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联勤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2014-01-11 23:06刘子萌
军事历史 2014年3期
关键词:联勤人民解放军战区

□ 魏 旭 刘子萌

人民解放军联勤体制从探索、建立、发展经历60余年的时间,经过几起几落,终于走到今天大联勤试点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其经验教训对认识现在和指导未来,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解放军联勤构想的提出及初次实践

(一)人民解放军联勤思想的产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解放军任务的转变和海、空军的相继建立,之前自给自足和区域化集中的后勤体制已不能满足部队发展的需求,需要向集中统一的联合后勤体系转变。1952年6月总后勤部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后勤组织体制问题,并在会后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全军后勤组织原则与领导关系的决定》草案。周恩来审定后批示同意商讨整编方案。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联勤,对以后联勤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勤保障的初次实践。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渡海登岛作战,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作战,也是首次三军联勤保障行动。这次作战虽然参加兵力不多,规模不大,但是涉及陆、海、空3个军种和17个兵种,需要补给的物资繁多,后勤保障关系复杂。为此,华东军区浙东前指决定从各军兵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对整个作战的后勤保障事宜做出统一部署,各军兵种后勤部门分头落实承办。针对渡海登岛作战物资消耗较大、战中补充难度较大的实际,战前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准备,确保了一江山岛作战后勤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以后探索联勤发展提供了经验。

二、人民解放军联勤改革试点发展历史

(一)旅大地区联勤试点。1955年至1965年,人民解放军在沈阳军区旅顺大连地区组织了第一次联勤保障试点。这次试点共分四个阶段,1955年开始由旅大警备区负责对辖区内陆军进行统一保障;1958年起扩展到陆、海、空三军油料联供;1963年起由旅大警备区后勤部统供驻岛海、空军的通用物资;1965年起对辖区内汽车、舰船施行陆、海军相互代修。第一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物资节约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但仍存在供管脱节、保障效率不高等问题,后来由于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试点工作被迫中止。

(二)粤东地区联勤试点。1970年至1974年,人民解放军在广州军区粤东地区进行了第二次联勤保障试点。从1970年5月开始,由联勤第21分部统一负责区内三军共3.6万余人的通用物资、标准经费供应、通用装备维修、伤员收治。三军统供近四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就近就医、就近供应、就近修理的保障方式不仅方便了部队,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由于供应标准制度不够健全、通用物资与专用物资区分不够严格、分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次试点工作最终不了了之。

(三)济南军区联勤试点。1983年至1984年,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组织了第三次联勤试点。改革开放后,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而装备落后、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机构重复臃肿、保障效率差等后勤现状制约着军队的现代化建设。1982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在济南军区组织联勤试点,明确由济南军区负责区内三军部分通用物资的统一供应与储备、通用装备统一修理、普通伤员统一收治、通用储备仓库统一规划和建设等。但由于各方面分歧较大,这次试点仅开展5个多月便夭折了。

(四)“三代”试点。1988年至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沈阳、济南军区和海南地区开展以“代供、代医、代修”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型划区保障试点,即第四次联勤试点建设。1988年1月,总后勤部组织召开全军后勤工作会议集中探讨后勤改革问题,并在会后提出在三军后勤保障机构和设施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探索 “三代”的联勤构想,并分别在海南岛地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新疆、西藏、云南等地组织试点工作。“三代”运行近十年,共调整1400多个单位的保障关系,仅医疗一项就为近80万官兵解决了舍近求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保障的效率。

(五)新世纪大联勤试点。从2000年1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正式建立以大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体制。这次联勤的主要特点是把三军的通用保障全部统一起来,专用保障还是各军兵种自行保障,目的就是解决保障分勤和体系保障效率低下的问题,由此形成现行联勤保障体制。在通用联勤基础上,人民解放军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在济南军区开展了大联勤试点工作。这次大联勤试点建设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探索 “通专一体,三军一体”的联勤体制,力求打破制约联勤体制发展的若干桎梏。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运行,2007年3月,大联勤在济南军区正式实行。

三、对深化联勤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相应指挥体制。济南军区的大联勤试点改革代表了联勤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矛盾,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领导指挥体制不相适应。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试点改革还未完成时,就先运行大联勤体制,这种现状反映到战区联勤机关编制、职能及相互关系上,难以较好地满足战区军兵种需要。因此,推进联勤体制改革,必须同时深化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从而使人民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更为平衡,更好地适应未来一体化作战的需求。

(二)完善相应标准制度。联勤保障主要是按标准实施保障。在几次联勤试点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供应保障标准化程度低、法规制度不健全、被保障单位重视程度差异大等问题。根据大联勤有关规定,战区部队按标准领报的经费物资全部由联勤系统负责请领和供应,但目前供应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标准外供应还占有较大比例,而标准外经费和物资的使用主要由各级党委根据部队建设和战备训练需要决定。同时,以战区为基础的联勤部基本以陆军为主,对战区内海、空、二炮部队的情况掌握相对较弱,在保障时难免出现供应标准与实际消耗不相符的情况。因此不仅需要制订、完善各项标准,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计划上报下达体制,在按建制系统上报、按供应渠道下达的同时,再给予战区军兵种机关一定的机动指标或赋予一定的计划调控权,从而提高供应效率,适应不同需求。

(三)完善相应监管体制。联勤保障整合了三军的后勤力量,由战区联勤部统一领导,军兵种只负责管理,这种纵向建制管理与横向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诸军兵种固有的管理模式。但由于联勤系统管理对象增多、跨度增大、难度增加、任务加重,加之对军兵种部队没有建制隶属关系,其实施检查、指导、监督、评估的权威性与力度受到一定制约,而军兵种机关由于只负责管理不再负责业务,因此对所属后勤部队的业务,也很难进行指导。要想更好的发挥联勤体制的效能,就要更加明确各方职责,充分调动联勤部机关和军兵种机关的积极性,双管齐下,协同管理。联勤部机关要加强业务管理和督导,军兵种机关要加强后勤建设和管理,两方要加强沟通,建立联动机制,建立统一的考核评比标准,定期联合进行检查,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抓好后勤管理。

猜你喜欢
联勤人民解放军战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万里踏歌新联勤——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文艺轻骑兵”赴基层巡演纪实
西部战区战歌
学联勤有益 参赛趣无穷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