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社会收入差距分析

2009-03-10 06:49施锦芳
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贫困率收入差距日本

摘 要:在世界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以及贫困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日本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缩小收入差距也是当今日本政府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日本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并对中国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收入差距;贫困率;日本

中图分类号:F113.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2-0124-05

从世界范围来看,既有宏观的地域间的经济差距(主要指收入差距),如存在于南北半球之间的较大差距,也有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等,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从各国的情况看,收入差距既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在发达国家中存在同样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收入差距和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为西方八国集团惟一的亚洲成员国日本,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20世纪9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崩溃后,曾经在日本流传一时的“一亿总中流社会”的说法也随之逐渐淡化,日本的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距问题也日益显现,这引起了社会及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一亿总中流社会”指的是在日本1亿2千多万总人口当中,大约有1亿人口为中产阶级。换句话说,它意味着当时的日本社会基本不存在贫富差距。

收稿日期:2008-11-16

作者简介:施锦芳(1971-),女,云南大理人,博士,主要从事日本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的研究。E-mail:jinfangbeibei@yahoo.com.cn 近年来,一些日本学者开始对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差距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这些学者中,橘木俊诏[1-2-3]、佐藤俊树[4-5-6]等最具有代表性。橘木俊诏指出了日本经济中存在的不平等,例如收入的不平等和资产的不平等;而佐藤俊树则揭示了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差距,如受教育的差距和就业的不平等等等。

本文根据日本社会收入差距问题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在参考近年有关日本社会收入差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现今日本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状况,探讨其发生的根源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和手段,并通过这些研究为中国政府今后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日本社会收入差距现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在2007年的报告书(《World Economic Outlook.2007》)中指出,最近20年以来,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国内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技术革新、经济与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特别是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被认为是导致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IMF的报告书中还指出,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导致贫困发生和扩大。

下面我们来考察包括日本在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部分加盟国的收入差距状况。如果利用贫困率这一指标来分析,我们就会看到不同OECD国家的收入差距状况。这里的OECD贫困率是指以所有加盟国总收入的平均中间值的一半为标准,各国未达到此标准的人口数占各国总人口数的比率[7]。根据表1,我们看到日本的贫困率在OECD加盟国中仅次于美国。也就是说,目前在日本每100人当中就有近14人生活在OECD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由此可见,日本国内也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オ

众所周知,一般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该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就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图1是日本国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的变化图,从曲线的走势情况看出,最近25年以来日本的国民收入差距有逐年加大的趋势。这里的“收入”(也可称为“所得”)指的是未进行税收和社会保障调节的再分配前的收入。

根据近年来日本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全日本有60万个家庭申请生活保护,而10年后的2005年则增加到105万个[9]。为此,日本最大家报纸之一的《读卖新闻》于2006年2月27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2005年日本申请生活保护家庭超过了100万个”这一消息,也因此引发了日本国会对收入差距问题的论战及唤起了政府对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当今日本社会不但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然而,日本社会的收入差距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及所做的研究,在日本收入差距大致可归为如下两大类型: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和企业间的收入差距。

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是指在日本全国47个┒•道•府•县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计算地区间收入差距一般使用人均收入指标。例如,2005年人均收入位于全日本前5位的分别是:东京都、爱知县、静冈县,滋贺县和神奈川县,它们的年人均收入为362.5万日元;后5位的分别是:长崎县、宫崎县、青森县、高知县和冲绳县,年人均收入仅为215.7万日元。前5位的年人均收入是后5位的1.68倍[10]

企业间的收入差距是指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的工资、收入方面的差异,企业间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企业规模大小之间、学历高低员工之间、不同职业间、男女员工之间、全日制工和临时工之间存在的收入差异。

通过表2看到,日本社会不同职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作为公务员的警察官的年收入是全社会所有职业平均年收入2倍左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男性公司职员的年平均收入为539万日元,女性职员为271万日元,男性职员的收入约为女性的2倍[11-12]。除此之外,企业规模大小之间、高低学历之间、全日制工和临时工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二、日本社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评价

当今日本社会,地区间以及企业间存在的收入差距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究其发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长期的经济不景气;二是非正规雇佣者人数的增加;三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四是“母子家庭”的增加。

首先,众所周知,199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停滞状态。日本1990—2000年被人们称为“失去的十年”,其含义是指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几乎为零。在本国经济不景气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裁员及停止雇用新职员。而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很多企业又导入了欧美的“成果主义”,即按成绩给与晋升制度,“成果主义”大大冲击了日本存在多年的“年功序列”,即按工龄给与晋升制度,从而导致企业冗员的产生。加之泡沫经济时期过度雇佣了的人员需在之后的经济生活中逐渐消化,因而使得企业不得不裁减正规雇佣者人数,即使需要雇用新职员时也尽可能雇用非正规雇佣者,以节省劳保费用等方面的开支。

猜你喜欢
贫困率收入差距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蒙古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问题分析
《黄金时代》日本版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住房贫困的民族差异与住房反贫困的政策选择
改革以来中国贫困指数的测度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