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2013-12-29 00:00:00华秀红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思维,是作文教学的三大支点之一。感知,是作文思维过程中的第一步,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仅仅依靠粉笔和嘴巴来展开,形式老旧、单一、呆板,不易激发学生感知。而现代媒体的运用,却能用声、光、画、电等变化多样的手法,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并能拓宽拓深学生的思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作文教学时可以在以下一些环节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创造写作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令人动容的音乐,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可以营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浮想联翩,心游万仞,思接千载。一下子打开情感和思维的闸门,各种情感和思想如滔滔江水汹涌而至,不待发动,就要急于主动倾诉。

记得一次阅读课,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氛围,我播放了一组班得瑞的轻音乐。下课前五分钟,所有学生都愉快地上交了他们的摘抄本,兴奋地交流他们的读书心得。我翻看了一下他们的摘抄本,其中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段不属于摘抄的话。读读觉得还挺美,于是帮他打出来,算是为学生保存一份作文素材,也提醒自己,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的好处。抄录如下:

聆听“飞越彩虹”

礼嘉中学 高三(10)班 费雷

耳边播放着班得瑞的“飞越彩虹”。简单而自然的音乐又呼唤出了我迷失在尘世中的灵魂,让我仿佛找回了数千万年前的本真。

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着,箫声在阿尔卑斯山盘旋而上,穿越了洁白的云层,到达山顶,直达天界。我不知道阿尔卑斯山有多高,但那肃冷的箫声如秋风般吹入每一个毛孔,似乎阿尔卑斯山就是传说中的神之圣山奥林匹克山。我有点想哭的冲动,是被箫声肃冷而神圣所感动。这里就是生命起源的地方?箫声伴着鸟语从伊甸园中传来。人类祖先亚当与夏娃就是在这里繁衍生息人类的吗?我仿佛感到了生命的原始颤动,难道人在这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家园吗?怎么,人类的始祖啊,你在为我们的心灵积满灰尘而落泪吗?是啊!千万年了!千万年了!都市闪烁的霓虹迷花了我们的瞳孔,隆隆的机器震聋了我们的耳朵,再也没有风的感觉,再也没有雪的纯洁,有的也只是一段模糊的记忆。我们迷惘在记忆的海洋里,渐渐睡去。现在我们终于被寒风惊醒,找到了曾经的自由自在。发现圣洁的阿尔卑斯山,听到森林的欢唱,溪水潺潺。经过千年万年,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啊!我怎能不流泪?乐声渐渐变得轻微,像慈祥的圣母在低语。我走过了成千上万个春秋,终于可以在这里停下脚步,躺下,闭上双眼。我累了,也应该休息了,但同时另一个“我”,另一个生命开始渐渐形成,新的日子即将到来,新的希望即将开始。

一曲终了,心仍在悸动,灵魂依然在飞,飞越彩虹。

音乐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用他善感的心灵从一首《飞越彩虹》读出洁白的云彩,圣洁的雪山,更有生命原初的颤动。把音乐中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美的情思,美的文章都得益于现代多媒体对学生情感的催发。

又如,让学生写作文《我的母亲》,不少学生只会干巴巴地说一些套话,写一些烂熟的事情。什么妈妈雨天给“我”送伞,深夜雨雪天背“我”去医院,我对妈妈的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等等。但是如果在写作之前,给学生播放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或《懂你》,听着那深情的旋律,细腻富有启发性的歌唱,大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触动,自然而然想起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心头会涌起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歉疚。一旦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帮学生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内容充实情感真切饱满的好作文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写作内容,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按理说,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经历,都比较丰富了。我手写我心,应该不成问题,写作素材应该比较丰富,只是不知如何剪裁才对。但作文课上学生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虽然处于生活之中,却因为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者因为沉溺于肤浅的娱乐,而远离真正的生活。对生活中的种种自然现象和时代风云,异常隔膜,因为无暇或无意关注,所以只好胡编乱造。胡编乱造的文字往往无真实感,自然远离现实和时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却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方便地感知事物的形象、色彩、声音等,“身临其境”地“观察”写作对象。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思考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提升。

比如,多数农村学生虽然长在农家,却对庄稼或果蔬的生长、收获过程并不了解,对父母耕作的艰辛,丰收的喜悦几乎无法理解。只知道大米是从地里来的,饭菜是从厨房里来的。这样的学生当然不知播种后的期待、担忧,劳作中的酸苦、快乐,收获中的满足、安详。他们的文章字里行间,自然少了一些生活的激情和温度。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放,会让学生对父母的艰辛付出有所体会,对生活多一层理解。作文中对土地会多一些人文情怀,对生活会多一份厚重情感。悟性高的学生,还会学习到导演营造气氛,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

又如,学生整天埋首教科书海,对一些社会事件漠不关心,或知之甚浅,不懂得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分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如坠云雾,稀里糊涂。组织安排学生有选择地反复观看《面对面》《对话》《焦点访谈》等电视栏目,也可以给学生看一点辩论赛的录像,反复揣摩学习节目中人们的思维和表达的特点,养成学生辩证思考,表达严密有章法的习惯。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和广度,表达严密有章法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批阅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文批阅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批阅既可以是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可以是对学生的激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作文批阅工作只由教师一人完成,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对作文批阅少了一份了解,自然就多了一份隔膜,批阅效果必然打折扣。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人们发现,必须将批阅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改变“学生包写作,教师包批阅,教师疲于应付,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怎样操作,才能既让教师脱离繁重的劳动,又让学生真正受益呢?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的作文上交后,教师速览一遍,结合训练重点,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的标本式习作,好、中、差各一篇,通过实物投影或者将它扫描进电脑,投影出来,这样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照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发现作文的优缺点,并做出恰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综合作者自己的评价、别的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有待改进能够改进的地方,当场做出改动。改动后当场比较修改前后的不同,加深学生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训练效率,作文训练的目标必须明确且简明扼要,一至三个方面即可。批阅的要求和评语的组成也应如此。多媒体示范批阅后,还要结合学生自批,小组共批。此后,还可通过多媒体,抽查、展示学生的批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或者发现成效及时鼓励。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活动形式,打破了传统课型容易导致的沉闷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协同行动,提高批阅效率。

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作文的训练效率。

参考文献:

倪建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2011(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编辑 薛直艳