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海涛
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地方志书编纂,二是年鉴编纂。那么,作为地方志的军事志也同样如此,军事志包括军事志志书编纂和军事年鉴编纂。当前,全军第二轮军事志志书的编纂出版任务已基本完成,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第二轮军事志志书的记述下限为2005年,按此推算,第三轮军事志志书的下限应该在2025年左右。如果单讲编修志书来说,以后近十年的工作就是单纯的资料收集工作,工作量相对减少,这样军事志工作的重点自然就转到了军事年鉴的编纂工作上来。编纂军事年鉴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志书的资料收集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实现各区域和各单位的同步存史工作。就解决志书资料问题而言,有人认为,编了军事年鉴,第三轮军事志编纂的资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只是片面认识,实则不尽然。只有对年鉴的独立特性有一个明确认知,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年鉴在志书编纂中的资料作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军事年鉴被定性为是一种综合性资料性工具书。按《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年鉴的定性叙述,军事年鉴应该是指系统记述本区域或本单位军事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是按年度联系出版的权威性资料工具书。
(一)年鉴的工具书性质。何谓工具书?就是专供读者翻检、查检的书;使读者能很快地、准确地查到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资料的一种图书,并且要简单易查。工具书的此列特点年鉴全有,但是年鉴同其他工具书比较又有本身特质,如年鉴的连续性和年度性。《现代汉语词典》、《百科全书》、《辞海》等工具书则不存在如此特点。
(二)年鉴的资料性。资料是年鉴的基础,没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就不可能编出高质量的年鉴。不论是综合性年鉴还是专业性年鉴,资料性永远是首要位置,因为年鉴靠事实说话。年鉴收录资料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任何一种年度出版物无法比拟的。年鉴资料分为三类:一次性文献资料,如条目、综述、概况;二次性文献资料,如文摘、专文;三次性文献资料,如属于特载的领导讲话、法规、规章等。不仅有文字资料,而且还有各种形象资料,如图和表等。
年鉴收录的资料,绝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的简单罗列。年鉴资料收集、整理、筛选和撰写的过程,实际是对一个区域、一个单位、一个专业各方面情况调查研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加深的过程。所以,撰稿人要广收博采,掌握全面资料,然后分析、鉴别、精选,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无论年鉴定位在工具书还是文献,准确是年鉴的生命,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还会贻误后人。
(三)年鉴的年度性。不论是综合性、专业性年鉴,还是区域和单位年鉴,其共同点是以年为期,原则上收录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情况信息资料。这是年鉴编辑的通例。年鉴的英文叫Year-Book,由年和书组成,意思是一个年度的书。虽然没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信息之快,但对于领导机关决策、制定工作规划、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某项事业的整体形势,年鉴的年度性就彰显了特有优势。
在年度性的把握上,年鉴只收录一个年度性完整的信息,不收载不足一个年度的信息;只收录有年度性的信息,不收录无年度性的信息;只收录已经实现的或正在实现的,不收录预测性、展望性信息;只收录上一年度的,不收录追索性资料。当然这是一般规律,不是绝对化。
(四)年鉴的连续性。逐年连续编辑是年鉴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区别其他书籍的特点和优势。衡量一部年鉴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不能只看一部、两部,而是看十几部、几十部连续的质量,做到横可鉴,纵可比,提供的数据、资料是连续的、系统的,而不是间断的、上下无法比较的数据和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鉴的使用价值越发显现。只有连续性的资料才能成为领导规划决策、军事科学研究、事物规律探索的重要依据。
这就要求历年编纂的年鉴的基本框架、基本数据、主要工作记述方式和内容不能变,要有连续性和可比性,尤其对跨年度工作,要注意上下年度衔接,连续系统记述。
志鉴关系说法不一。一说,年鉴绝非因志书而生存、发展;另说,年鉴是志书的编年卷或者资料长编,是为续志积累资料。谁重谁轻,不得而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如何使二者健康、和谐发展,首先要认真归纳总结二者差异,探讨二者联系,才能提高军事年鉴编纂质量。
(一)志鉴的起源不同。志书起源于中国,编修地方志书是中华民族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年鉴的重要源头是古代历书,由历书演变而来。西方年鉴的演变走的是一条与社会文明同步的道路,即由最早以天文、占星术为主,兼及宗教、农业的历书,逐渐扩充医学、数学、社会等各领域,最后发展成为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年度性工具书。中国历书却没有产生这样的飞跃,而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为农业服务,记载节气、时令阶段。中国现代形式的年鉴是伴随着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和 “西学”的输入而从外国传入的。
