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锥种源区域试验与优良种源选择

2014-01-04 09:07申文辉朱积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红锥材积种源

申文辉 ,朱积余 ,刘 秀 ,蒋 燚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2;2.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530002;3.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2)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壳斗科栲属Castanopsis的常绿乔木,具有生长快、材质优、适应性强、用途广等优良特性,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珍贵阔叶用材树种和高效多用途树种。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均有分布,其中心分布区在广西南部。红锥的萌芽力强,萌条生长迅速,一次造林可采伐10次以上,经营百年而不衰;其枝叶浓密,较耐荫蔽,混生性能好,可植纯林,亦可混交造林,是与松、杉等针叶树种混交的最为理想的一种伴生树种。近20多年来,红锥的人工造林发展较快。目前广西、广东营造的红锥纯林及针锥混交林的面积已达5 000 hm2以上,随着市场对高档珍贵用材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对天然林的禁伐,红锥人工造林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开展良种选育,提高遗传增益,加快红锥生产的良种化进程,提高红锥林的单位面积产量,对华南地区发展珍贵用材树种意义重大[1]。种源及家系选择是树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科技人员已对许多树种进行了种源选择研究,结果证明种源选择能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红锥的遗传改良工作先后进行了群落特征[2-3]、优树选择[4]、种源试验[1,5-6]、家系子代测定[7-8]、遗传多样性[9-13]、植物生理[14]、木材材性[15-17]等系列研究,但其中涉及的种源研究内容极少进行区域试验的种源选择,本文中将通过在广西3个区域试验点的红锥10个种源试验,选择出适合广西各地的优良红锥种源。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广西玉林市林科所的银监冲(SD1)、广西三门江林场马步分场龙母站(SD2)和广西苍梧县林科所试验林地(SD3)3个试验点,各点自然概况见表1。

表1 各造林试点自然概况Table 1 Natur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ites of provenance regional testing

2 材料与方法

2.1 参试种源来源

共收集11个种源,因云南来的种子未能获得足够的苗木,最后参与试验的只有10个种源,分别来自广西的7个县市和广东的3个县市。各种源地基本概况如表2所示。

表2 红锥种源地概况Table 2 Natur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provenance sources

2.2 试验设置

(1)玉林市林科所(SD1):参试种源10个,种源试验林面积12 hm2,2002年4月造林,设置3次重复,每种源为1小区,种60株。

(2)三门江林场(SD2):参试种源10个,种源试验林面积共12 hm2,2002年3月造林,设置4次重复,每种源为1小区,种30株。

(3)苍梧县林科所(SD3):参试种源10个,种源试验林面积18 hm2,2002年4月造林,设置3次重复,每种源为1小区,种120株。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2 m×3 m,带状整地,规格50 cm×50 cm×40 cm。穴施基肥磷肥0.25 kg,于2002年3~4月用营养杯苗造林,种植后当年和第二年各追肥复合肥150 g。

2.3 试验观测和统计分析

观测指标有树高、胸径、材积等。对2013年5月观测数据,进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材积计算公式:V=1/30000×H×D2。式中:V为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

本文试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3和DPS13.5[18]统计软件分析。

(1)方差分析

利用小区平均值进行种源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模型采用:

式中,Yijk为第i个区组第j个家系的第k个观测值;μ为总体平均值;Bi为区组效应;Pj为种源效应;eijk为随机误差。

(2)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性状的种源遗传力的计算:

性状的种源遗传增益的计算采用计算公式[19]:

式中,ΔG表示遗传增益;x为种源性状平均值;h2为种源性状遗传力;X表示种源性状的整体平均值。

(3)种源育种值估算

种源育种值采用Kung育种值评估法[20],Kung 育种值为:

Z=Y+h2(Y-y)。

式中:Y为种源性状的平均值;y为所有种源性状的整体平均值;h2为种源遗传力。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试验点生长情况

按10个种源统计3个试验点总体生长情况见表3。从表3可看出,在各试验点SD1中有ZY1、ZY2、ZY6、ZY5、ZY4和ZY3共6个种源的平均H、D、V均大于试验点平均值,在各试验点SD2中有ZY2、ZY1、ZY6、ZY5、ZY4和ZY3共6个种源的平均H、D、V均大于试验点平均值,在各试验点SD3中有ZY2、ZY1、ZY4和ZY3共4个种源的平均H、D、V均大于试验点平均值;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大于该试验点的平均数的所有种源中,ZY2、ZY1、ZY4和ZY3在3个试点有表现,其他ZY6、ZY5在2个试点有表现。将所有试点的全部测定数据进行统计,种源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名为ZY2>ZY1>ZY3>ZY4>ZY5>ZY6>ZY7>ZY9>ZY11>ZY10;平均胸径按大小排名为ZY2>ZY1>ZY4>ZY3>ZY6>ZY5>ZY7>ZY11>ZY9>ZY10;平均单株材积大小排名为ZY2>ZY1>ZY4>ZY3>ZY7>ZY6>ZY5>ZY11>ZY9>ZY10;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都大于总体平均值的种源有:ZY2、ZY1、ZY4、ZY3和ZY6。

