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卓,尹丕安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54)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人类对其的感知需要一定的规律性,才能使得整个认知过程更为简化,即通过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分组归类.由此便引出了最早的范畴理论.但是,该理论在带给别人方便的同时,其自身仍然存在缺陷:文中认为,语言符号所蕴含的意义之间不仅存在相似性,依人类对其的认知由浅至深的过程,每种范畴中还应该存在一种处于“原始形态”的符号,并对应其“最基本意义”,而经典范畴却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点.因此语言的认知需要改进的范畴理论作支撑.
范畴理论最早可追溯至Aristotle的经典理论,他认为范畴间有清晰边界,同一范畴中的事物没有等级和优劣之分.而其后文献[1]发现经典理论的不足,认为范畴化的依据是相似性,存在基本范畴层次,并且范畴内成员地位并非平等.文献[2]指出,原型是范畴的典型代表,是认知的参照点.人们根据大脑中已有范畴中的事物概念的相关特征去推断新接触的事物,因此人们的认知过程即是,依据家族相似性将相似事物概括归类文献[2],从而将杂乱的世界分门别类的过程.文献[3]指出的是,尽管“原型”经常用来指范畴内的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但原型更确切的含义是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其最佳成员只是原型的个例.基于以往有关原形范畴的研究,虽多数用于词汇范畴的习得过程,如基本范畴层次范畴化和高层次范畴化[4],也包括语法范畴,但文献[5]将其用于语法范畴,阐释了英语时态的延展性和模糊性,即可将其分为首级以及次级时态,从而将现在时态与过去时态的内在联系给以清晰解释.除此之外,文献[6]在讨论语言中的时态范畴时,虽然已经有学者将时态细化为“时”和“体”两方面,并分别加以阐释,但文中认为这样的阐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并难以被中国学习者接受或加以运用.文中以构建时态的认知模型并运用实际调研的方法,通过跟踪高中英语课堂而了解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从而促进中国高中学生对英语现在完成时态学习过程中易错点的理解,同时为高中教学提供理论性支撑.
总体而言,依据Halliday的观点将其总共分为36种,其中16种时态最为常见(时: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体:一般,完成,进行及完成进行各自分别交叉组合而成).作者发现英语时态可以根据“时”和“体”划分为不同层级,而每一层级都有其“认知原型”:“时”构成了时态最基本的范畴,其中表示“现在“时间概念的时态通常被人们当作认知的基础,可以充当“时”层级的“原型”,而在所有的现在时态中,其一般体的形式又相对简单,可当作“体”层级的“原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英语时态首先由“时”(即动作发生的时间)作为区分,再加上“体”(动作的持续状态)构成的网络,两者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具体而言,“时”是认知基础,而“体”影响“时”的认知.
图1 英语时态的辐射网络Fig.1 The radiation network of English tenses
范畴化过程可以简化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他依据事物间的典型性特征而将庞杂转化为系统的类别.而在范畴的构建过程中,每个范畴都有其相对较典型的成员,人们对于其他成员的认识需建立在该典型成员的认知基础上.文献[7]提出,英语时态是一个以首级时态为原型(或典型成员),次级时态作为延伸的系统网络.首级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以及用动词本身和助动词的变形可以表示与以首级为中心扩展的次级时态,英语中常见时态若根据原型及在原型基础上助动词及其变形的数目划分,其结果见表1.
表1 英语常见时态范畴Tab.1 Common tense category in English
基于以上对于时态的划分,英语时态习得也经历由易到难的过程,即按照由一般时态—完成(进行)时态—完成进行时态的顺序.
基于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这三种“原型”而形成的“完成体”系统均与其对应的一般时态有相似性,像“现在完成时”从其定义可得知,他介于过去和现在时之间.其意义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在于,现在完成体除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他更强调动作对现在的影响,且不强调过去的动作发生在某个时间点.而过去与将来完成体分别以过去的过去以及将来的时间为参照点.因此,不论什么“体”与三种基本时间构成的时态,都可与三个基本范畴组成连续体系统,如英语中的完成体(English perfect aspects)如图2所示.
