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其产生有来自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应试教育的因素,只注重成绩和结果而忽视情感教育,最终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自暴自弃,沦为爱捣乱,自控力差,甚至早恋、赌博、拉帮结派,无心向学的问题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生源差、底子薄,大多是初中时被冷落放弃的学生,因此,问题学生突出。转变问题学生,使他们成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一、把问题学生做人放在首位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育学生做人比教育学生做学问更重要的原则。先引导问题学生做人,再引导他们做学问。让他们学做文明人,学做中国人,学做现代人,学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能再让马佳爵的悲剧重演。可以想象,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人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对社会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二、对问题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
问题学生由于常给班主任惹麻烦,唱对台戏,往往被忽视、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因为问题学生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他们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 、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学生犯了错误,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设身处地、最大限度地理解、善待他们,应当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就像长得弱小的庄稼、苗木,农民常常偏水偏肥,体弱多病的孩子需要父母更细心周到的照顾,对于问题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只有给他们充分的爱,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成为朋友,他们才会无话不谈,便于了解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爱的教育是苍白的”,离开了对问题学生的爱,教育者将无权谈教育,更别说转化他们了。
三、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把金钥匙
学生犯错误一般是不自觉的,或者对错误的后果认识不足造成的。班主任的宽容体现在对学生认识不足导致的错误的谅解,体现在允许学生反复,使其螺旋式进步,给学生一个认识和转变的过程,因为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需要一定的时间。班主任的这种宽容具有一定的感化作用,有利于问题学生接受教育。当然宽容不是姑息、迁就,更不是放任自流,他需要班主任用诚信和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只有宽容,才能使问题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善于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班主任应有美学家的眼睛,哲学家的头脑,并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它很小很小。如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周很守时,向来搞恶作剧的同学主动给老师搬了一次凳子等等。这些一旦被发现并给予赞赏,学生将会在这一积极心理暗示作用下,使闪光点成长起来,并呈“燎原”之势。
五、给问题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重塑形象
心理专家认为:表现欲是人所共有的,每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孩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或潜在的长处,帮助孩子发现和表现自己的长处,将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主自信的品质,使其终生受益。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为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有的问题学生往往聪明而有活力、好动好胜,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烈,对他们若一味地压制,会使其形成一种逆反心理,越压越坏,越指责越差。相反,若创造条件,适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他们往往能有出色的表现。若班主任适时恰当地表扬,有助于重塑问题学生的良好形象,同时营造班级良好的学风、班风,发挥优良班集体对他们的感染作用,使问题学生融入到大集体中。
六、让问题学生尝试成功,走向自信
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机遇。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而形成了消极、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要想帮助这类问题学生找回自信,应该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他们才有信心去努力。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心理得到一次满足,就相应产生一个新的信念。这样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他们就会在内心感到步步有希望,处处有成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下一次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总之,问题学生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相信爱尔维修的名言“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帮助问题学生走过这一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让他们摘掉“问题”帽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