表3 各试验点生长情况汇总Table 3 The growth of provenances in different sites

由以上可以说明:在各试验点和总体平均中表现好的种源前两名均为ZY2和ZY1,其三点总体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分别大于该试验点的平均数的增幅,分别为9.10%~12.24%、13.49%和38.1%3~44.68%;按总体平均值对比,ZY2、ZY1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都大于总体平均值。这与2008年6年生时认定良种时结论一致,说明这2个种源表现稳定,可进一步审定为红锥优良地理种源种子。

3.2 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变异

3.2.1 各试验点内的比较

对各试验点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 各试验点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nd wood volume of different sites

表5 各试验点内种源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比较Table 5 The growth of difference of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nd wood volume of provenances in sites

从表4和表5可知,在SD1试点,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差异;重复间的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显著差异,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最好种源ZY2的生长平均值分别为最差种源ZY10的1.21倍、1.26倍和1.91倍。在SD2试点,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差异;重复间的胸径生长有显著差异,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无显著差异;最好种源ZY2的树高生长平均值为最差种源ZY10的1.40倍,最好种源ZY1的树高和材积生长平均值分别为最差种源ZY10的1.48倍和3.16倍。在SD3试点,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重复间树高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无显著差异;最好种源ZY2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平均值分别为最差种源ZY10、ZY11、ZY11的1.29倍、1.43倍和3.13倍。

3.2.2 各试验点间的比较

通过对所有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表7、表8。地点间、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只有平均树高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显著程度的排序为种源间>地点间>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生长最好地点的平均树高(SD2)、平均胸径(SD2)和平均材积(SD2)分别为生长最差地点平均树高(SD3)、平均胸径(SD1)和平均材积(SD1)的1.11倍、1.12倍和1.44倍。生长最好种源ZY2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生长最差种源ZY10的1.30倍、1.33倍和2.39倍。

3.3 优良种源评选

优良种源评选采用Kung 育种值评估法[20]结合性状表现和遗传增益来进行综合评定。计算单株材积、树高、胸径3个性状的平均值、遗传力、遗传增益和育种值,排序进行选择,结果见表9。

表6 地点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方差分析Table 6 Variance analysis of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nd wood volume between provenances and sites

表7 试验点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比较Table 7 The growth of difference of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nd wood volume in different sites

表8 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比较Table 8 The growth of difference of average height, diameter and wood volume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表9 各种源生长性状综合评定Table 9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owth trait for different provenances

根据红锥育种程序,第一代子代试验时选择强度不宜过大,以确保育种的灵活性,保证将来进一步育种具有一定数量的遗传群体,并且试验林还处于幼龄阶段,性状表现还不甚稳定。根据这一原则,结合表9种源性状综合评定及排序,种源各性状平均值皆大于整体平均值可选择出ZY1、ZY2、ZY3、ZY4、ZY5、ZY6为优良种源,种源各性状育种值皆大于平均育种值可选择出ZY1、ZY2、ZY3、ZY4、ZY5,种源各性状遗传增益皆大于平均遗传增益可选择出ZY1、ZY2,再结合种源主要以单株材积遗传增益达到20%以上作为选择指标,最终评定ZY1和ZY2为优良种源。

优良种源ZY1、ZY2与最差种源ZY10比较,平均树高分别提高26.35%、29.99%,平均胸径提高33.46%,单株材积提高127.84%、138.66%;与种源整体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提高9.10%、12.24%,平均胸径提高13.49%,单株材积提高38.13%、44.68%。

优良种源ZY1、ZY2与种源整体表现比较,其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均超过20%,分别为30.06%和35.23%,平均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7.44%和10.02%,平均胸径遗传增益均为11.33%。

优良种源除了要求速生,还必须形质优良。10个种源的通直度、圆满度、枝下高、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形质指标得分情况见表10。

表10 各种源形质指标得分情况Table 10 Tree form qualities of 10 provenances

由表10可知,选择出来的2个速生种源ZY1和ZY2不仅在生长量上表现优良,在形质指标上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其中ZY1、ZY2与10个种源整体平均比较,通直度、圆满度、枝下高、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分别提高6.71%和5.97%、6.31%和5.24%、6.64%和5.59%、2.97%和3.99%、3.03%和2.32%、3.92%和2.80%。

4 结论与讨论

(1)苍梧、玉林、三门江种源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博白、浦北、苍梧、容县、宁明种源表现优良,其3个生长性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大于总体平均值。种源平均树高排名为博白>浦北>容县>苍梧>宁明>凭祥>东兰>陆河>高州>信宜,平均胸径排名为博白>浦北>苍梧>容县>宁明>凭祥>东兰>高州>陆河>信宜,平均单株材积排名为博白>浦北>苍梧>容县>东兰>宁明>凭祥>高州>陆河>信宜。

