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质疑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起点

2013-12-29 00:00:00唐蕴静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世界已经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以知识作为主要生产力的时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方法。纵观我国的教育,在学生时代,在世界性的竞赛中往往成绩骄人,但是,进入工作后,创新发明的数量与成果就会明显不如发达国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让学生学会质疑开始。

具体到小学语文领域,在课本中留有许多“空白”“疑问”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以文本为立足点认真地钻研教材、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如:从课题、一些标点符号、疑难生字词、修辞手法等出发创设各种条件,激发学生阅读文本、探索文本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地质疑问难,积极地思考问题,就能让每一篇文本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走近课文,浅层质疑

语文的学习,开始于学生的预习。在预习阶段,学生刚刚接触课文,对于课文中的不少内容还没有弄懂,会有很多的问题提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同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对于课文学习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课文分析阶段学习解决。比如在预习“番茄太阳”一文时,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番茄太阳在哪里?课题为什么加引号?番茄太阳是指什么?有时候,学生对于一些有深度的课文,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浅表性问题,引导学生循着有用的线索,深入思考,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与质疑的品质得到提高,从而逐步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d863d827003e2ffcb92348d6bf7ddb7a我们善于引导,敢于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难培养,潜藏在学生意识深处的不服输的意识会激励每一个学生去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老师,挑战课本……从而逐步形成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二、走进课文,深入质疑

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毕竟还是基于学生自己的认识得来的,大多属于浅表层次,其深度与广度往往不够。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还要结合对课文的分析来深入展开。比如一些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在预习时由于不太懂得大意,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肤浅,大多停留在字义、词义的层次。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质疑。比如《枫桥夜泊》,学生经过深入学习后就提出“作者夜半为什么还不睡觉”的质疑,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与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就课文中重点与难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质疑中进入课文,在质疑中分析课文,在质疑中总结课文,在质疑中拓展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当学生学会了质疑,在课堂中获得了质疑成功的快乐之后,他们的兴趣会引导他们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莫高窟》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莫高窟的特点是什么?它与其他的佛教洞窟有什么区别”的质疑,这就很有价值。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挖课文描写的莫高窟的特色,而且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去自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来弄清楚“莫高窟与其他佛教洞窟”的区别。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漫步课文,联想质疑

质疑时常是和联想结合在一起的。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联想活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课文重点难点、组织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进行理解基础上的联想性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既能理解课文,又能锻炼想象能力,还锻炼组织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引导学生对童话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大家觉得狼太残暴、可恨,小羊太软弱、可怜。如果仅止于此,课文似乎也理解了。笔者却抓住“如果你是小羊,你甘心自己被狼吃掉吗”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遇到像狼这样的大坏人应该怎么做。这时学生纷纷质疑小羊的做法,有的说羊太软弱了,这样当然会被欺负,要反抗才行,反抗不过,还可以想法逃跑;有的说像狼这样的坏蛋就不能跟它在一块儿;有的说羊弱小才被欺负,要把自己变得强大,别人才不会欺负你……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来新编“狼与小羊”的故事,学生带着自己的朴素想法,编出了许多具有自己主张的创新版《狼与小羊》。这样的联想性质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释放学生充满潜能的想象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开展创造性思考、实践与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走出课文,回想质疑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思考、质疑、解难是培养人才的密不可分的环节。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是在与课文要表达的主旨之外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因此,一篇课文教学结束了,学生走出课文,并不是对这篇课文知识学习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回想课文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能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导课后的继续学习。记得学习《蚁国英雄》这篇课文后,课内还有一点时间,当我询问还有什么不明白时,一个学生提出:火势很大,那么小的蚂蚁即使抱成一团,也不一定经受得了?即使抱成一团,怎么走?这一问着实有理,我让学生课后查找有关非洲“蚁团”的资料,来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学生对非洲蚂蚁的外观、生活习性、特殊本领等的学习开始了。可见,质疑问难在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机开展,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才能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创造的基本功。

学生的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我们教育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质疑作为创新的起点,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有机渗透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方法、质疑技巧的教育教学,帮助小学生从质疑开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塑造创新精神,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