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

2013-12-29 00:00:00王一平
中国市场 2013年37期

[摘要]本文概述了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分析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154-02

随着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普及,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求,信息服务正逐步提上日程,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成为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点

11读者服务模式的变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各类文献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变“以藏书为轴心”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以读者为轴心”的主动服务模式,即由被动等待读者上门查找资料向主动且有目的地收集文献信息加以综合研究并向读者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12读者服务内容的变化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资源为主,但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交流,网络资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读者既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搜索所需文献信息,并且可以多人同时阅读,实现资源共享。

13读者服务手段的变化

信息时代,网络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方式。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信息化时代的读者对书刊和图书馆员的依赖性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借阅服务,而是要通过图书馆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去掌握最新最具价值的学科前沿或市场动态。

14读者服务对象及范围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这个信息平台,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图书馆高效的服务,服务对象也在扩大。同时,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只要通过计算机上网,就能随时随地浏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查阅所需文献信息资料。

2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信息服务工作已经发展了数年时间,但在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现象,多数员工对实行网络化、自动化有畏难情绪,对接受新生事物畏首畏尾,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从而导致大量读者流失。

22信息与网络利用率低

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不能与用户需求理念和需求载体的变化相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方式、途径和选择信息价值的大小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程度和意愿来衡量的。信息价值越大,用户信息需求的心理就越迫切,信息需求行为就越快、越频繁。这种按照自己需求和意愿来获取信息的理念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的服务模式是无法比拟的,它使得原来主要以纸质文献为主要来源获取信息的状况大为改变。但许多图书馆仍习惯以“有形图书”为管理重点,注重文本图书的采购、借阅、馆藏等管理工作,而对“无形图书”的利用程度明显不足,不能看到网络时代读者需求载体的重大转变,使信息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失去了大批读者。同时,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忽视了用户需求方式和需求内容的变化。目前,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主要有Internet和数据库两种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信息量增加,各种信息之间的知识内容互相交叉,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使得读者需要大量详尽的、专指性较强的情报信息,而许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还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下,只拘泥于传统的购买、使用数据库上,不能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完善来吸引读者。

23网络阅读的不足

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网络阅读文本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由于网络上发表的文章,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而是直接跟读者见面。网络上人人都可以当出版者,虽然它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个人的创造性,但在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垃圾”甚至“黄毒”。另外,网络阅读文本质量无从保证。只能靠读者自身的辨别去获取信息。同时,超文本阅读带来“迷失”问题。由于网络信息既丰富又无序,面对纷繁的选择,读者容易产生“迷失”问题。有用的信息往往淹没在无用的信息海洋中,要想在这纷繁的网络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信息,实在是一个大难题。如果网络阅读者不能正确辨别和利用网络资源,就会被色情、暴力、垃圾信息所贻误。

24信息服务的方向不明确

在网络时代,衡量图书馆地位的高低与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信息服务手段是否自动化、信息服务形式是否多样化、信息服务效率是否高效化、信息服务资源是否网络化、信息服务对象是否全球化和信息服务人员素质是否高层次化。目前多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等方面较传统服务确实有了很大变化,但多数图书馆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仅局限于对馆藏资源的一味补充,缺乏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创新意识淡薄。

3新时期做好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服务工作的对策

31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并不仅仅表现在服务态度上的热情和主动,思想上更应该有一种主动服务的意识。一是要彻底打破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思想,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真正做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二是要积极主动地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尽快地建立图书馆读者交流系统,了解读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把握采购的方向,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保证图书馆馆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要在馆内设置宣传栏,开展新书通报,及时向读者介绍新购置的文献资源,以便读者借阅;介绍最新学术动态,宣传各种专业知识以及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知识,介绍读书方法等。四是要定期对流通部门借阅的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来获得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心理。对于一些确实需要使用图书馆,但是因为客观原因不能到馆的特殊读者,比如确实没有时间,或者行动不便等,图书馆能提供上门服务的,就主动上门,从而提升我们的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

32整合馆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公共图书馆要针对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繁杂无序、机构网址飞速增长、检索方法互不相同的特点,加强网络信息的深度整序和综合处理,在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将网上随机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分类有序、高速配送的增值信息。一是帮助用户在其引导下到特定的网址快速准确地检索有效信息,从而优化检索查询质量,避免盲目网上漫游。二是积极开展资源智能检索、读者需求研究、跟踪服务等一体化的动态读者服务,逐步建立智能信息检索系统、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结合馆藏特色,根据读者的需求,应努力开发馆藏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数字化特色信息资源,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多种类型数据库,从而保障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得以真正开发利用。

33注重网络导引的功能,开展网上导读服务

一是图书馆员要善于把握读者需求,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对网络信息资源加以合理的组织,以形成一个引导读者获取准确信息的导引系统,这样就能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且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为满意的结果;二是图书馆要利用自身在技术和专业上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收集和组织,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为有用的信息,并实现在图书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网络导引的目的。

34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服务

为读者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要符合人性。为此,图书馆的馆员一是要从思想上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读者服务;二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与读者建立密切联系,全面深入的了解读者的需求;三是要完善读者服务制度和方法,一切工作都应从读zbaedV/7HyWVg9RkWsud1Q==者利益出发,对读者提出的任何信息需求要尽可能满足。

35提高馆员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

公共图书馆搞好图书馆事业的关键是要注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调动工作积极性。因此要求我们的馆员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健全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馆员守则等,适时对馆员进行开馆前的培训。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二是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和岗位轮换制。打破年龄、资历、职称等限制,使现有人员开展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业务岗位双向选择。另外,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每一年到两年,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作适当调整。三是要开展馆内岗位培训和组织馆外参观学习。馆内岗位培训要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在职人员进行的业务或专题的培训;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馆进行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组织馆员们走出去,参观其他兄弟省市图书馆,或开展馆际间的业务骨干交流等,这样既可以使馆员开阔视野和拓宽今后的工作思路,又可以学到别的馆的先进经验,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朱丹,钟楚铃.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分析与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3).

[2]金燕.浅谈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J].今日科苑,2010(2).

[作者简介]王一平(1959—),男,土族,青海省大通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