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才

2013-12-29 00:00:00魏彩
成才之路 2013年29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成才。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素质的培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品德和思维素质,就会去发展个人爱好,发挥自身特长,达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这才是一个有作为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品德素质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根据《课标》编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蕴含了爱国主义思想。我们要利用这些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我们爱你啊,中国》(六上)《卢沟桥烽火》(六下)等。笔者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中国士兵和日本军官的语言和动作。笔者让学生认真品味课文中“偷偷地”“气势汹汹”“恼羞成怒”“‘哇哇’吼叫”等词语,体会日寇的狡猾和凶狠,我国军人的机智、勇敢。我国军人为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小鬼子,看刀!”同学们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战士英勇无畏的高大形象。从中教育学生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的旗帜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教育学生要热爱我们的国旗。没有英雄的牺牲就没有红旗的飘扬,更没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在文章的学习中得以实现。

(2)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四下)等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典型文章。文中写老天鹅为了能够找到吃的,冒着生命危险“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在《生命的壮歌》中,“蚁国英雄”中的蚂蚁、“生命桥”中的老羚羊为了种族的延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令人震撼,可歌可泣。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蚂蚁和老羚羊为什么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在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应该顾全大局,从大处着想,从自己做起,否则为满足个人利益就会使集体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教给学生知识,也出色地完成育人工作。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第一次抱母亲》(四下)《师恩难忘》(五上)等课文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在《第一次抱母亲》中,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愧疚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我们这些小学生,不要认为自己还小,只要求老人的呵护,不追求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尤其不注意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在《师恩难忘》中,作者刘绍棠写自己有一年回家乡去,碰到了小学时的田老师,作者“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并说:“我深深地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是我们尊老爱幼的楷模。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素质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维的起点灵活,即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能灵活地作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善于运用规律;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灵活的结论。如在训练学生分段时,可在学生辨别文章的类型后,根据分段的多种不同方法,让他们综合分析,灵活选择,独立地从诸多方法中选择一种效率最高的方法。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思维敏捷,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思考,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得出结论。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要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例如,训练学生用几句话把一个意思表达清楚,要求语言通顺、流畅。平时,我们还十分注意教学节奏,每个教学环节都讲求速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

(3)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思维的独创性强调独特新颖地解决问题,它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特性。它具有个性特点,自觉而独立地操纵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一思维素质在某些有独创性的学生个体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往往在课堂上能发表独到的见解。二是发散性。它从某一信息中产生为数众多的信息,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找出两种以上的答案。三是新颖性。它在思考过程中寻求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4)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即善于深入钻研问题,善于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这体现着思维的深度。在分析课文时我们要求对重点词句都要进行多层次的理解,引导学生向纵深挖掘。通过深入分析课文词句,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并受到深刻感染,达到深化思维的目的。

(5)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即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态度。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经常对自己和别人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对比和判断,看谁的思维方式最正确。如果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不当之处,立即自我矫正。如果发现别人的思维方式不正确,则马上举手加以反驳,并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看法。

笔者由于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把素质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有了整体性的转变,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强化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了学生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思想道德,达到了《课标》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