(二)志鉴特点及本质属性不同。军事志是记述行政区域内军事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其资料特点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沉淀下来的静态资料,军事志可称之为历史借鉴之参考书。军事年鉴则是记述本行政区域或本单位军事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其资料特点是上一年度军事情况,是最新动态信息,军事年鉴可称之为直接为现实军事斗争服务的工具书。可见,军事志志书与军事年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载体。
(三)志鉴的出版周期和记述内容性质不同。新编军事志志书记述内容长则几千年、短则几十年。记载一个时段,主要反映这个时段内某个地区的军事历史和现状,是对各方面逐年发展变化的军事情况经过系统分析,深化认识后而著述的资料,它通过揭示所记述事物的整个面貌,为事物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为记述事物的历史提供充实的客观资料。所以军事志志书的参考作用,往往认识上的功能比使用上的功能要更加深远。
军事年鉴是一个区域或单位的年度百科全书,收录的是一年之中信息的 “结晶”——最新的现时资料。年鉴的信息是对一个年度的军事情况经过整理、综合、浓缩升华而成。就信息本身形成的过程而言,同类年鉴信息不可能像志书那样有规律地显示。
(四)志鉴框架和收录内容的翔实度不同。志书是以篇、章、节上下承接,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而谋篇布局,形成叙述性文体,体例采用先分类、后分期,即横排纵写的立体框架结构。而且在横排门类的框架中严格体现事物之间的从属逻辑关系。志书由于时间跨度长,具体到每一年的情况不同于年鉴记述的那么细致、翔实。
年鉴是按分类而布的平行条目体,最适合资料信息的体现和工具书的使用。年鉴类别之间逻辑关系松散,资料是一个个片段,可谓板块结构。年鉴的年度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年鉴收录资料的具体、翔实和信息量大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志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年鉴资料大部分难以入志的局面,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续修志书时,看似资料丰富,实则无资料可用的难堪局面。
(一)年鉴为续志提供的资料是有限度的。从已出版的军事年鉴看,年鉴资料可以入志利用的大体分两类:一是年鉴中的综述、概况、大事记、人物、统计资料等基本可用;二是特载和个别条目中的部分内容等可筛选使用。年鉴中可用于入志的资料大概在30%左右。
(二)年鉴的单一性是志书连续性的大忌。年鉴是以年为单位,其内容的反映主要以条目形式出现,而绝大部分条目是单一性条目,一事一条。其特征是内容具有排他性和专指性,信息单一,具有直观性。所有数据,比较物都是年度的,从整体看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横断面,从个体看反映的均是一个个片段,形不成事物的连续性。可谓如实地反映了历史本然,却对历史之所以然着墨不多。这些条目在年鉴中可说是各自纷呈的“千家万户”,却难于进入志书中的 “同一宗谱的家族”。
(三)二者收录资料的侧重点不同,限制了同一事件的年鉴资料完整入志。年鉴在信息资料的收录上,更注重时效性,讲究及时、直接为现实服务;志书注重于反映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事物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价值重在历史认知上,存史功能更明显,为现实服务的作用较为间接。如果说前者给人以使用上的方便,后者则是给人提供正确认识事物的依据。由此可见,尽管年鉴与志书都立足于共同的基础——资料性,并且是在同一事件范围内撷取有用资料,也无法改变年鉴资料不能完整入志的现状。
就年鉴与志书最佳结合点而言,年鉴占主动成分较多,因此,认真分析、研究、论证、探讨年鉴资料如何最大限度入志便显得更为重要。
(一)注重年鉴资料的连续性。在年鉴中有一些常规条目(或称固定条目)及统计数字是年年收录的,考虑到续志的需要,在收集这些资料时就要尽可能保持其前后的一致性,包括条目前后的一致性以及统计口径等的一致性,使连续几个年度的资料基坑内完整地反映出一个变化曲线。只有这样,才能使前后资料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这些具有连续、变化和规律性的 “常规条目”最容易被志书所接受。
(二)尽量做到年鉴记述的完整性。年鉴与志书按自身体例要求,在收录资料及内容记述上有很大差异。志书是一条大河,年鉴则是大河中翻卷的浪花。过去年鉴编纂很少考虑志书,如今年鉴编纂就要增加一个为续志考虑的意识,在不影响年鉴自身体例的前提下,尽可能完整地记述资料。如:对一个事件的记述,年鉴往往记成绩多,记失误少;记经验多,记教训少,有的年鉴几乎不记失误和教训。这样既不符合事实也割裂了资料的完整性,同时也影响了年鉴资料的入志。只有正视现实、客观地记录事实,才能使入鉴的资料更加完整,也为续志提供一个简要的事实依据。
(三)适当追溯,形成脉络。在很大程度上年鉴为志书提供的是重大事件的线索,就事件本身而言,这种线索往往是不完整的。如记述一个跨年度甚至几年的军事情况或事件,年鉴往往只记录结果,缺乏开端和中间过程。适当追溯开端,用轻笔淡墨勾勒出完整的脉络,就能为今后续志所记述的军事情况提供一个清晰的事物发展历程。
(四)挖掘入鉴资料的深度和广度。对各类综述、概况,要尽量向深度挖掘,体现出其全面性和规律性。其记述必须站在历史的、全局的高度,以高屋建瓴之势,综合概括全貌。这种较完整的资料通常是入志的首选。另外,提高专题性条目的记述深度也是必要的。这类条目在年鉴中数量最多,必须注重挖掘其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比如背景材料、前瞻性资料等,以增强条目的纵深感,使读者对事件有充分的认识,为入志做积淀。
(五)注重收录有史料价值的事。也就是指首次发生的事,体现事物发展新阶段、新水平的事,显示事物发展轨迹和坐标点的事以及各种重大奖项、重大事故等。这些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更符合续志需要。
(六)适当记述重大事件的预测性资料。酌情收录预测性资料,有利于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由于年鉴具有适时性特点又具有文献信息源的综合性优势,可谓是站在一个全面又权威的信息顶端,俯视预测重大事件的发展变化,它的可信度自然较高。适当追记一些较为可信的预测性资料,就能为续志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事件发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