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琼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常见的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以弥漫性肌肉骨骼疼痛为主,伴疲倦、焦虑、睡眠障碍、头痛、晨僵、肠道症状和感觉异常等全身症状,存在广泛的压痛点。近年来FS 发病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针刺和中药内服等特色疗法对该病有良好疗效,有独到的治疗优势和应用前景[1]。本研究采用电针梅花针配合中药柴胡桂枝汤治疗FS 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3 月—2013 年2 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FS 患者11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从小到大进行数字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对应的随机数字为奇数的放入对照组(54 例),偶数的放入治疗组(58例),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病程 压痛点数 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诊断标准 按照1990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FS 分类诊断标准[2]。(1)周身弥漫性疼痛病史,包括身体两侧肩胛带和骨盆带,腰的上、下部,中轴骨骼(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病史至少在3 个月以上。(2)全身18 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 个或以上压痛。18 个压痛点部位如下:①枕骨部(双侧枕骨下肌附着点);②下颈部(双侧C5~7横突间隙前侧);③斜方肌部(双侧斜方肌上缘中点);④冈上肌部(双肩胛冈内缘冈上肌起点);⑤第二肋骨部(双侧第二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上面);⑥肱骨外上髁部(双侧肱骨外上髁下缘2 cm处);⑦臀部(双侧臀部的外上象限,臀肌前折迭处);⑧大转子部(双侧大转子突起的后缘);⑨膝部(双侧膝关节间隙上方内侧脂垫处)。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者可诊断为FS。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18 ~65 岁的患者。排除标准: (1)继发于外伤、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疾患的继发性FS。(2)肌筋膜痛、皮肌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3)合并严重肝、肾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已用其他抗抑郁药或肌松剂治疗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用中药内服,治疗组采用电针梅花针治疗联合中药内服。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患者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1.4.1 中药内服 给予柴胡桂枝汤,处方:柴胡15 g,桂枝10 g,黄芩10 g,太子参20 g,法半夏12 g,白芍15 g,生姜5 g,大枣20 g,黄芪20 g,竹茹15 g,丹参20 g,赤芍10 g,合欢皮30 g,炙甘草5 g。睡眠障碍明显者加茯神30 g、酸枣仁30 g,头痛烦躁明显者加川芎15 g、栀子10 g。1 剂/d,水煎煮2 次,混匀分2 次内服,每连续服6 d 停服1 d,4 周共服用24 d 为1 个疗程。
1.4.2 电针梅花针治疗 以背俞穴为主,阿是穴为辅,取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根据压痛点取阿是穴,每次取背俞穴6 对12 穴,阿是穴6 个,不同时间采取轮流取穴的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 mm ×40 mm 毫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接华佗牌SDZ-2 型电子针疗仪,选择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量为宜,留针 , 次 ,每治疗 次休息d,4 周共治疗20 次为1 个疗程。电针治疗完毕,同样轮取阿是穴6 个,先用梅花针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宜,再加拔火罐,以局部皮肤渗血为度,留罐5 min,取罐局部消毒,嘱6 h 内避免见水,1 周梅花针治疗2 次,共4 周治疗8 次为1 个疗程。
1.5 疗效观察 主要是根据治疗前后压痛点数和VAS 疼痛指数的变化来判定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由一名医师采用VAS法进行评分,即用100 mm 长的直线,标记间隔为1 mm,左侧起点为不痛,右侧起点为剧痛,患者自己按疼痛程度在直线上表示合适的点,然后检查者由左向右测量出毫米距离数,即为疼痛指数[3],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评定1 次患者的疼痛指数,并通过查体确定患者的压痛点数。治愈:周身疼痛消失,压痛点消失,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压痛点数减少6 个以上,VAS 疼痛指数减少≥50%,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压痛点数减少>4 个,VAS 疼痛指数减少≥25%但<50%,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压痛点数减少4 个以下,VAS 疼痛指数减少<25%,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VAS疼痛指数减少公式:(治疗前VAS 疼痛指数-治疗后VAS 疼痛指数)/治疗前VAS 疼痛指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9,P=0.016,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痛点数和VAS 疼痛指数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压痛点数、VAS 疼痛指数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痛点数和VAS 疼痛指数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pain points and VAS pain index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痛点数和VAS 疼痛指数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pain points and VAS pain index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组别 例数 压痛点数(个) VAS 疼痛指数(mm)对照组54 5.9 ±4.1 28.6 ±12.4治疗组 58 3.1 ±3.4 13.4 ±10.6 t 值3.88 6.85 P 值<0.05 <0.05
