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勇,范永忠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实证分析
胡祥勇,范永忠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农村扶贫资金是农村贫困治理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其使用的效率关乎于农村贫困治理的关键。为了提高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通过选择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总量及资金来源和使用各7种形式,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对国定贫困县农业总产值、贫困农户人年均纯收入及农村贫困率的影响,基本结论是调整现有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向,加大对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对农村扶贫减贫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诸多原因,贫困一直困扰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688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中国政府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7]。同时,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我国一直在持续的加大对农村扶贫资金的投入,现实生活中,影响农村贫困的因素很多,除了农村扶贫资金的投入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快速城市化进程等诸多因素都是减轻农村贫困的潜在原因。长期的快速经济增长是战胜贫困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来源(Chambers,Ying and Hong,2008)[1]。为缓解农村贫困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做出了重大贡献(汪三贵,2008;Huang et al.,2008;胡兵等,2007)[2,5,9]。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20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多元矛盾交织互动的复杂时期,形成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以及农村内部分化为主要特点的差异格局,构成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挑战。中国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已不明显(Huang et al.,2008;胡兵等,2007;)[2][5],因为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地有利于穷人(李小云等,2010)。在以连片特困区为主要扶贫对象的扶贫开发新阶段,实现“扶贫开发带动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促进扶贫开发 (张永亮 李云,2013)[10]”也是农村缓贫一项重要工作。
对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问题的研究,纵多学者研究的结论存在很大的不同。
匡萍利用国定贫困县2000-2006年数据,分别以贫困人口数量及收入作为衡量指标,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扶贫资金投入每增加以单位,贫困人口数量就减少0.976个单位,人均纯收入增加1.037个单位[6]。朱乾宇利用我国政府1986-2000年扶贫资金投入数据,分别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村贫困人口作为衡量指标,使用回归分析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扶贫资金各类投入形式对三者的有效性并不相同[11-13]。
刘冬梅利用592个国定贫困县1990-1997年序列和截面混合数据,分别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及国民生产总值为衡量指标,分别依据扶贫资金构成及投向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从扶贫资金的投向来看, 投放到种养业的扶贫资金对促进贫困地区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及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效果明显优于投向加工业、工业和其它方面的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投资效果要好于财政扶贫资金[8]。蔡昉利用全国592 个贫困县所做的回归分析中所得出的结果,表明扶贫资金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中确实发挥了作用,当年的扶贫资金投入对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均无显著的影响, 而滞后一年的扶贫资金则显示了对农业增长的影响[3]。陈凡选取了1986 ) 1997 年592 个国定贫困县中的235个县的横截面数据,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以经济增长及贫困发生率为衡量指标。扶贫投资的投资率对经济增长可能有效, 但对缓解贫困作用不大, 而三种资金(人均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的人均占有量则对缓贫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作用的大小与延续的时间不同[4]。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2000年-2010年我国农村扶贫资金的有效性。一是2000年-2010年各项资金投入对农村减贫的影响,二是2000年-2010年各项资金的使用对农村减贫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项资金投入及运用对国定贫困县农业总产值、农村贫困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及农村贫困率的影响。
据592个国定贫困县统计显示,2010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为515亿元,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央扶贫贴息贷款额为116.1亿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19.9亿元,以工代赈资金40.4亿元,发放专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补助52.1亿元,省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25.4亿元,利用外资20.1亿元,其他扶贫资金141亿元。
与2000年相比,扶贫资金总额增加了281.5亿元。年均递增11%。其中:中央扶贫贴息贷款额基本持平(-4.1亿元),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加了92.21亿元,年均增长30.3%,以工代赈资金增加了1.83亿元,年均增长0.4%,发放专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补助增加了39.25亿元,年均增长27.7%,省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增加了16.5亿元,年均增长16.8%,利用外资增加了1.8亿元,年均增长0.9%,其他扶贫资金增加了134亿元,年均增长174%。
表1 2000年-2010年农村扶贫资金资金来源
2010年的扶贫资金中,投向农业的为185.9亿元,占总比重为36.5%,用于农产品加工业的为42.2亿元,占比8.3%,用于基础设施的为121.8亿元,占比23.9%,用于教育的为22.1亿元,占比4.3%,用于卫生的为4亿元,占比0.8%,用于科技的为5.6亿元,占比1.1%,其他为128.4亿元,占比25.1%。
总体来看,与2002年相比,扶贫资金的使用逐步向着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和社会服务倾斜。
本文数据来源2001-201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Y为被解释变量,Xi为解释变量。其中:x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x1: 中央扶贫贷款,x2:中央财政扶贫资金,x3: 以工代赈,x4: 省级财政扶贫资金,x5: 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x6: 利用外资,x7: 其他资金。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7个解释变量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时,模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Adjust R-sequared 大于80%并且拟合优度得到改善。
1.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与农业总产值的回归分析