(2)种源区域试验生长差异分析结果表明,3个区域试验点种源间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证明红锥种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给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了保障,这也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优种源博白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信宜的1.21倍、1.26倍和1.91倍;在三门江试验点,最优种源博白的平均树高为最差种源信宜的1.40倍,最优种源浦北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信宜的1.48倍和3.16倍;在苍梧试验点,最优种源博白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信宜、高州、高州的1.29倍、1.43倍和3.13倍。

在各试验点间,地点间、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只有平均树高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显著程度的排序为种源间>地点间>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说明种源生长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受区域环境因子影响相对较小。生长最好地点三门江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生长最差地点平均树高(苍梧)、胸径(玉林)和平均材积(玉林)的1.11倍、1.12倍和1.44倍;生长最好种源博白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生长最差种源信宜的1.30倍、1.33倍和2.39倍。

(3)育种值结合遗传增益最终综合筛选出浦北和博白2个优良种源,无论是生长量还是遗传增益这两个增益都表现非常优良,其材积比种源整体平均提高30%以上,遗传增益达30%以上。

浦北和博白2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信宜比较,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增长26.35%和29.99%、33.46%、127.84%和138.66%;与种源整体平均比较,分别增长9.10%和12.24%、13.49%、38.13%和44.68%,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44%和10.02%、11.33%、30.06%和35.23%。浦北和博白2个优良种源在形质指标上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与种源整体平均比较,通直度、圆满度、枝下高、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分别提高6.71%和5.97%、6.31%和5.24%、6.64%和5.59%、2.97%和3.99%、3.03%和2.32%、3.92%和2.80%。

(4)评选出的优良种源博白种源和浦北种源已有11年的生长时间,已经符合良种选育的程序和要求,2009年和2013年分别被认定和审定为自治区级林木良种种子。近4年来,2个良种采种种子1 500 kg以上,在广西南宁、柳州、玉林、贵港等地推广造林近万亩,2~3年生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达2.8~4.8 m,建议加大这2个优良种源良种的推广力度。

[1] 朱积余,蒋 燚,梁瑞龙,等. 广西红锥种源/家系造林试验研究初报[J].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5-9.

[2] 黄全能,陈存及,邱尔发,等. 红锥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J].亚热带植物通讯,1998,27(2):7-11.

[3] 洪 伟,柳 江,吴承祯. 红锥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J]. 林业科学,2001,37(专刊1):6-10.

[4] 朱积余,蒋 燚,潘 文. 广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2,31(3):109-113.

[5] 朱积余,蒋 燚,丘小军,等. 广西红锥地理种源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97,26(2):66-68.

[6] 夏文阶,蒋 燚. 广西派阳山林场红锥种源试验及优良种源初步选择[J].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3):140-142.

[7] 蒋 燚,朱积余. 广西红锥初选优树子代苗期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03,32(4):169-174/196.

[8] 张方秋, 梁东成,陈祖旭,等. 福建红锥不同种群及家系早期生长变异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06,22(4):7-12.

[9] 徐 斌,张方秋,潘 文,等. 红锥基因组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16(1):89- 94.

[10] 王 蕾,叶志云,蒋 燚,等. 利用ISSR技术对优质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5(增刊):91-94.

[11] 王鸣刚,赵 宏,陈晓前,等. 优良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与聚类[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2):110-115.

[12] 王鸣刚,涂智杰,丘小军,等. 优质红锥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4):570-574.

[13] 杨 峰,李志辉,蒋 燚,等. 红锥优良家系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6): 123-127.

[14] 蒋 燚,李志辉,朱积余,等. 不同红锥种源幼林光合特性日变化测定与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6):43-47.

[15] 吕建雄,骆秀琴,蒋佳荔,等. 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2):118-122.

[16] 蒋 燚,李志辉,朱积余,等. 红锥家系木材密度等物理性状的遗传及变异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1): 9-13,20.

[17] 陈桂丹,唐贤明,覃引鸾,等. 人工林红锥树皮率及树皮纤维尺寸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6):163-167.

[18] 唐启义,冯明光. DPS 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19] 黄少伟,钟伟华,黄 凯,等. 火炬松自由授粉子代多地点试验[J].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5):509-514.

[20] Cotterill P P, Jackson N. On index I. methods of determining economic weight[J]. Silvae Genetica,1985,34(2-3): 56-63.

猜你喜欢
红锥材积种源
广西一元立木材积表适用性评价
珍贵树种红锥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红锥种植与管理技术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不同地理种源闽楠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红锥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分析
红锥纯林与杉木及马尾松林下套种生长研究
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内杨树树高、材积与胸径数量化关系的探讨
浅谈木材材积的几种测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