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方法让“乐读·活读·善读”走进课堂

2013-12-29 00:00:00周安清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目前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存在着不少缺陷,必须及时进行研究,有步骤进行改革。五十年代初,苏联的小学阅读教学法介绍到中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文艺作品教学相当于记叙文教学的程式”。其教学程序是启发学生阅读全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自觉地对旧知识和旧经验进行巩固和整理,并使其在运用的过程中与新知识紧密结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因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知识,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因此,教师从一年级起就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补充。课外阅读的领域是非常广阔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低中年级应注意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开展课外阅读,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也便于指导。那么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体现到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中去呢?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有益探索。下面以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实际教学操作。

一、乐读,自主探究

乐读是指教师让学生学会享受阅读的过程,在教学时的课程导入注重自学探究。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请学生找出描写黄山松奇特的句子。生朗读:“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你认为陪客松奇特在那里?生:它奇特在很高大,十分像绿色的巨人。师:还有呢?生:还有陪客松的位置很奇特,它正对着玉屏楼。师:你能把描写它的奇特的句子读出来吗?师:我们试着学着他的样子来一遍。(学生齐读)在学生找到了句子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品词析句,由扶到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从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这些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发展脉络,并乐于自学,享受阅读的过程,把学习、思考、存疑、提问连结一起。

二、活读,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往往会认为,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没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因此,在传统课堂中,管理权往往被教师掌控着。这种做法便于教师管理班级,但让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新兴的合作小组学习完全抛弃这种思想,它使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体会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尊重自主选择,使学生主动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目的地学习。鼓励小组成员每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上诉例子在《黄山奇松》自学上,有学生提出黄山奇松“奇”在哪里的问题。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课文的语言特点,画出体现黄山“奇”的语句,并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在这里千万不可强求统一答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真情实感。只要能说清楚自己的见解就可给予肯定和鼓励。

事实告诉我们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进行“讲授”。然而,在提倡自主学习的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已经得到改变,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必须让学生参与管理课堂,教师在一旁通过“点拨”,升华活读所得,给学生的思维以导向,引导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善读,实践运用

在学习时,多感官通道有利于记忆的加深,多样化的练习机会能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通道,提升阅读练习的效果。很多时候,教师喜欢为学生提供书面的练习机会,大量既有的书面练习材料虽然为教师提供了选择和评定的便利,却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也有可能限制学生在练习中的提高。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机会,意味着教师除了设计书本单元测试以外,还可以精心设计练习题,使之具有层次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莫高窟》课堂上,为了使学生多方面想象壁画的宏伟瑰丽,我精心设计了难度不同的说话练习:请同学们以“这里的彩塑精妙绝伦”为开头,联系课文内容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使他们懂得怎样模仿课文语段的例子描写事物,把事物写的具体生动,具有神韵。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了古诗《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布置给学生一道回家作业题:不抄词语不背书,回去翻报刊,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刚学到的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以下三件事: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②指出诗歌的意思;③指出一到两点写得好的地方。从而达到善读的效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总的来说,乐读、活读、善读就是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一直致力于达到的要求。其所具备的主体性、问题性、合作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让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探究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