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评价

2013-12-29 00:00:00李佑兵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在高效课堂上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评价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直接关乎课堂效率。借用一个比喻,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列火车,那么我们每一个小组就是一节车厢,而评价就是能够有效地牵引每一节车厢沿着轨道快速前进的火车头。所以,追求有创意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在此仅对如何创意高效课堂中的小组评价略作探讨,发表个人观点。

一、小组评价的实施

我认为小组评价除了要秉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时性、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公平性、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外,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小组评价具有全面性

这种全面性不仅包括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各个流程环节的表现,更包括对学生整个认知过程的评价,整个认知过程含有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大方面。即我们不仅要评价小组学习知识的能力与效果,还要设立专栏评价小组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采用的方法,还包括学生的态度与精神风貌、品德行为。

2.小组评价要注重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学生的成长学习具有差异性。所以,我们要对小组的评价体现出“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对不同情况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根据达到要求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如,根据各小组的学习状况确定期末考试达标目标,再根据达标状况给予差异性评价。对于个人,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给予鼓励性评价,如,对于在课堂上不喜欢积极发言的学生,可采取比其他学生多加一分的措施。旨在不挫伤各小组和个人的情况下,求得小组和个人在竞争中的共同发展。

3.小组评价既要落实到共同体(共同体是小组内同学形成的学习对子)、个人,又要坚持捆绑评价

从小组到共同体再到个人的链条式评价使评价的实施更流畅,效果更明显。评价落实到个人是方便追求责任,让学生明确自己给小组带来的荣誉或损失,这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落实到共同体是为了督促高效课堂上的对群学,防止学生在对学过程中精力的流失。坚持捆绑评价,发挥学生的监督力量,让全组的学生共同承担责任。

二、小组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小组评价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对分组学习的画龙点睛,对于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起着良好的反馈促进作用。

1.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文章、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一方面,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要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6)全面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能公正、全面地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评价的方法

(1)小组综合性评价。小组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这些评价最终要产生价值,可以据此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

(2)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励性评价显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即时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随时起到导向性、激励性的作用;课堂即时性评价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白银市会宁县侯家川乡教育管理中心)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