粉检测中的应用[C]//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论文集.南昌:全国无损检测学会,2013.

猜你喜欢
磁粉磁化悬液
浅谈《磁粉检测技术》在线教学提问设计
改性硅微粉填料对铁硅铝磁粉心性能的影响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基于磁化能量的锂电池串模块化均衡方法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
超强磁场下简并电子气体的磁化
图像处理技术的荧光磁粉探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