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文本细读

2013-12-29 00:00:00杨志萍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意义

(1)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具有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引作用,就应首先进行文本细读、精读,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重要的教学点,这样才能正确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而教师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细致探究也是顺利展开阅读教学的前提。

(2)文本细读有利于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面对铺天盖地、众说纷纭的教材参考资料,语文教师也常常陷入“何为教学重点”的苦恼之中,而对于这样的窘境,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教师通过自身深入地文本细读经历,去甄别、整合文本内容。

(3)文本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是文本细读的终极目标。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投入是显然不够,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些文章背景材料时,时常容易关注某些与阅读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的是身先士卒地进行文本细读,提升自身对文本及教学重点的把握能力,并引领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细读文本的策略,提升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1)注重文本最初的意义和教学价值。注重文本最初的意义就是说,在阅读文本时不能天马行空,自由想象,而是应该还原文本主体。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感受来理解文章,但绝不是歪曲或背离作者在作品中的主观意图。此外,站在教师的角度,除了把握文本的最初意义外,也要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教学价值。语文阅读教学中,细读文本都应带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本中的《桂花雨》一文,其重点就在于把握住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时代的感情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倘若学生的阅读落脚点在于桂花雨的美景或摇桂花的乐趣,显然是与作者情感和文本意义存在较大偏离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指引学生注重文本最初的意义了。

(2)注重整体阅读与局部细读相结合。整体阅读是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基础,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整体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细读文本,品味文章的过程中都不能忽视整体阅读的重要性。一篇好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细读文本、咀嚼字词和品味精彩片段时,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离开了文章主体,就难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难以领会关键字词句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和情感。同时,在整体情感和故事下,对一些精彩空白和动情之处的细部咀嚼,重点研读文章高潮和文章精彩之处也是体会文章语言风格,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只有整体阅读和局部细读相结合,才能更加准确完整地还原文章意义和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桂花雨》一文中“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啊!好香的雨啊!’”这一段文字中用了多个动词,在“我”的话中又用了多个感叹句,在整篇文章的情感色彩下,不难体会到“我”对故乡生活的深深眷念,但若脱离文章整体,单单从这句话来看,也只能读出“我”喜爱摇桂花这一层次的情感。

(3)注重文章结构和文本内涵。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每个段落也有其中心内容,其段落顺序也是按故事和情感的发展路线有层次地组织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在细读文本时,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段落层次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挖掘文本内涵。而文本内涵,是体会文章情感、信念的关键,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例如《桂花树》一文,首先描写了的是故乡桂花盛开的美景及沁人心脾的香味,然后描写了“我”摇桂花和妈妈晒桂花的往事,最后点出他乡的桂花怎么也比不上记忆中故乡的桂花。通过对文章结构的简单整理,很容易理清文章思路,也能准确把握住“思乡”这一文章内涵。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与教学实践

(1)认清教学实践对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在实践教学计划时必须时刻谨记这一点,同时理清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鉴于此阶段的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有限,每一次阅读对学生都是一次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制订相应的、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计划,以确保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

(2)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小学生年纪小,对字词理解能力有限这些特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不能绕过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教学内容过于成人化导致加大学生理解难度,同时教师也应选择合适此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手段,促进和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3)教学内容深入浅出,重在引导。这里说的深入浅出就是对文本细读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总体概况,文本细读要求深入文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娓娓道来,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在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同样也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以引导为落脚点,而非一味灌输。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细读应着力于理清文章的情节发展和领悟文本的情感境界。文本细读的教学首先应从教师的指导作用出发,要求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但其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特点,重视能力培养的人性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