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知识点思维导向性研究的初步探究

2013-12-29 00:00:00周志成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初高中衔接教与学方法的研究是值得教师反思的一个问题,首先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了当今的教学状况,提出了知识点思维导向性的观点,并以三个案例: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离子反应;有关化学计算为例,提出搭建思维阶梯的重要性,从而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向。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思维导向性;思维阶梯

一、问题的提出

初高中衔接,是高一化学教学中师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初三教师值得反思和推敲的话题。本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同行的感受以及一些大学学生的看法对2009-2010届初三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并对他们高一的学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衔接问题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教学状况

1.教师的教学状况

从对新课程化学教学调研情况看,有很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带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教材很不熟悉,而一些初中教师常年带初三,对高中化学教材也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内容脱节的现象,很难把初高中新教材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加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学生的学习状况

本人所在的学校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好,思维灵活,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思维混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方法的使用。高一年级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均衡,因为他们是通过中考选拔的,因此,相对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3.教材的状况

江苏省从2004年初三开始使用新课标配套教材,从2005年高一开始使用新课标配套教材,笔者所在地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感觉有必要重新审视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这一课题。

三、问题的解决

针对上述出现的教学状况,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人认为从思维导向性着手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了,他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下面笔者从初高中衔接的障碍谈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向性来初步探究解决这个障碍的方法。

1.初高中衔接的障碍

每一个年级在知识衔接上学生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它又有其独特的地方,下面首先来分析一下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障碍。

(1)认识的障碍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将经历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即不仅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物质性质,还要求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变/gqTZ5TWKJVRzTop7e8Zdg==化。初中也涉及了一些定量关系但比较简单,高中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联系物质的质量、数量、气体体积、溶液的浓度,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定量计算变得简单明了,提高了对化学计算的要求,使计算更好地为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服务。

(2)知识的障碍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素质,知识比较浅显,不强调系统性。高中化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系统化、整体化,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且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3)思维的障碍

初中学习要求学生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而高中化学知识复杂,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必须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2.如何解决初高中衔接障碍

上面是对学生在初高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本人在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也发现有一些问题用初中的知识很难解释,而学生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如何掌握回答的技巧是一个值得初三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备课过程中建立思维导图,课堂上给学生搭建思维梯度,这些可以使教学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都受益匪浅。

思维导图的建立其实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它不同于一般的框图,而是设计一个教学途径或方法等思维过程,连接每个知识点,就像桥梁一样实现知识点的互通,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死背教案,从而使教师备课的过程实现了创新。

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人提出的思维导向性的问题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可能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总的来说,努力排除障碍,实现教学的顺利衔接是教师的职责,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搭建知识台阶、填补知识漏洞;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黄建华.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1-32.

[2]李克森.初高中衔接的误区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7(7): 25-27.

[3]汪东辉.浅析新课标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化学教育, 2007(7):25-2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集中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