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才艺的习得需要初学者放松

2013-12-29 00:00:00曹涛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摘 要:放松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也是初学者一开始就将面临的问题。克劳伦斯格·汉密尔顿曾说:“在进入触键学习之前,学生尤得具备使参加弹奏的全部肌肉彻底放松的能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他就会陷入困境,就像雕塑家用粘土塑造的作品一样。”现在我们就针对放松这个问题从了解它的重要性,到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掌握,谈谈关于幼儿初学者的放松问题。

关键词:放松;重要性;力度;控制;发声

首先,我们先了解钢琴师如何发声的。演奏者通过敲击键盘上的琴键,牵引了包着绒毡的小槌,而小木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演奏这样的乐器,要求演奏者在极短的瞬间,将全身力量集中在指尖敲击琴键,而用力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发出的音质,而力度的变化决定了音色的饱满度和润泽度,要严格控制指尖触键时的状态和力量,才能弹出好听的音色。这中间包括了力量的控制、触键的控制、而这些都要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放松。放松,是自然力量的流动,让力量更好地传递到手指,以下从静态放松,动态放松两方面对幼儿的学习进行浅析。

一、静态的放松

(1)静态放松的含义。静态放松是持续的放松,就是一直保持放松的状态,就像睡眠过程一样,正确运用自身的力量,可以使演奏从始至终都保持这个状态。

(2)静态放松,上琴前的准备练习——落大臂。幼儿一般指3岁~6岁的小孩,他们的特点是手特别软,而下键要求将全身,特别是大臂的力量靠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撑起来。这对小孩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在上琴之前就要先做好准备练习。落大臂,家长在孩子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抬起孩子的大臂。孩子将整只手的力量吊在家长提起的手上,然后家长松手,孩子的整只手臂自然落下。就像一根线栓在大臂上,而手完全被这线提起来,而不要使用任何的向上的力量。将线剪断,手这个时候的状态是自然地垂下来。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孩子感受力量从上而下到指尖。将力量集中在手指,就像走路时手自然下垂的摆动。做好这样的准备练习后孩子已经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自然落下。然后将落下的方向换到钢琴上。如果能自然地完成这个动作,就能运用到按琴键时手臂自然落下来的力量,而不是单用大臂或肩或手腕或手掌等任何一个地方的力量,这是从上而下的自然垂落。

(3)掌握正确的手型,以保证力量运用的流动性。做好前期的练习,接着就是上琴,而第一件要完成的就是手型。敲击键盘的瞬间,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撑住落下来的力量,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孩子的手像海绵一样,即使前期力量的运用已掌握很好,也会在触键的瞬间失去作用。所以,一开始上琴就要求手型是很有必要的。手型,要求第一关节和第三个关节要突出来。掌心要空,像一座弯弯的拱桥。这样才能承受下键时力量对手指的冲击力。但是孩子因为手指过软,无法受住这样的冲击。所以为了让琴发出声音,就会故意砸下去,或者靠手掌使劲压。这样就会造成手臂、手掌的高度紧张,甚至连肩膀也高高耸起。这个时候孩子的上半身完全处于一个极度僵硬的状态,长期这样的练习会让手臂酸痛,甚至动不了。因此,上琴之前练习落大臂学会力量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4)正确的触键位置和方法。手型站好后就是触键,用手指尖触键,手指尖完全充分地接触键盘,可以避免一些孩子手倾斜的问题。这时候可以不必刻意要求孩子的手型了,他有可能会故意用力将手掌立起,这样会使手掌紧张,只需要求用手指尖完全接触键盘。第一关节撑住,第三关节再尽量突出,那么手型就有了。这一切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不是故意去做出这个形状。

二、动态放松

(1)动态放松的含义。动态放松时指动作张弛的瞬间,它包括了紧和松,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局部的、积极的休息。

(2)动态放松的方法。学完力量运用和触键后,很多孩子在下键后依然死死地按住琴键,这样就会用上很多多余的力量。其实在手指触键的瞬间,音色的好坏,力量运用和控制是否到位已经决定了。因此,下键后还用力按琴键是没用的。下键后只需要保留琴键不起来的重量就够了。而手指本身的重量已经足够完成让琴键不起来,否则,在第一次发音紧张度还没有清除的情况下又按下第二、第三个音就会使紧张延续。最后使得所有的音都在紧张的状态下完成。这样不管练习有多刻苦,都会限制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总之,钢琴演奏才艺的习得需要初学者学会放松。从还没上琴前就学习好各种放松的方法,前提就是尽量自然。自然下键,自然落下,用自然的力量,自然地触键,保持动作的自然性,才能更好地完全获得能量的流动,不要故意敲打键盘。否则,会为以后的学习埋下很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