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目前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学生只有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时,才能有写作的欲望,才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式化,教师在讲作文时,也多是讲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作文效果差,甚至对写作毫无兴趣。 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换而言之就是学生不愿写,不想写,而实际上就是不会写。在老师的“强逼”之下写出来的作文与生活脱节,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没有一个人是现实生活中的。表面上看是深思熟虑,实际上是用现成的套路,是在用自己的脚走别人的路。
在多年的写作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作文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从内容上说,存在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从形式上说,存在着套话连篇、千人一面;从思维上说,存在着没有思想、没有新意;从基础上说,存在着错字连篇,语句不畅。 写母爱,总是写母亲在雨中送伞、雨夜深一脚,浅一脚背他去看病、织毛衣到深夜;写老师,总是要写老师批改作业到深夜、生病冒雨给他补课;写事总是写五子登科(扶瞎子、推车子、让位子、拾夹子、死老子),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创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长期被禁锢在学校里,没有亲近社会的机会,生活枯燥而单调,所以面对作文题感到无话可说。②命题作文太多,且命题脱离学生生活,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一直被命题作文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学生们真的无法再有写作的激情,有的只是疲于应付和忙于交差。③学生作文选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往往利用学生作文选作为范文,以为学生作文选与学生的水平贴近,便于模仿,久而久之,学生便习惯于模仿优秀作文,而少了自己的思维与创新。④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太小,读的好书太少,知识面太狭隘,因而写作中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谈,所以只能说假话、空话、套话了。
针对以上原因,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着手。①要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社会、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②要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来激起他们写作的热情、冲动和欲望,并保持这种兴趣、这种自信。③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应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和责任心,不说空话、假话,要敢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只有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内涵;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变化,让他们去发现和感受;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并真实地用文字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④要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日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作文的个别指导和评价。对命题作文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增加选择性、减少统一性、命题多样化,选择自由化,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⑤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细化写作过程。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视写作知识的教学,盲目地追求系统化,让学生有很丰富的、精准的写作知识,但学生就是写不出优秀文章。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让学生的写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对写作知识要力求精要有用,能帮助写作的知识适当学一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应鼓励学生课外多写,少做一些无用的练习题;在写作教学中还要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在写作教学中还要重视文字的修改,尽量避免错别字,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⑥要重视写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共同撰写;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展示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地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去认知、去实践、去体验、去思考、去交流、去表达、去描写、去抒发、去创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就会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