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优势

2013-12-29 00:00:00张宏印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提高了人们的视听享受,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图文并茂、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这种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形式的形象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使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了传统媒体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语文教学;优势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提高了人们的视听享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图文并茂、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这种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试、听、触、想等多种形式的形象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了传统媒体在直观、立体、动态等感受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了传统媒体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作为高科技产物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正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对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例如,苏教版《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位于祖国的最南端”“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接着放映一组组彩图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南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屏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尽情地展示了南沙群岛的婀娜多姿:五光十色的海底宝藏,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美丽富饶”“是个迷人的世界”。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南沙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南沙、保卫南沙的生活情境,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既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了爱国情趣。

二、直观显示,突破难点

学生的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养起来。学生对课文中概括性、描述性的语言往往很难形成正确的理解。比如,《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缠足这一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陋习与学生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而如今的生活中也很难找到缠足的老太太,如何使学生理解什么叫“陋习”,缠足为什么是“陋习”,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网络上,没想到在了解缠足的同时我还从网上获得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老照片,于是我把它们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一双双畸形、丑陋的脚引起了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有的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有的学生感到气愤,胆小的学生甚至蒙上眼睛不敢看。此时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残害不用多说,什么是陋习也不再是难题了。抽象之处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能使学生保持着对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不至于产生畏惧,让良好的情绪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始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学习某些课文,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在介绍背景时,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注意思想教育的渗透。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教师枯燥的介绍方式和没有感染力的介绍语言。即使教师讲解的较详细,也只能让学生产生抽象的认识,而不能有生动的、感性的理解和体会,那么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使教学如鱼得水,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背景,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由于学生离雷锋的生活时代太远了,对雷锋的认识可以说是零。所以,在上课前,我就把雷锋的故事制成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让学生认识雷锋,知道雷锋的事迹,学生通过看故事,都被雷锋的事迹感动了,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才会敬爱雷锋叔叔,才会学习雷锋叔叔。又如,教学《鲸》这一课时,学生都没见过大海,更不用说见过鲸了。在教学时,我先放映了有关鲸的生活影片,再让学生读课文介绍,屏幕上美丽的画面,课文中生动的介绍,使学生对鲸的认识既形象又深刻。

通过多媒体,我把学生不知道的、没见过的,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出来。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把离学生生活很远的人和事,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提高容量,丰富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例如,《燕子》一文,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的课文,课堂上如何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了大量的候鸟的图片以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候鸟迁徙的录像,感知鸟类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需要经过千辛万苦,意识到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做它们的朋友。教学结尾,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在《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中都有,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五、诱发思维,发展想象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子,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荷花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接着要求学生观看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样使学生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它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是教师上好语文课的好帮手,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又一个好老师。同时,它还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语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西荆镇初级中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