图2 英语完成体的连续体系统(虚线表示参照时间)Fig.2 The continuum of English perfect aspect(dashed lines representing reference time)
处于箭头下方的表示英语中的基本时态范畴,处于时态范畴的核心地位,其认知显著性最高.而在箭头上方的就是三类建立于核心时态之上的三者对应的完成体形式.以时间轴的指示方向为先后顺序,处于最两端的过去完成体和将来完成体分别表示过去的过去以及将来某一时间已经结束的动作,其用法相对简单.而现在完成时较特殊,他与过去和现在都有交叉点,而通常以现在的时间为参照,且不与确切时间点连用.根据家族相似性,如果将三个核心时态范畴表示为BC,DE和FG,那么完成体就可以表示为AB,CD和GH,从而显示他们与核心时态的相似交叉点.由此可得知,英语时态是一个网络系统,而相邻的基于首级时态(原型)建立起来的次级时态具有家族相似性,正是这个特点简化了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根据上文已经介绍的完成体特点,并考虑到现在完成时态范畴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国学习者造成的困难,作者将对学习者在习得该时态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加以展示并进行详细分析:
基于范畴具有边界模糊性,有必要从概念上区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的差异.一般过去时只强调动作发生在过去,且有明确的时间状语提示,现在完成时强调动作发生在说话时刻之前,或已完成,或还保持原状态,时间可以是一段时间,或是用连接词引导的过去某一时间点.文中认为,现在完成时中的“过去”是与现在有关联的(present-relevant),即表示与现在时刻较近的过去时间.由例1可看出,若从句为since,before或after等引导的过去动作,主句就一定需要用现在完成时表示提到的动作以从句的过去时间为参照,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在例2中,非延续性动词不能被用于完成时态并结合一段时间的表达.正确的表达要么用非延续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态,要不将非延续性动词转化为延续性意义来表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延续性动词不能用现在完成时态,如:
该句的非延续性动词使用其现在完成时态并不表示动作一直持续了多长时间,而是表示这种瞬间的动作在过去某个时间点结束到现在有多长时间.由于该动作可以被理解为瞬间就结束,那么现在完成时则表示他“已经三年没有抽烟了.”即瞬间动作的完结对现在的影响.作者将这种非延续性动词的现在完成时认知模型构建如图3所示.
图3 非延续性动词的完成时的认知模型Fig.3 The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spect of non-durative verbs
现在完成时态因其本身跨越两个时间,因此容易在条件从句中成为学生的障碍.因为之前学生已被灌输了“英语的复合句中,主从句应该保持时态上的一致性”的概念,但文中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是无条件和绝对的,也就是说时态的使用具有相对性.该例子就应被理解为:在计算机已经完成运算的条件下,将会立刻给出信号.现在完成时在条件从句中强调如果该动作发生会带来的结果,而主句用情态动词表示说话者的推测,这里的 “will”不表示将来时间,而强调主观看法.其具体的认知基础可解释为:说话者表达愿望的参照时间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存在差异,若说话时间记为U(utterance time),而参照时间记为R(reference time),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做 E(event time)(通常为现在时刻)[7].那么该句所展示的三者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推测条件句中时态的相对性Fig.4 The relativity of tenses in presumptive conditional sentences
图4若将说话时间规定为现在的时刻,那么参照时间(愿望)则早于说话时间,在时间轴上位于说话时间的前方;而事件发生的时间(带来的危害)晚于说话时间,在时间轴上位于说话时间之后.因此图中①和②的两种指示的相对关系就会较为清晰.
图5 延续性与非延续性动词的完成时的认知模型的差异Fig .5The difference of cognitive models between perfect aspect of durative and non-durative verbs
在例5的(1)和(2)两者间的区别常常也会被初学者混淆,但是,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区分:①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的意义差别;即“be”本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而 “go”表示瞬间性动作(动作的开始和结束之间时间很短);②从现在完成时定义的角度(即留下的结果“他现在到底在不在巴黎”)区分;③以构建认知图示方法.(可将以上两点用图形展示如图5所示.)
尽管已有的外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绝非仅仅在课堂上完成,但课堂教学却可以对习得过程起到加速的作用.文中作者主要以宝鸡市烽火中学高一的一节英语课堂作为实例,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调查发现目前该中学的现在完成时态教学步骤如下:
1)由教师讲授该时态的形式,即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又由过去分词解释英语中动词的规则变化及不规则变化,以及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差别.(由于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动词变形,中国学习者通常的错误是,忘记不规则动词的特殊变形,而一律用其-ed形式;或者将规则的变化混淆为不规则变形.但作者认为,此类母语迁移的错误可以通过加强训练的方式予以纠正.)
2)教师讲授现在完成时的一般用法(即①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②过去已有的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③从过去到现在反复发生的动作),却并不将其每种用法加以更清晰的阐释,而只是分别举例让学生记忆.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即对该时态的操练过程.通常以汉译英的形式,教师用刚讲过的用法举出汉语例子,学生说出英语.如:
例6 T:我已经去北京3次了.
教师从而根据学生的错误讲解has/have been to与has/have gone to的区别.
例7 T:你昨天晚上去哪了?
