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运动处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运动处方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能够针对现在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订合理的运动处方。让学生利用运动处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中职生成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运动处方;制订合理;身心健康;成才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提高中学生的身心素质。体育锻炼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非药物手段得到了现代人们的广泛关注。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于运动”。先哲早就认识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说明了运动是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达,实践证明只有科学地进行锻炼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所以,“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才是现代人要遵循的健身基本原则。
目前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各界认识的关注。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目前大约有10%~3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他们要同时面对着学习文化课以及专业技能课的压力,而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校时成绩普遍偏差,他们的家庭有的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因素。所以他们就必然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身体素质也相差极大。因此我们的温总理就提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口号,说明只有用运动的方法才能让国民的身体素质真正提高上来。我们可以用各种运动的方法来预防甚至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遇到的常见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这就是运动处方。
一般我们常听到的处方就是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而不同的病种所用的处方也不一样。同样,我们要想通过运动来解决各种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也就不能用一种方法了,必须要科学的锻炼身体,要“对症下药”。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处方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以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①身体肥胖型,该类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身体脂肪严重超标。这样的学生行动缓慢,影响自身的美观,所以在学校里面也会经常受到同学的笑话和路人异样的眼光。久而久之他们就躲避体育课,同时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样他们不但在学习文化课上而且在学习技能上无形中带上这种心理,从而导致他们成绩下降。②身体瘦弱型,该类学生因为一些原因体型瘦弱。这样的学生因为体型瘦小,所以他们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上不能从事稍大的体力劳动。而且他们在同学的眼中就容易把他们归为“猴子”一类,从而活动时有意或无意地远离他们。这样对他们的健康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他们选择就业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③身体虚弱型,该类学生可能你从身材上看上去符合标准,但是他们平时很少锻炼导致心肺功能很差,这要稍微一动就气喘吁吁。这样的学生因为身体比较虚弱,他们不管在学习时还是将来在工作时都不能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他们在学习上或者是在工作上都会大打折扣,长久下去他们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种不自信的心理。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上常见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他们开运动处方,让他们用运动的方法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①身体肥胖型的学生。这类学生他们一般对运动已经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在让他们锻炼是要注意先在他们理所能及的范围下运动,把动作简单化,强度一开始能达到靶心率的90%就可以了。这样让他们觉得我能行,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及信心。一到两周后要求每天运动半小时到1小时,运动前要有10分钟~1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果放在晚上运动要在晚餐前两小时运动。这样需坚持数月或数年不等。当他们有了一个健美的身材和强壮的体魄,他们干任何事情就会信心百倍的。②身体瘦弱型的学生。这类的学生首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每次锻炼后30分钟~90分钟内吃一些有营养、高蛋白的食品,因为人体在这个时间段内是吸收营养最有效的时候。③身体虚弱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因为平时缺少锻炼,所以他们的心肺功能非常差,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差,心脏的泵血能力、血管的弹性都很差。这样就导致他们的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易疲劳,易生病。这些学生就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用跑步的方法解决。每天先慢跑5分钟~10分钟,至身体发热后再加快速度,每次20分钟~30分钟,每周3次~5次,运动强度应控制心律在120次/分钟~170次/分钟。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身体特点进行分层教学。给一些特殊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为每一个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用运动的方式预防及治疗疾病,使国民素质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刚.运动处方[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cctv 健康之路栏目组.健康练出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
献出版社,2008.
[3]曾芊,张琴, 黄玉山,毛昌全,谢平.运动处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效应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