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时空设想

2013-12-29 00:00:00苏英
中国市场 2013年37期

[摘要]本文对辽阳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辽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辽阳旅游;产业发展;时空设想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099-02

1辽阳概述

辽阳位于辽宁中部,是我国东北最古老的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江东才子王尔烈的故乡;辽阳白塔为全国六大古塔之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自然旅游资源也十分富足。一年四季均属旅游旺季。1990年辽阳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12月,辽阳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辽阳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21优势分析

辽阳位于沈阳经济区(原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地处沈大黄金经济带、东北三省经济走廊、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旅游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城市旅游配套及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具备一定的接待服务能力;辽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辽阳市旅游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融合;山水资源丰富,冬季温泉+滑雪旅游已成气候,等,辽阳旅游产业优势众多。然而,旅游业发展现状与这些优势很不符,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很值得做深入、直指痛处的研究。

22劣势分析

辽阳地处沈阳、鞍山两大城市以及营口、本溪之间,辽阳旅游产业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抉择;辽阳周边地区旅游竞争加剧,历史文化旅游方面受到来自沈阳的遮蔽,辽阳历史文化的旅游品牌效应不强,周边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截流”效应,影响辽阳旅游产业发展;同质旅游资源竞争也十分激烈,冰雪是我国北方的共同旅游资源,在这方面难以做到人有我优,而且随着地热资源的开发,辽阳温泉资源的独有性也在弱化;辽阳旅游主要目的地在弓长岭区和辽阳县境内,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远,不进辽阳城的辽阳旅游现象比较严重,本地游客如没有私家车也很难前往;同时,市区主要的文物景点规模小,内容单一,整体水平偏低,旅游产品和旅游集散中心尚没有形成品牌且影响力小,对周边旅游带动性不强。

3辽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时空设想

31立足当前,做大弓长岭温泉与佟二堡购物两大产品

这是辽阳目前在市场上赢得份额最高的两大产品,将其做大做强,成为全国知名度的品牌产品是十分必要的。弓长岭区应进一步巩固辽宁省温泉旅游度假区级的创建成果,坚持资源整合、核心突破、分期提升的理念,以汤河温泉为龙头,以汤河风景区、华表山风景区、龙峰山风景区等为核心支撑和发展极核,采取极化发展、组团扩张、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拓展路径,形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框架,未来逐步辐射到辽阳县和灯塔市东部地区。以温泉休闲度假主打,以滑雪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自驾运动等为专项支撑,以健康、运动、养生、养老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佟二堡皮草购物目前虽有物超所值的美誉,但购物街环境建设及文化氛围还有待提高与完善,要建设出美的佟二堡景区,改变“拔堆挑貂皮”之只贵不雅、为贵求便宜等与美好购物的附带性情不吻合现象。

32持久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长期增长的发展后劲

众所周知,辽阳古称襄平,历史悠久。对其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要努力做好东京城等大型项目,大型项目的创意设计十分关键;另一方面要通过众多的、年年有新的方式达到繁荣,形成古城氛围,最终成为后成的旅游吸引物。辽阳市可以立足城市建设基础和2400年的历史底蕴,依托老城区提升,联动宏伟区,以河东新城建设为契机和未来方向,以广佑寺、东京城、太子岛、龙石风景区等为核心吸引物,强化太子河城市风光带建设,搭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老城区)、一个石化工业城(宏伟区)、一个生态文化城(河东新城)的城市架构,形成一河两岸、古都新城、古老沧桑与现代时尚、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的发展张力和城市魅力。

33城市外围逐步形成养生度假带,培育太子河文化景观

依托辽阳市主城区、弓长岭城区、汤河镇等城镇节点,以水系为脉,以陆地交通为组织,串联整合华表山风景区、汤河风景区、冷热地公园、东京城、太子岛、龙石风景区等沿河主要景区(点),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营造沿河景观、丰富水上娱乐项目,将太子河(含支流汤河)建设成辽阳市的历史河、文化河、情感河、景观河,逐步打造成为辽阳旅游的一张王牌。随着景观建设的完善,可利用优美环境资源起步房地产建设,提升土地价值但不应唯房地产开发。最终的养生定位,也有利于将观光体验型旅游向滞留型休闲度假转化。

34城区带面各一的空间布局

辽阳旅游产业的发展应以景区为龙头,以城镇为依托,以交通为串联,实现“一城、一区、一带、一面”的旅游空间布局。在具体构建思路上,着眼于做大龙头,逐渐做大城市和服务大统筹(农村),先通过打造一个时尚创意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一个健康运动养生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条流淌千年的文化景观带三张核心名片,构建起一个基本平台,然后立足核心景区支撑形成组团开发,带动特色节点和村镇发展,小密集,大发展,点、线、面结合,最终实现全市旅游一体化发展。

35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定位旅游服务为产品特色

辽阳的文物古迹和名人掌故几乎涵盖历朝历代且具有较高开发研究价值,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有两山—首山、金刚山;两沟——核伙沟、石洞沟;两库——汤河水库、参窝水库;两泉——弓长岭区冷、热泉;一地——弓长岭区“冷、热”地;一河——太子河。应充分发挥辽阳旅游资源优势,即将自然山水与人文资源融为一体,山水开发与历史文化积淀发掘同步并进,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以满足当代人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与追忆历史、启迪心灵的多重需求,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不断开发新产品,突出辽阳旅游产品的特色。在开发中,处理好先后顺序,要坚持重点突出、先简后难、滚动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既要打造名品、精品,又要避免重复开发,达到唯我独有的旅游特色。

开发特色产品几乎成为所有地方发展旅游的思考,基本的思考都是在既有的存在中做文章,有什么自然山水就开发什么特色产品,而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改造考虑很浅。从欠缺中找特色难度很大,尤其从人的素质中找欠缺来形成特色,难度更大,但由此却可以成为真正的特色。特色是经努力实现的,不努力成不了特色,翻翻家底突然找到了宝贝的想法不可取。

旅游服务较差是我国北方普遍存在的问题,熟人热情、生人冷淡,对待官员热情,对待普通游客不热情,政府官员也都认为自己很高贵,在发展旅游上认为邀请专家实际是在抬举专家,即便没有专家当回事,学者也不应不识抬举,服务不规范而不以为然,而且是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共同习惯,这些多年来的积习让再好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也成不了特色。这里举温泉度假村的例子,冬季下雪是自然现象,这是普遍的想法,下雪虽为自然,但积雪在度假村里就是人为的,但北方的温泉度假村普遍将积雪也当做下雪的延伸,不分下雪和积雪,对现象的分辨率较低,台阶及缓坡上的结冰不及时处理,自然醒了再说,自然醒了再除冰,多数就是立个请注意路滑的牌子,体现了表面以人为本而其实是骨子里很懒惰的本质。倘若辽阳旅游服务能够克服北方居民的在思考、勤奋和从小做到大等方面的不足,就一定能做成辽阳的特色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徐新建,从红旗.关于发展辽阳文化旅游的一点设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2]张家鹏.辽阳市弓长岭区:做好旅游大文章[J].共产党员,2010(19).

[3]张君弘.谈东京城、东京陵的开发与保护[J].满族研究,2004(1).

[4]杨仲曦.辽阳古城的旅游开发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0(3).

[5]肖瑜.辽阳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5).

[作者简介]苏英(1978—),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