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兰
(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秘书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毕业时须拥有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即能顶岗,因此在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如何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将秘书岗位、课程教学和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就成了当前一个崭新而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课题。
所谓“岗课证”融合,指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与沟通,即把高职学历教育的专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开发课程体系、强化技能训练,把实践教学过程融入到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将整个文秘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培训、考核贯穿于教学、实训之中,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从而造就和培养“高职学历+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保持一致性;按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认证内容,构建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课程教学、职业认证”三者的完美结合。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产品内外兼销的侨商企业、台商企业不计其数,家族式民营企业更是星罗棋布。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产业升级、品牌打造、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作为各级主管助手的秘书人员,亟需提高层次,成为懂经济、会外语、善表达、长于处理信息与协调关系的新型秘书[2]。
从大量对泉州地区秘书人员的问卷调查得知,《秘书实务》课程的开设具有极为明确的岗位指向:按秘书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分为涉外秘书、行政助理、企业文员、事务秘书和文书人员五种秘书职业岗位[3]。笔者通过对文秘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秘书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文秘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一览表
通过对五种秘书岗位所必须具备能力的分析,不难看出用人单位对秘书从业者的要求日益提高。笔者试图以一个微观、亲身参与教学过程的授课教师的身份,深入探索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秘书实务》是一门以秘书和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是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文秘、办公室工作人员为目标的应用性课程[4]。其教学任务是以强化秘书职业技能应用为主线,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让学生在掌握秘书工作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秘书综合实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三会三能”,即“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办事”[5],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秘书实务》课程讲授中,笔者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结合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知识点,围绕“能服务、多技能、会管理”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秘书实务》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秘书职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动态性调整,使该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就业后秘书岗位对其职业技能的实际要求。该课程与文秘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秘书写作》、《领导科学》、《信息与文档管理》等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性,因此笔者首先剔除《秘书实务》与其他课程同时涉及的内容,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
《秘书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反映秘书岗位规范的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实现“岗位明晰、课程对接、职业认证”的有机结合,最终构建以秘书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表2)。
表2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模块一览表
以上五大教学模块,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进行设置,有助于学生“服务认知、服务底蕴”秘书角色的形成,增强其就业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南宋时期理学大师朱熹曾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可以说,授课教师潜心研究高职教育的理念及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秘书职业具有岗位单一性和事务繁杂性的特点,岗位的单一性体现在每个单位、部门通常仅有一至两位秘书;事务的繁杂性体现在秘书的工作内容涉及面非常广、非常杂。因此,秘书工作无法像生产商品那样用规范的流程来控制,将要从事秘书工作的学生也无法进行“程序化”的“批量生产”和培养[6]。针对这些特点,在《秘书实务》的教学实践上必须紧扣秘书工作过程,让学生在秘书及秘书相关的工作情景中,在秘书及秘书相关岗位角色中实施教学[7]。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笔者遵循“岗课证”融合的原则,重点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情景演示法、启发讨论法和项目实训法进行授课,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情景演示法
秘书资格考试技能部分的考核有50%的内容是情景录像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秘书的工作环境、工作表现和个人行为,找出其中的正确点和不妥之处。这就要求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分析出录像中蕴含的知识点。因此,情景演示法要求学生在“仿真”的秘书工作情景中按照事先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只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干预,以期最大限度地再现真实的工作场景。在演示的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不但使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知度,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的感情,增强了他们今后从事秘书工作的信心。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学生分组→组员编写脚本→分配角色排练→仿真实训室现场演示→教师总结。为了让表演真正见“功底”,要求各组要有明确的情景演示目标、精当的知识提示,也要有演出用的背景材料以及配合情景模拟的任务与要求。学生在掌握秘书工作技能的同时,还可培养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提高秘书工作环境中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例如在学习了会议组织与管理和接待工作等内容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演示某院校30周年校庆工作,要求学生根据主题拟订30周年校庆活动的方案,然后根据方案模拟庆祝大会和招待工作等场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演示,教师根据每小组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指导教学,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的全面把握。
2.启发讨论法
授课教师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秘书工作中发生的事例编成新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级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好”变为“好学”,从而使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发生了“质”的飞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8]。学生通过剖析、推理、判断、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相互刺激,碰撞思想,真正做到了“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实现了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脑力激荡的过程中,对所讨论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和细致,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启发讨论法既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又能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增强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了使选取的案例新鲜、丰富、真实,要求学生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收集在实习期间接触到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这一全新的方法让同学们对如何正确处理秘书事务的技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把握。
3.项目实训法
项目实训法通过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并拟定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并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三办”(办文、办会、办事)的要求设计,横向罗列秘书工作事项,将每一项具体的秘书工作(如环境管理、文书处理、会议管理、印章管理、差旅管理、物品管理)逐一进行分解,使实训项目覆盖秘书技能的各个方面,构建完整的实训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事业单位要求接轨,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发展后劲。
首先,教师采取演示或讲解的方式,详细分析训练的项目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其次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以“分组操作、分组互动”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最后由教师集中所有学生对实训进行点评,真正实现“在做中练,在做中思,在做中得”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就业“零等待”、“零过渡”,实现与秘书岗位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评价”和“导向”的双重功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既评价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授课教师有了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秘书实务》课程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考核不能单纯沿用以往闭卷考试的方法,否则会造成学生走上轻实践应用而重视理论学习的老路。因此笔者有意识地对学生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力图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二是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三是期末笔试与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细则参考表3。
表3 《秘书实务》课程考核细则一览表
随着用人单位对文秘人员要求的日益提高,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文秘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秘书实务》更须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在教学上宜按照秘书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教学模块,同时兼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从而实现“零距离上岗、课程教学、职业认证”三者的结合。
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现代化高级秘书人才,不仅是社会赋予文秘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崭新课题。这就要求文秘专业教育工作者认真制定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职业针对性,把握秘书岗位与课堂教学、考证环节的关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总之,《秘书实务》的教学应以“岗课证”融合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整合学生就业所需的秘书岗位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文秘专业双证与教学之间建立双向沟通的对等关系,使文秘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为学生个人自我完善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岗位技能和发展潜能的双要求。
[1]龚奇.以“课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报关实务课程说课设计[J].科教文汇,2011,(3).
[2][3]陈蕴贤.走向“岗课证”融合的课程建设——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4]王彩云.秘书学理论与实务课程改革的尝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姜小军.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法[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6][7]韦荣.基于工作过程的《秘书实务》课程设计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2).
[8]周丽洁,唐跃工.应用型大学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沙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