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2013-12-29 00:00:00吕虹霞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摘 要:教育应以“育人”为前提,音乐课更是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使音乐教学多姿多彩,创造音乐的美。目前学生不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缺乏主动性,造成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同时培养兴趣也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改革;实践;兴趣;理念

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他们欢迎,相反的是受到了排斥和厌倦,这不能不说是音乐课堂的悲哀。面对现状,我们不能一味地在学生身上找问题,更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探求缘由,对症下药,主动营造快乐生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找回对音乐课堂失落的爱,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光靠艺术本身的魅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改革我们的音乐课堂,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想象、体验、探究、审美、创作和表现等情境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

一、以音乐表现为出发点,实施以参与和表现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这是我们音乐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我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采用的方式有很多,如:唱歌、欣赏、舞蹈、表演、创作、演奏等。而“任务”的完成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去实践。

例如:在音符时值的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各音符的时值后,可以让学生用声势动作来表现和区分音符时值的长短。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就想出了模仿老爷爷走路来表现全音符,模仿小朋友蹦蹦跳来表现八分音符,模仿阅兵式来表现二分音符等。又如: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担当一个角色,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这些形式都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也由此能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将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实践密切结合,做到音乐教学的知行合一

每一堂音乐课都会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音乐知识,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能学到知识吗?真正地理解了吗?我想这一点是我们作为音乐老师应该重视的。我认为,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很好地吸收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趁热打铁”,每当传授一些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例如:教学生认识“切分音”,以往老师只会让学生知道切分音在书面上的书写方式以及它的一个节奏型,这样学生是很难去理解的,最终导致学生还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切分音。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知道切分音的节奏型之后,通过一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真正地认识切分音,也真正知道它在音乐中的运用。我想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不但充满兴趣,更是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样我们的音乐课也将真正地做到教学的知行合一。

三、在音乐课中融入合唱团、乐团等课外音乐活动,丰富教学课堂

课外音乐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音乐活动,它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所以我们要让一堂音乐课真正具有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可以把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学以致用,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这样的一堂音乐课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了。

例如:一节歌唱活动《木瓜恰恰恰》,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学会以后就是完整地跟着钢琴演唱几遍,一堂音乐课就算是结束了。你想,这样的一堂音乐课会不枯燥乏味吗?其实这首歌曲它是表现了果农收获的喜悦和到集市上去卖水果的一种快乐,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首歌曲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加入鼓的伴奏,让个别的学生负责打鼓伴奏,其余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将歌曲分成几个声部进行,还可以在“恰恰恰”的部分融入舞蹈。通过这样组团的形式开展一节歌唱活动,不但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也将课外音乐活动很好地融入进来,增进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学生学得开心,自然就会爱上音乐课了。

四、将地方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与舞蹈、演奏等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有效的平台和途径

音乐课本上有很多都是民族歌曲,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民歌、民族歌舞及民族器乐演奏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综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或是引导学生在演唱民歌的基础上,学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边歌边舞,即兴发挥。或是当学生会唱民歌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用简易的民族乐器奏一奏,或是在教室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唱、奏、舞的综合音乐活动。这些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必定能受到学生喜爱。学生在唱、奏、舞的音乐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

音乐教学将民族音乐有计划地融入课堂教学,这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将学习与舞蹈、演奏等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民族歌舞、民族乐器的兴趣就得到了激发,学生歌唱、舞蹈、演奏等综合能力就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民族情感。

音乐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每个学生都有享受这一财富的权利,都有认识、重视、珍视这一财富的义务。每个人都有基本的音乐潜能,小学的音乐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挖掘培养这种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表现、合作,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