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可以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通过分析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设计,旨在让玩电脑为了学电脑。
关键词:教育游戏;信息技术;实施与设计
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好与不好不在于游戏本身,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教师怎么处理。教育游戏是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学科教育游戏,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学策略。如何融教育游戏于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设计进行分析,不仅让学电脑成为玩电脑,更让玩电脑为了学电脑。
一、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设计
1.寓游戏于课前导入中
初中的一些课程,在小学时就已学过,如果按照书本上,会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很多学生就不喜欢听。比如说,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就有小学时学过的鼠标的单击、双击、右击、移动、拖动,在一个班级中我直接抛出概念,再示范操作,然后我让学生操作鼠标,很多学生就搞不清楚,并且学生的兴趣也不高,作为本人自己就感觉这是一节失败的课。下一个班级,我马上改变策略,我去网络上找了一个“射击”的游戏(涉及鼠标的上述操作),刚一开始上课,我就示范射击了一次,马上就有学生说:“老师,让我们也试试吧。”借着这样的机会,我就提问:大家在射击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鼠标的哪些操作?结果在进行了10分钟左右的学生自主探索后,很多学生都得到了答案,并且能指出什么时候用到鼠标的那个操作。
这里,我就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用有趣的游戏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整个课堂处于最优化。
2.寓游戏于教学内容中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把游戏融入教学的主要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乐。
例如,在教指法练习时,讲解了手指的摆放后,如果让学生直接打一段英文文字,你会发现他们就直接盯在键盘上找相应的键,只在输入好以后抬头看一下屏幕,这样,学生感到乏味,也没有办法达到教学目标。如果采取游戏教学法,引入《金山打字通》,让学生在练习键位的基础上,再玩一玩“警察抓小偷”“打地鼠”“青蛙过河”等,你会发现学生会试着用盲打慢慢打,并且这些游戏中还涉及大小写字母键、回车键、空白键、退格键等,更有利于记住这些键的用途及作用,不是一举两得吗?
3.寓游戏于课后激励中
游戏可以作为导入进入课堂,游戏可以作为上课内容贯穿课堂,游戏也可以作为学生完成上课任务后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比如,我们组的一个同事做了一个上课辅助软件,实现上课登记记录、作业打分等,并且实现平时的课堂作业得分跟期末成绩挂钩,我们老师就在作业打分上下功夫。碰到课堂作业比较简单并且容易评分的,我们就设置成自动评分,满分为10分的,若学生能够得到8分以上,学生就可以下载老师指定的一个跟这个课程相适应的游戏,否则,就不可以下载。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布置作业后就开始很认真地做,甚至有些得分在8分以下的学生,看到别的学生有游戏玩,他们会主动跟你说,老师,我把作业重新订正一下,你给我重新打分。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我们何乐而不为?碰到课堂作业比较难以评分的,就无法设置成自动评分,那我们就设置成上课时间还剩下10分钟的时候可以打游戏。大多数学生,他不会一到这个时间就去玩游戏,因为课堂结束后,我还是会手动评分,学生下一节来上课的时候一登陆还是可以看到成绩,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让他们去打跟课堂内容相应的游戏,进行反复操作,既有兴趣,又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育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的游戏要适当,并且要多样,有趣味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等来选择,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教学的,选择不当,会适得其反。另外,多样、有趣味的游戏更能抓住学生的目光,使其更加积极地融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2.保持课堂的严肃性
发挥教育游戏的积极作用,保持课堂的严肃性是非常重要的,若教师把握不住,即使最好的教育游戏,可能也无法成功地为课堂服务。教师应积极地监督游戏过程,合理地在教育游戏和学习任务之间转换,避免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课堂的严肃性。
在信息时代,游戏无处不在,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及标准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轻松自主地去学习,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超鸿.用游戏包装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2]乜勇.游戏式学习评价策略与方案的分析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初级中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