Y=13.86x-839.95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x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
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
表2 2000年-2010年农村扶贫资金资金应用
结果显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的增加可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其每增加1亿元,农业总产值将相应增加13.86亿元。
2.农村扶贫资金来源各种形式与农业总产值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Y=38.09x2+15.63x5+700.54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x2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x5为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
结果显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可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增加1亿元,农业总产值将相应增加38.09亿元;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每增加1亿元,农业总产值增加15.63亿元。其他5项来源资金由于作用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模型。
1.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分析
Y=7.21x-334.21
其中:Y为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x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
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
结果显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的增加可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其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相应增加7.21元。
2.农村扶贫资金来源各种形式与农民纯收入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Y=23.15x2+609.17
其中:Y为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x2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结果显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可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相应增加23.15元;其他6项来源资金由于作用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模型。
1.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与农村贫困率的回归分析
Y=14.71-0.02x
其中:Y为农村贫困率,x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
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
结果显示,农村扶贫资金来源总额的增加可促进农村贫困率的降低,其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率将相应降低0.02%。
2.农村扶贫资金来源各种形式与农村贫困率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Y=12.75-0.05x2-0.06x5
其中:Y为农村贫困率,x2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x5为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
结果显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可促进农村贫困率的降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率将相应降低0.05%;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率将相应降低0.06%;其他5项来源资金由于作用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模型。
本文数据来源2001-201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Y为被解释变量,Xi为解释变量。其中:x: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x1: 农业,x2:工业, x3:基础设施, x4: 教育,x5:卫生, x6:科技, x7:其他。
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7个解释变量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时,模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Adjust R-sequared 大于80%并且拟合优度得到改善。
1.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与农业总产值的回归分析
Y=13.22x-527.06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x为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
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
结果显示,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的增加可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其每增加1亿元,农业总产值将相应增加13.22亿元。
2.农村扶贫资金使用各种形式与农业总产值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Y=868.02x6+13.43x3-661.16
其中:Y为农业总产值,x3为基础设施,x6为科技
结果显示,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可促进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投入基础设施资金每增加1亿元,农业总产值将相应增加13.43亿元;科技投入每增加1亿元,农业总产值增加868.02亿元。其他5项资金使用由于作用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模型。
1.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与农民纯收入的回归分析
Y=6.83x-159.41
其中:Y为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x为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
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
结果显示,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的增加可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其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相应增加6.83元。
2.农村扶贫资金使用各种形式与农民纯收入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Y=9.23x1+242.16x6+45.93
其中:Y为农村贫困年人均纯收入,x1为农业,x6为科技
结果显示,扶贫资金用于农业和科技的投入可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扶贫资金在农业投入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相应增加9.23元;扶贫资金在科技投入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相应增加242.16元;其他5项资金使用由于作用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模型。
1.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与农村贫困率的回归分析
Y=14.25-0.02x
Y:农村贫困人口比例,x: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
回归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
结果显示,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总额的增加可促进农村贫困率的降低,其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率将相应降低0.02%
