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快乐成才

2013-12-29 00:00:00李丽娜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摘 要:在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作为主体文化的教学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外,作为一种“补偿教育”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正在积极的建设中,鉴于这种“补偿教育”文化的重要性,有必要从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自然情况;学生对主体教学活动的评价;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程度和想法以及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网的栏目建设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得出真实、有效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以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促进开放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让学生快乐成才。

关键词:开放教育;校园文化;补偿教育;成才

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比较深层次的结构可以理解为学生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探求开放教育学生的需要,从需要出发来研究“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做一些满足需要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感。文化建设的目的都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对电大开放教育的认可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以达到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可以说是一种“补偿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归属感形成的重要性

开放教育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未能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大学的校园环境以及由此承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他们来说,恰恰显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因此,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园网络等虚拟环境的建设,也要重视校园环境、文体活动、人文景观、宣传橱窗等实体文化的建设,使两者相得益彰。我校开放教育制度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已步入正常运转轨道的同时,我们急需要加强校园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真正把握学生的需要,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在网上、网下充分领略校园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电大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对组织的一种依恋、承诺、忠诚。对学校的归属感一般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管理性、文化价值观、心理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而以上影响均可通过不同文化类型的开展而体现。从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学生为本,抓教学、搞活动。

二、我校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与学生归属感现状

从我校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入手,我校展开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自然情况;学生对主体教学活动的评价;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程度和想法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归属程度五个方面展开。

(1)专科学生对学校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我校开放教育专科学生到校学习的热情要高于本科学生,从我校开放教育几年来的招生情况看,也存在这个相同的趋势——专科人数逐年上升。意味着如何形成专科学生对电大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班级集体感关系到学生升本的积极性和热情。30岁以下的占70%,这部分学生为80后和90后,他们受到活跃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年龄是充满激情的年龄,同时这些来电大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多数学习毅力、自制能力较差。我们的文化建设单一依靠教学活动这个主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就要开展学生活动,使宣传板报、学生活动等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成为我校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的载体。从问卷上看,学生的业余爱好何其丰富,其中上网、聚会、音乐、运动、看书、爬山、旅游这些爱好填写者较多,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这些需要。

(2)校园文化活动单一。高达86%的学生认为开放教育条件下搞一些宣传和活动等有必要,而且85%的学生认为丰富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会提高一部分学生来校学习的热情,有54%的学生表示非常期待活动并愿意参加,25%的学生表示要求的话可以参加。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缺少网络文化,经常登陆校园网的学生占到接近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认为校园网中应增设近期学习动态。可见,我们对如何进入开放教育学习、学习流程等学习动态方面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

(3)归属感还需增强。学生希望换种与职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同学认识和沟通。45%的学生为了增加知识参与到面授学习和网上学习中,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归属感还是比较强的,而55%的学生则很有必要通过各种文化行为来增强其对开放教育的归属感,最终促进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加强对导学和助学教师的管理,尤其是外聘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夯实文化建设中的教学主体文化。

三、我校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的理解和现状分析,我校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初步尝试和努力。

(1)解决困惑、扫除学习障碍等支持服务方面。学生除了在助学教师和导学教师那里感受到支持服务外,我们充分考虑了网络宣传快的特点,建立了开放学生QQ群,在电大开放学生QQ群中提出的问题,都能够给予满意的回答。作为精神文化的建设,我们完成了宣传橱窗内容的确定和设计,从明晰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流程到学生光荣榜专栏,再到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和联系方式。

(2)满足学生社会交往方面。人际交往对开放教育学习者格外重要。有50%的学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上工作和生活多年,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人际关系比较突出,他们在个性发展上基本达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有了职业,迈入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人际交往的特点是:目的、合作、交流、补缺。而另外50%的80后和90后的同学同样将人际交往看得很重要,他们人际交往的特点是:表现性、娱乐感、集体感。面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首先探索面授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开设各班QQ群,再辅之以集体活动,给同学们更多合作、交流、表现的机会,使同学统一思想,共享一种信念。

(3)丰富业余文化方面。学生年龄在25岁~30岁之间占一半以上,他们充满着表现欲,富有激情,学校决定每一年举行一次开放教育学生活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构想

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还是存在深层矛盾和问题,以下也是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构想。

(1)不失时机地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从总的观念上要接受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作为一种力量,需得到全校师生的共识,才能在共享中发挥其作用,短期发挥效力不会特别明显。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倡导发现式教学,课堂上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在知识内容上为学生学习搭“脚手架”,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高网上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师德教育,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进一步强化校园行为文化。行为文化的力量并非一个、两个活动或一次、两次宣传即能发挥其成效,我们应该从每季新生入手,抓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进行到底,增强其归属感和对学校的亲近感,产生口碑效应。我们的文化导向要不断推陈出新,更换旧的不合理的地方。

(3)加强现实文化活动与网络文化的综合开展。提高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增强活动类别的多样性。可以适时地开展爬山活动、打字比赛、拔河比赛、一二九长跑比赛、小型运动会、文艺活动(唱歌、舞会、综艺晚会)、书法、演讲、摄影等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校园网中的交互论坛,本应该是学生们最为活跃的场所,却冷冷清清,反而我们的学生QQ群比较热闹,值得我们深思。由于进入校园网中某门课程专业讨论区的程序对开放学生来说比较繁琐,让学生觉得很麻烦,事实上我们设想可以在电大首页上或进入开放教育页面就能看到几个同学们最希望看到的栏目。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同学们70%以上希望在校园网中增设近期学习动态、心灵快餐等栏目,尤其以近期学习动态为重。比如我校的周工作计划,以方便学生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提前安排好工作,参加电大学习。

远程开放教育,其要义,概言之就是为一切社会成员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服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加凸显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对开放教育学生的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不如说是一种人格的锻炼和素质的提升,而文化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潜能。我校开放教育条件下,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由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针对开放教育条件下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受到的关注较少,这也给这部分的实践、探索和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校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管向群.开放教育视野中的素质教育[J].江苏高教,2005(6).

[2]黄安心.关于电大文化特性的系统思考[J].学术论坛,2006(4).

[3]陈旭远.论交往文化及其教学论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2006(5).

[4]冯刚.提升理念明确思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