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创语言环境发展语言能力

2013-12-29 00:00:00薛琴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目前,农村幼儿教育受地域、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有些孩子胆怯,不愿、不会与人交谈,有些孩子与人交谈时往往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幼儿语言能力呢?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良好、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呢?

一、在环境布置上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上,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选择适合的语言教育内容。如:幼儿园大的墙面可以绘画的形式展示童谣或经典文学作品;走廊可展出大班幼儿表现绘本、古诗词、成语等内容的美术作品;楼梯墙面张贴幼儿园重大节日的活动照片;台阶是幼儿易看到的地方,可贴上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儿歌。幼儿园的各个转角处可摆放自制的教具、图片等,提供语言练习的场景,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在班级语言环境的创设上,可以在区角内提供丰富、适宜的语言学习材料。如“小巧嘴” 区,定期的在小巧嘴这个区角中更换图片内容,孩子可以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看图讲述,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往往凭借语言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游戏过程的思考,常常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往往边想边说边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

(1)提供丰富的道具,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具体的、形象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维、行动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游戏中,幼儿往往在玩具、材料的启发下,引发联想,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应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投放玩具,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在游戏中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

如:小朋友们都喜欢捧着话筒说起“悄悄话”。于是,我在娃娃家这个区域增设了多部电话,还增设了一间“电话吧”。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更乐于“打电话”了。他们跟自己假想的对象打电话,他们在娃娃家里积极地打电话聊天,他们还在电话吧里两个好朋友相互通话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借助“电话”,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被激发了,语言交往的技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游戏中有目的地投放能激发幼儿说话欲望的道具,创设游戏的情境,在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的同时,要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2)交换角色,让幼儿尝试各种角色语言。幼儿个体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同样他们的语言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有的孩子语言发展得好,在游戏中常常居于主导地位,经常扮演主要角色、正面角色,如老师、妈妈、白雪公主;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滞后,在游戏中只能扮演次要角色,如娃娃、大灰狼等。而游戏中的角色,除了有主次之分外,角色与角色之间具有各自的语言特色,这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教师应通过建议、建立游戏规则等形式,引导幼儿轮换游戏角色,让幼儿尝试各种角色语言,体验各种角色所具有的语言特色,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在游戏中经常扮演无“台词”角色的幼儿,教师应利用表演游戏、角色游戏,逐步引导他们担当主要角色,鼓励他们大胆表演、大胆说话,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

三、在非语言领域中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柏拉图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它既是教师的工具,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除语言领域外,还包括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和丰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如中班的美术活动《瓢虫》,教师让幼儿观察瓢虫的图画、照片后,问幼儿:瓢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身上的图案呢?引导幼儿用生动的词汇来描述瓢虫的外部特征,教师又问:白天,瓢虫在做什么,它是怎样捉蚜虫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尽量地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动词描述瓢虫的动作特点:瓢虫有圆形的身体,头部黑黑的上面长着两只触角,背上是它保护自己的硬壳壳,硬壳壳打开后里面有翅膀,圆形的身体下有六条灵活的腿,走起路来,非常地轻快……在此活动中,教师倘若简单地描述,没有引导幼儿通过描述建立对瓢虫的外形特征的认识,也就无法对幼儿语言起促进作用。

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而幼儿时期,恰恰是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创设积极的语言环境,优化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让环境起“导师”的作用,让环境传递信息,才能为幼儿语言良好地发展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