学生起初往往一见“已经”,就用现在完成时.但教师必须解释清楚现在完成时态不与过去确定的时间点连用.因此需将两种时态详细区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完成时通常暗含说话者的潜在语用意图,如:
例8 I saw the film yesterday.(只表示说话者陈述自己已经看过电影的事实)
I have seen this film.(暗含着说话者认为自己没必要再看这部电影了)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时间的相对性区分,如:
例9 We have been busy all this moring.(说话时间可能仍在今天上午,即与动作发生的时间非常近)
We were busy all this moring.(说话时间已经是下午或晚上,即与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对较远)
基于以上的课堂教学实例及学生的反应,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新接触的时态印象不深,且容易犯错.文中认为教师在讲授现在完成时态时,有必要将其用法归类,即从该时态的原型/非原型用法分别举例,偏重于讲授非原型的用法,并阐释其内部的认知机制,继而区分他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构建典型的现在完成时的使用语境,依据讲授的版块,以不同形式出题(可以包括汉译英,选词填空,单项选择等),并统计学生的出错率,从而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有偏重的讲授.例如:教师可将现在完成时态的原型及非原型用法展示如下,并对每种用法辅以例子说明.
教师从该时态的原型用法入手,向学生展示最基本的意义,即表示动作由过去不确定的时间开始,并已经完成,并对现在产生一定影响.如图6所示.
图6 现在完成时的原型意义的认知模型Fig.6 The cognitive model of the prototypical meaning of present perfect tense
例10 She has become a teacher.
由该例引出的分析如下:她在过去的时间里已经变成一位老师,并且在这句话发出的时候,她仍是一位老师.并且,由于“become”是个非延续性动词,而如果将其替换为延续动词“been”,那么表达的意义会稍有差异,即表示“她成为老师”这个状态一直延续到说话的时刻.在原型意义的阐释中,教师加入对于复合句(由主句的现在完成时和从句的一般过去时构成)的举例如图7所示.
例11 They ha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they were very young.
图7 现在完成时在复合句中的原型意义认知模型Fig 7.The cognitive model of the prototypical meaning of present perfect tense in a subordinate clause
教师对于该句的解释为:主语“他言们”从年轻(过去的状态)的时候就认识了.说明在现在说话的时刻,“他们”已不再年轻,但“认识双方”这个状态却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存在.主句的完成时态是通过从句的一般过去时烘托出的.
最后对该时态延伸意义的讲解:表示一种“未完成”的意义:动作在过去的时间发生,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很有可能会保存到将来的某一时刻.如图8所示.
图8 现在完成时非原型意义的认知模型Fig 8.The cognitive model of non-prototypical meaning of present perfect tense
例12 I have kept washing all this afternoon.
说话者(即句子主语)下午一直在洗衣服,那么这个动作未必在说话的时刻就已经完成,也许他会在说完话后继续洗.因此,这种用法表明现在完成时并不都是表示“过去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教师必须将其不同用法作以分类并总结,将每种用法举一反三的使学生掌握.(抽象的语言形式必须结合实际的语境才更易于理解).
在讲授了该时态的基本用法之后,教师还需要强调他在条件从句中的用法,结合虚拟语的分类情况,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语境,让学生从认知上理解这种时态表达的不同意义.
教师通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而对该时态认知模式的阐释,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学生关于现在完成时的用法的测试表明,对于学生普遍感到疑惑的时态意义及时态间的相互区分(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及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区别)而言,需要为学生做出更清楚地阐释,而设定切合高中学生的实际语境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时态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传统语法仅从“时”的角度未能清楚解释英语时态的非典型性意义,教师依此讲授的时态会导致学习者对其依然难以掌握.而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时态的内部机制具有解释力,文中以英语时态中的现在完成时为切入点,分析了英语时态范畴中对学习者较难的非典型意义并构建学习者的认知模型,结合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给予教学实践以启示.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在英语时态习得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可以归结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结构有本质区别.持英语的人将“时”和“体”都在动词上表现,而持汉语的中国学习者由于受汉语影响(汉语中通过时间副词等动词以外的形式表示),对这种方式难以理解.因此在外语或二语习得过程中难免犯错,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易错点加以认知角度的阐释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在此研究基础之上,文中通过对现在完成时态的阐释及其微观教学实践来推广原型范畴理论对其他英语时态的宏观教学中.
[1] WITTGENSTEIN 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Oxford:Blackwell& New York:Macmillan,1953.
[2] ROSCH E H,MERVIS C B.Family Resemblances:Studies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75(7):573.
[3]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ZHAO Yan-fang.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in Chinese)
[4] ROSCH 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75(4):104.
[5] 张凤娟.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范畴化的认知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3):35.ZHANG Feng-juan.Prototype Theory and A Cognitive Research on Categorization of English Tenses[J].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2003,10(3):35.(in Chinese)
[6] 于秀金.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时体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YU Xiu-jin.A Typological Approach to Tense and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D].Shanghai: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3.(in Chinese)
[7]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