2.农村扶贫资金使用各种形式与农村贫困率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Y=14.95-0.02x3-1.72x6
Y: 农村贫困率,x3:基础设施,x6:科技
结果显示,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可促进农村贫困率的降低:扶贫资金在基础设施投入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率将相应降低0.02%;扶贫资金在科技投入每增加1亿元,农村贫困率将相应降低1.72%;其他5项资金使用由于作用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模型。
贫困关系到低收入人口自身的生存问题,由于导致农村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农村贫困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资金作为农村反贫困最主要的投入资源,其效率的高低程度必然受到整个复杂系统的影响。本文运用农村扶贫资金来源和使用及其各种资金形式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从农村扶贫资金总量角度来看,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使用对增加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及降低农村贫困率都有显著效果,因此继续增加农村扶贫资金的投入对农村贫困的缓解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农村扶贫资金来源的各种形式影响效果与作用不尽相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对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率都有显著影响;中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对农业总产值、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其他来源资金的影响不显著。 由于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同,负责的部门及管理的方式、瞄准的贫困群体也不一样,影响了各种资金的作用发挥。
第三,从农村扶贫资金使用角度来看,投入到科技的资金对对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率都有显著影响;投入到基础设施的资金对农业总产值、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投入到农业项目(种养殖业)的资金对增加农村人均纯收入效果显著;其他来源资金的影响不显著。这种结果是受到贫困农村地区的特点、贫困农户的性质、扶贫资金投入的渠道及扶持项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四,从整个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其他没有进入模型的资金类型不是没有作用,而是其有效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效果不显著;对于效果显著的资金类型,效果也有大小之分。
本文结论对农村贫困的治理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第一,政府继续加大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对摆脱农村贫困的局面非常有利;第二,农村贫困瞄准需要精确化。一是要做到贫困农户的瞄准,完善信息系统,及时动态掌握,针对农村贫困农户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法和手段,二是要做到资金使用的瞄准,资金应依据预先安排落实到位;第三,完善农村扶贫资金的管理体制。各种不同来源渠道的扶贫资金能够统筹安排,改变目前部门、层级过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第四,完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资金需求有预算、资金来源有保障、资金使用做到事前论证、事中跟踪和事后反馈、资金各环节有监督的良性系统。
[1] Chambers, D.; Ying, W. & Hong, Y. The Impact of Past Growth on Poverty in Chinese Provinc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8,(19):348-357.
[2] Huang, Jikun; Zhang, Qi&Rozelle, Scott. Economic Growth, the Nature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08, (1):107-122.
[3] 蔡 昉,等.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政策与投资效率[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1,(3): 61-67.
[4] 陈 凡,杨 越.中国扶贫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的作用[J].农业技术经济, 2003,(6):2-6.
[5] 胡 兵,赖景生,胡宝娣.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基于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 34-43.
[6] 匡萍.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实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9,(9):7-10.
[7] 李小云,于乐荣,齐顾波.2000~2008 年中国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一个全国和分区域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 (4):6-13.
[8] 刘冬梅.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1,(6):123-131.
[9] 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 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J].管理世界, 2008,(11):85-95.
[10] 张永亮,李 云. 基于扶贫开发战略的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96-99.
[11] 朱乾宇.政府扶贫资金投入方式与扶贫绩效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7): 13-17.
[12] 万剑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县域经济旅游扶贫研究——以鄱阳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11-116.
[13] 高 云,詹慧龙,陈伟忠,等.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78-185.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a’s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 Use Eff i ciency
HU Xiang-yong, FAN Yong-zhong
(Economics School,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China)
The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ing resources; its using eff i ciency is the key point related to the rural poor govern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sing eff i ciency of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 through selecting the total source and use of funds of China’s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ir seven forms of source and use respectively,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n agricultural output, the average annual net income of poor farmers and the rural poverty rate of national poor counti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djusting the existing capital source and the using direction,increasing funding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China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capital eff i ciency
F832.35
A
1673-9272(2014)03-0076-05
2014-05-15
胡祥勇(1974-),男,湖南华容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