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低碳经济理念不断加强与深入。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比较严重,伴随着银行业进入壁垒的降低和外资银行的强势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大,导致银行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为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SWOT方法对我国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下进一步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金融;SWOT;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18-02
1引言
碳金融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重要议程,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银行开展碳金融这一创新业务是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又存在挑战。
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SWOT分析
2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优势(strengths)
211拥有优质客户资源
银行拥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优质的客户资源,具备完善的销售渠道和体系。对于碳金融这一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推销能力,能大大减少客户搜寻成本,带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优势。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交易,我国可以将境内减排量按照CDM转换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据统计,在CDM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如上表所示。因此,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给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带来潜在的商机和巨大的利润空间。
22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劣势(weaknesses)
221碳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时间较短,现有的碳金融产品局限于绿色信贷、低碳信用卡和CDM三种类型,主要以对减排项目提供贷款融资为主,导致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碳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使得银行的利润来源受限,大大制约了利润空间的扩展。
222综合人才短缺
由于碳金融业务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因素,因此在业务操作中需要具备精通金融、法律、管理和外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较短缺,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大力开展。
23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遇(opportunities)
231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提出及首次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有利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践行减排的社会责任,更好的树立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低碳绿色品牌。
232激发商业银行不断创新
我国经济由高碳到低碳的转型给我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路径选择,而碳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高成长性以及国际性则成为我国银行业经营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银行不断推出新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有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分散风险增加收入的能力。
24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挑战(threats)
241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多种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将面临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我国目前缺少权威的风险评级机构,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银行开展的碳金融项目由于缺乏金融衍生品工具,采用外币计价结算时,使商业银行面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的外汇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
242国内外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京都议定书》2012年年底已经到期,到期后各项制度、规则是否延续尚是未知数。我国是否要承担减排义务以及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地位等情况都不确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配套的激励和优惠政策措施尚不完善。使我国银行面临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3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引入碳金融这一中间业务时间较短,银行要更积极的趋利避害,在挑战中赢得机遇,抓住机遇促发展。不断完善银行开展碳金融的配套设施,培养具有专业碳金融知识的人才,创新碳金融服务模式,设计符合碳金融需求的产品。
31增强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意识
通过加大对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的宣传力度,提高并加强员工对碳金融的理解,调动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参与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让商业银行不断提高认识、践行社会责任,同时深刻了解碳金融交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和市场潜力。
32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基于开展碳金融业务对综合性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吸引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组建精通法律、金融、管理和英语等知识且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拓展碳金融业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熟悉国际环境的专家或精通碳金融交易规则、操作流程的专业人员充当银行外部顾问,对商业银行参与的碳金融业务给予必要的咨询与指导。
33创新碳金融产品种类
商业银行不仅要在公司业务方面推动碳金融发展,还应在个人金融领域推出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品。如低碳消费折扣优惠、绿色汽车信贷、绿色抵押贷款等,以此来促进低碳的消费。积极开发低碳的投资和理财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低碳金融的投资。
34拓展碳金融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信息优势,开展碳金融项目推荐、项目咨询、CDM项目评估、充当财务顾问、碳交易代理等中介服务赚取手续费;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信用卡等零售产品。
35加强碳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特殊企业,在经营中应当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也应在尽量控制风险、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清马.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0(6):65-67.
[2]王晓玲.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对外经贸,2012(5):53-55.
[3]陈游.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J].金融论坛,2009(10).
[4]李明,卢爱珍.碳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财经,2010(4).
[5]翁清云,刘丽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金融论坛,2010(1).
[6]张璐阳.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创新与突破[J].武汉金融,2010(5):38-39.
[7]高志新.碳金融发展与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J].上海金融,2011(1):36-41.
[8]田贵贤,刘皇.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