从FS 主要临床特征看,本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肌痹”和郁证 ,素有禀赋素虚,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复因七情内伤,外受风寒湿热之邪,终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病机为肝郁脾虚、气血不足,腠理失养,外受风寒湿邪痹阻脉络肌腠而发病[5]。现代医学对FS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有关[6]。目前西医抗抑郁药是FS 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增加肌肉血流量,减轻患者的各种心理和躯体症状。阿米替林是首选药物,但其疗程长,易反复,且不良反应较多[7],可出现头昏、口干、尿潴留、便秘等症状,长期疗效不理想[8]。不少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火罐和中药内服是治疗FS 较有效的方法,效果优于西药,不良反应小[9-10],也有将中医药治疗与西药结合,取得了比单纯西药更优的效果[11-12],而将针刺等特色疗法与中药内服结合起来治疗FS 的报道较少,将电针梅花针火罐结合中药内服治疗FS的方法则更少。本研究采用这一内外结合中医特色治法治疗FS,结果显示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联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能明显减少患者压痛点数和VAS 疼痛指数。背俞穴是脏腑气血输注集结的地方,针刺背俞穴和相关阿是穴,可以激发平衡全身脏腑功能,生化正气,畅通营卫气血,调节阴阳,从而达到去除外邪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针刺背俞穴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有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内分泌和免疫改变,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等的变化[13],本研究采用的针刺背俞穴能取得良好效果可能与该作用机制有关。梅花针叩刺有活血行气,改善循环,去除风寒湿邪,调节营卫的功效,二法合用增强疗效。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量合成,小柴胡汤具有疏肝解郁、和解枢机的作用,《伤寒论》原文主治症有“支节烦疼”和“心下支结”,与FS 的肌肉骨骼疼痛和抑郁症状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调节免疫的功能[14],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的作用,因此柴胡桂枝汤从治疗作用和机制上都适合FS 的治疗,该方治疗FS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将电针梅花针火罐治疗与中药内服结合,也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结合,协同取效,较好地调节了神经内分泌免疫,改善循环与组织营养,增强机体代谢功能,充分发挥对FS 治疗作用,从而明显减少了FS 患者压痛点数和VAS 疼痛指数 本研究为 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内外治疗结合,物理和药物疗法结合,整体治疗与调节结合,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1 蒋振亚,岳阳,秦文熠. 纤维肌痛综合征针灸治疗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08,24 (11):50 -52.
2 Wolf F,Smythe HA,Yunus MB,et a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bromyalgia. Report of the multicenter criteria committee [J]. Arthritis Rheumatology,1990,33(3):160 -172.
3 郭莹,孙远征. 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J]. 中国针灸,2005,25 (2):98 -100.
4 陈钦. 徐再春从“郁”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经验[J].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 (12):863.
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 (8):559 -561.
6 杨立强. 纤维肌痛综合征[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 (12):965 -967.
7 胡慧,曹卉娟,周丽,等. 药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 (6):15 -17.
8 史丽璞,刘志队,魏艳林. 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0 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2):689 -690.
9 熊源胤,李建武,李勇. 柴胡桂枝汤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2 例临床观察[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 (2):43 -44.
10 范德辉,苏美意. 针刀斜刺配合热敏化灸治疗背部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 (6):983 -985.
11 王庆波,周国赢.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9):1550 -1551.
12 王栩,杜元灏,熊俊.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证据[J]. 针刺研究,2011,36 (3):230 -235.
13 严隽陶. 推拿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0.
14 陈奇. 中成药与名方药理及临床应用[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