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013-12-29 00:00:00尹格利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美术绘画中的“留白”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他能启发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画画得更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运用留白的艺术。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中有空白的地方进行想象性地补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理解不同,补白也不同,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这种补白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在补白中掌握知识。

一、利用背景补白体会文中的情感

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背景也各有不同,写作背景往往不能在文字中体现,它算作是一种留白。学生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初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老师在学习课文前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方法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可以从网络上进行查找,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了解。比如,可以查文章写作的时代,当时的时代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身份,甚至他的简历、性格等一系列的特征。学生可以把所获取的这些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搜集的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资料进行思考并加以筛选,这样,他们就有了辨别能力,同时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课文有了整体性的了解。课堂上学习时,他们就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学习与思考同时进行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有“学”与“思”两个字,可见,学与思的重要性,两者往往同时存在,是一个辩证结合体。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习。

例如《顶碗少年》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我们就看作是留白的地方。同样是一个符号,但是却包含不同的意思,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尽相同,蕴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省略号表达了什么呢?比如,文章说道:“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让人晾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停下来”。这句话里有一个省略的内容,我们通过上下文发现,这个省略号所省略内容并不难,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进行补充,比如可以填充“忽而下蹲”“忽而躲闪”之类的词。在这时,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逐步走进顶碗少年的内心。从少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少年的心理是多么的复杂,文章表现出了少年在顶碗时心是很紧张的,这样分析,省略号的作用就很明显了。这样,能过对省略号的补充,让这篇很平实的文章变得生动起来,让读者了解一个活泼少年的心理,让文章也变得有血有肉。

三、在课后运用补白进行延伸,学习的空间更为广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会给学生们留下很多的悬念,让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给学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老师不要忘记趁机给学生一个练笔的机会。把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延伸,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凡卡》一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读最后一段,并结合文中的思想情感,对“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进行想象。老师为了让学生展开想象,可以启发学生,他做的这个梦能不能实现,梦越是美好说明越是什么呢?他的这个构想能不能实现呢?如果能实现的话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通过问题的启发,学生对这段话进行补白,拓展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回过头去多次地研读,加深了对课文中人物的印象,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当时社会的冷酷,对凡卡的命运感到怜惜。

综上所述,“补白”在语文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让课堂变得更有艺术性,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留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了。也体验到了“补白”的快乐,感觉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大胆地让学生补白,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祁丽朵.对基于“表现本位”的阅读教学中补白的探究[J].小学

语文教学, 2010(32).

[2]林琛.补白,让课堂无限精彩[J].小学科学,2010(3).

[3]栾霞.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J].新课

程,2009(3).

[4]崔丽娟,高润华.补白会使阅读教学更具灵性和活力[J].黑河教

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