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活动,又叫语文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更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它对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开拓学生视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从死啃书本、填鸭式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能够真正重视素质教育,重视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建立起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育新格局,真正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系统接受书本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注重知识的运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志趣和才能。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所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环节之一。语文课外活动可因人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形式、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让学生遨游于自己的天地里汲取知识,培养能力。所以,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对师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全面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
一、内外结合,循序渐进
进行语文活动时,要有一定的计划、目的,结合所教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选编语文活动课内容,针对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使课内外相结合。我们现在的职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为我们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知识点方面,从字、词、句、篇着眼。能力训练方面,从听、说、读、写着手。要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如字词竞赛活动。根据班级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坚持由易到难反复多练。坚持每周活动一次,长此以往可收到极好的效果。这一活动气氛比课堂默写来得活跃,学生兴趣极高,积极参与思维,学生间相互促进,你追我赶。学生对活动印象深刻,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当然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则需要更高一些。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要是让他们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能。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富有文学气息的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将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他们动手、动脑,既提高了审美创作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
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要新颖丰富,形式要活泼多样,让学生在学中享受快乐,在玩中不忘学。变之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立读书协会、组织参观游览等,然后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成立相应的文学社团,并创建自己的杂志,供同学们投稿。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开展朗诵比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成立小记者协会等。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可以开展成语趣味活动。采取班集体、小组间、同学间的多种组织形式,把教材中的成语归类组合,设计出趣味性极强的多种类型进行活动。如:成语填空、成语故事、顶针成语、回文成语、数字成语、方位成语、画谜成语、纠正伪成语、成语加点字的读音注释等等。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其效果也比老师一遍遍机械重复要好得多。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有益于开发学生智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本身固有形式的限制,不管学生怎样积极配合,课堂气氛如何热烈,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能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现象,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语言实践。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要跟同学、老师、家长等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必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听说能力。演讲会。这是进行字、词、句、章的综合训练,是锻炼性极强的一项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首先以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讲述一个人、一件事。其次组织讲得好的学生在全班进行演讲。然后,组织开展全年级的演讲赛。这样层层活动,既有普遍性训练,又有个别性特长发挥,使学生经常性得到锻炼,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使学生既能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能逐渐学会运用语文知识。
其次,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被教师牵着走,一离开教师就不能独立学习甚至不习惯独立思考。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主地选定喜爱的课题,搜集资料,独立地进行探索与创造。教师只能进行指导,提供咨询,学生必须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组织观察笔记、习作展览。这是围绕作文教学开展的一项活动。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认真细心地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人物、事件、景色……,写好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对记得好的笔记,连同好的作文定期进行展览、传阅,让学生互相沟通,认真学习,得到启发和借鉴。这一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细心的观察力,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课外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活动是关键。语文课外活动应讲究实效,要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扎实开展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成才。为达到素质教育目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具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