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斌
有老师问我:"你班的学生为什么课上气氛那么活跃?"想一想,这要数激励性语言评价的功劳最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到底如何来"夸",这就值得研究了。我认为,数学课上应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1.消除"位差效应"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五中称:"下之情莫不愿达于上,上之情莫不求知于下,然而民恒苦上之难达,上恒苦下之难知,若是者何?"这正是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给上下级之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提出的"位差效应",在数学课堂上也有所表现:教师一不小心成为了上位者,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相应的变成了下位者,不敢大胆发言,身不由己地发言时更是惶恐不安,有的学生学会了"察颜观色"完全看老师的脸色回答问题,师生关系不和谐、僵化、紧张,课堂消极、低沉,这时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也只能事倍功半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只有这样,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激励性语言评价要运用到常规教学中
有的教师知道在数学课堂上应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评价学生,但在常规教学中很少使用,只在讲公开课时,"生搬硬套"一番,这样的评价是很单一的,而且极其不自然。听起来很是别扭,有时就像背天书一样,学生听后不仅没有被表扬的感觉,反而心理直犯嘀咕。激励性语言评价要运用到常规教学中,才会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
3.评价因人而异,期望不易过高
同一道数学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十分简单,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就是一道难题,让学困生来回答这道题时,如果老师再添上一句期望过高的激励性语言评价:"勇敢点,你一定能答上来的!"或"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其他同学也会向老师一样满怀期望的等待这名同学的回答,我想,这时这名同学会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期望,同时感受到的是压力,做起题来难免紧张。后果呢,题答对了,松一口气,过了一关;题答错了,在接收到大家失望的信息回馈后,自卑感会不会加重呢?所以我建议老师降低期望,使用的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换成:"做错了没关系,只要认真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学生做对了,掌声鼓励,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做错了,没关系,因为只要认真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所以还是掌声鼓励,学生在掌声中必然会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在同学、教师面前表露出来并得到肯定。如果每次表现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学生的进取心、好胜心和求知欲望就会慢慢降低,因此,激励性语言评价的内容就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并且期望不宜过高。
4.有关激励性语言评价的其他想法
激励性语言评价要多元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
数学课要从多方面评价:听、说、想、做、研究成果……
激励性语言评价要亲切、真诚,让学生充满自信,要机智、巧妙,让学生不再尴尬。要诙谐、幽默,让课堂不再枯燥。
积极有效的使用激励性语言评价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尊心、心理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最有效的张扬,使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看你怎样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