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钱丽珍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旨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在不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语法、语言知识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此种教学方法付诸实践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运用;方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自从2001年颁布以来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将“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标准》不断适应课程改革的若干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杜威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他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他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新型理念,他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课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配合地位,帮助学生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新课程改革将任务型教学法提上日程,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合作热情,并从成功的事实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任务型教学法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它主张以学生为本,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此方法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萌生了此种教学理论,我们称之为“在做中学”。它指出:语言教学与其他学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单纯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训练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活动中才能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就要多做功课,创设可操作、实效性强的任务训练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交际与实践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飞跃。[1]

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任务型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等。任务型教学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它不再单纯地重视语言知识的培养,更多地关注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它改变了传统的重视教师的既定模式,逐渐将目光集中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以及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任务。此种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解除了套在学生身上的镣铐,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中心。[2]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可能出现的问题

(1)任务型教学法未深入实际,教师缺乏了解。有些教师未刻苦钻研业务,缺乏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客观认识,所以,设计的教学任务缺乏客观性,学生没有共鸣和借鉴,从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对学生缺乏了解。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不同于中学生的成熟稳重。他们爱热闹、模仿能力强,但是不可否认,缺点也是确实存在的,如,缺乏自制力、精力过剩等。有些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忽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使教学任务缺乏针对性,无法保证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2.相关对策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依附于具体活动中,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积极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在制订任务时尽量兼顾到每一个个体,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长远发展。

(2)认真钻研业务,贯彻执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要求,提升自身能力,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实现自身素质的极大提升。

总之,任务型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若干要求,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语言体验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师要认真钻研,积极进取,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薇.任务型教学框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2012(06).

[2]李左红,李晓云.新课标下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2011(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